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反攻失败,马克龙呼吁北约增兵;关键时刻,王毅贡献中国方案,为俄乌冲突政治解决指明方向。面对持续延宕的俄乌冲突,马克龙最近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而王毅外长又贡献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继欧洲领导人会议上公开“暗示”北约可能出兵乌克兰后,当地时间3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次发表惊人言论,称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西方军队的可能,因为欧洲诸国不能在乌克兰问题上“当懦夫”。

考虑到过去一年时间里,乌军反攻行动屡屡受挫,不久前还痛失重镇阿夫杰耶夫卡,西方国家的担忧情绪也由此在不断滋长,不得不说马克龙的这席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即便美、英、德等国领导人相继驳斥了这一说法,称不会向乌克兰派兵,但马克龙本人并没有被“孤立”的感觉;相反,他坚称自己的评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北约国家无法在俄乌冲突中“置身事外”。
结合早些时候乌总统泽连斯基发出的求援申请,以及一众北约国家正在俄边境附近举行的“北欧响应2024”联合军演行动。有分析认为,呼吁北约增兵乌克兰的马克龙,很可能也代表了一部分有意向俄乌战场派遣地面部队的国家的声音,即一边向莫斯科施加更大军事压力,一边为可能爆发的俄罗斯同北约间的战争做准备。

换言之,随着北约国家参与俄乌冲突的程度越来越深,出兵乌克兰或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届时,不论是法国还是“拒绝出兵”的美国,都很可能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同俄军爆发正面对抗。眼见俄乌冲突正向着扩大化、升级化的方向发展,致力于劝和促谈,希望冲突双方早日回归谈判桌的中国也作出了表态,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
外交部网站消息显示,3月7日,中国外长王毅在记者会上谈及了乌克兰问题。他指出,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是客观公正、一以贯之的,始终将劝和促谈作为第一要务。中方相信,只要各方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妥善解决好各方的合理关切,欧洲就能真正的建立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

从这份“中国方案”的内容来看,“四个应该”依旧是中方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遵循。相较于通过军事手段施压,中方更倾向于适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国际和会;通过和谈的方式消除误解误判,避免更大危机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给出的这份方案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就在王毅外长作出表态的同时,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也开启了第二轮外交穿梭,希望借此帮助冲突双方了解各自关切,寻找共同点,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
据悉,李辉代表此行的第一站选在了俄罗斯。抵达莫斯科后,中方一行同俄外交部副部长举行会谈,表达了中方希望冲突双方早日回归谈判桌的愿望。而后,李辉代表一行又抵达了布鲁塞尔,就俄乌冲突相关问题与欧盟官员交换了意见。

种种迹象表明,以实际行动践行劝和促谈承诺的中国,正努力避免俄乌冲突升级为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全面战争。中方坚信,早一点谈起来,和平就能早一天到来,任由冲突延宕只会让事态恶化升级,甚至整个欧洲都有可能被拖入战争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