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钻石神话崩塌:当“永恒”败给效率
2025年2月,全球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的股价较2022年峰值缩水逾60%,其核心资产戴比尔斯(De Beers)的钻石开采计划被砍至2600-2900万克拉,创下本世纪最低产能目标。
这一颓势背后,是天然钻石定价体系的全面瓦解:国际钻石交易所(IDEX)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天然钻石价格指数暴跌34%,美国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滑3%。
传统钻石帝国的式微,本质上是工业文明向科技文明过渡的缩影。当“数十亿年地质奇迹”败给“数周实验室合成”,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成为致命一击。
贝恩咨询报告揭示,多数人现在不再为“稀缺性叙事”买单,转而追求环保、伦理与性价比的结合体。2024年,培育钻石在婚庆市场占比突破53%,天然钻石的情感垄断宣告终结。

二、河南柘城的逆袭:从金刚石作坊到全球产能心脏
在这场产业浪潮中,中国以全球70%的培育钻石产能强势崛起。自1963年研制首颗人造金刚石以来,河南已形成覆盖郑州、商丘、许昌的超硬材料产业集群。
2023年,中国培育钻石毛坯产量达2200万克拉,其中河南贡献80%产能,柘城县更以“钻石之都”之名重塑行业话语权——这里年产培育钻石超800万克拉,占全球产能的半壁江山。
在产能支撑下,河南柘城孕育出了一批新锐钻石企业,以柘光钻石为代表,其凭借高温高压(HTHP)技术突破,实现了D色、VVS级净度、3EX切工的大克拉钻石量产。
柘光产品线不仅覆盖传统婚戒,更开创性地推出“纪念钻石”服务:通过将毛发、骨灰等生命印记融入钻石培育过程,打造承载个人记忆的专属珠宝,实现“情感永恒化”的消费升级。

据创始人介绍,在电商平台,柘光钻石日均咨询量近千单,80%订单来自北上广深及海外高净值客户。其京东旗舰店上线首月成交额破百万,5克拉及以上定制订单占比达70%,排期已延至2025年第二季度。德国消费者跨洋定制新中式钻戒,称其“比天然钻更闪”;奥克兰小伙用8克拉柘光钻求婚成功,直言“省下的钱够买特斯拉”。
深入了解,据柘光官网的专属顾问所述,其品牌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四个方面:
-国际认证背书:通过GIA、IGI认证,化学性质与天然钻石无差异;
-性价比优势:1克拉D色钻戒售价6000元/克拉,不足天然钻石5%;
-文化赋能:融合中国特色美学或文化元素,;
-可持续理念:零碳排放工艺获欧盟环保认证,每克拉钻石耗电量较传统工艺降低37%。
三、全球珠宝权力重构:谁将主宰后钻石时代?
柘光的成功只是变革缩影,回到宏观视角,产业洗牌正以惊人速度展开。戴比尔斯2024年营收暴跌21%,被迫注资20亿美元维持矿区运营,其仓促并购培育钻石企业Diamagnetic的举措,暴露传统巨头的转型困局。相比之下,潘多拉、施华洛世奇已全面转向培育钻石,卡地亚、蒂芙尼亦谨慎试水。
地缘关系加速了权力转移。欧美对俄罗斯钻石的制裁导致供应链断裂,中国培育钻石凭借稳定产能,2024年对印度出口激增40%,成为全球加工中心核心原料来源。尽管美国珠宝协会曾试图通过“实验室培育”标签制造壁垒,但FTC早在2018年已承认培育钻石为真钻石,贸易保护主义终告失败。

据《2024-2030年全球培育钻石市场报告》,中国产能将以12%年复合增长率扩张,2030年全球占比或突破75%。随着6-10克拉大颗粒钻石量产技术突破,柘光钻石等企业已启动“克拉自由计划”,目标在2026年前将5克拉钻戒均价降至2万元区间。行业分析师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品牌或将主导高端珠宝设计话语权,而拒绝变革的巨头,终将沦为科技浪潮中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