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又有网红塌房了!
不知道大伙在平常刷视频的时候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个内容。
讲述的是一个父亲送外卖,而奇怪的是他去送外卖却要常常带着自己那年幼的女儿。
在我们被这种“怪象”吸引到进行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原来这位女孩的母亲已经“离世”。
名为“小松”的父亲受生活所迫才不得已抱着孩子送外卖,显然,无论是谁看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不由的感到心酸。
在同情心的驱使下,“小松”这个账号很快便突破了40万,并且他也能够通过直播带货去赚取收益。
本以为咱这是做了好事,是帮助有困难的家庭,然而就在近些天,小松的真面目竟被扒的一干二净!
“孩子母亲还活着”、“外卖衣服是网购买的道具”,小松所塑造的人设全都是捏造!为了博取同情骗流浪,小松真是给咱演了出大戏!
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
“离开了妈妈”,五个醒目的大字,几乎占据了小松所有短视频账号的中心位置。
视频里,他总是穿着外卖员的服装,神情疲惫,身边跟着一个年幼的孩子。
他讲述着自己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如何在送外卖的间隙照顾孩子,如何为了几百块的收入奔波劳碌。
今天孩子不小心磕碰了,明天送了多少单外卖,后天又遇到了什么困难……每一个视频都充满了生活的“苦味”,每一个细节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单亲爸爸的无奈与坚强。
小松的视频内容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有些单调,但他却精准地抓住了网友的同情心。
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为生活所迫,却又对孩子充满爱的父亲形象,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与小松疲惫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放大了这种“悲情”的氛围。
他从不说自己需要帮助,只是默默地展现自己的“困境”,这种“无声的求助”反而更能激起网友的共鸣和怜悯。
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小松的粉丝数量迅速增长,点赞数和评论数也节节攀升。一些视频甚至获得了高达43万的点赞。
他开启直播,同样穿着外卖服,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开始带货,网友们纷纷慷慨解囊,购买他推荐的商品,似乎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小松的账号迅速变现,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之上。
他并非真正的外卖员,也并非单亲爸爸,他所展现的“困境”,只是为了博取流量而精心设计的剧本,他利用了人们的善意和同情心,进行了一种变相的欺诈。
他的目的并非简单的“坑蒙拐骗”,而是利用流量获利,将人们的同情心转化为自己的经济收益。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种欺骗虚假必会受到惩戒,目前经过网安部门调查,“小松”于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而他也已经受到行政处罚!
流量焦虑下的道德沦丧
小松事件的背后,是短视频平台流量机制的阴影,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平台的算法机制倾向于将那些能够引发强烈情绪的内容推送给更多用户。
而“卖惨”、“煽情”等内容,无疑更容易触动用户的神经,引发共鸣和讨论,从而获得更高的流量。
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创作者为了追求流量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面对激烈的流量竞争,一些创作者的焦虑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快速获得关注和认可,渴望将流量转化为经济收益。
在这种焦虑的驱使下,他们开始剑走偏锋,选择一些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方式,例如编造虚假故事、夸大个人经历、制造冲突和矛盾等等。
小松事件并非个例,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卖惨”营销屡见不鲜。
面对小松的视频,网友们的反应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部分网友上了当,被他的“故事”所感动,表达了同情和支持,并在直播间购买他推荐的商品。
而另一部分网友则对他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他们质疑一个每天送外卖的人如何有时间拍摄和剪辑如此多的视频,如何保持如此高的更新频率。
这些质疑的声音,在初期往往被淹没在大量的同情和支持声中,难以引起广泛的关注。
“卖惨”营销的危害,远不止于欺骗网友的感情,它损害了社会公众的信任,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援助。
当“卖惨”成为一种常态,人们的同情心就会被逐渐消磨,最终导致“狼来了”的悲剧。
真假难辨的网络环境,会让人们对一切求助信息都抱有怀疑态度,甚至选择视而不见。
这不仅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希望,也会让整个社会变得冷漠和麻木,因此如何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至关重要。
别让虚假毁了网络世界
小松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生态的深层思考,为什么“卖惨”视频能够如此轻易地触动人们的心弦?
这其中既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平台监管机制的缺失,更有个人辨别能力的不足。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人们的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当看到他人遭受苦难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和怜悯,并希望能够提供帮助。
这种同情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善良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同情心很容易被利用和操纵。
从平台监管层面来看,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监管机制的滞后和不足,一些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利润,对内容审核把关不严,甚至默许一些违规行为的存在。
这为“卖惨”营销等不良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加强平台监管,完善内容审核机制都是必要之举。
而在我们个人层面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
结尾
诚实守信是立足之本,用谎言编织的故事,终究会被戳破,那些还在耍小聪明的创作者,最终损害的不仅是自身的信誉,更是整个网络环境的信任基础。
不盲目相信,不随意传播,积极参与构建一个充满信任与善意的网络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让信息传播更加健康,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参考信源
光明网2024-12-03 13:27——带着孩子送外卖?虚构悲惨故事骗取流量,网红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