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预示着2023年冬天正式到来,在古时候这个节气也是在提醒农民,提前做好农作物的收割和收藏。除了做好农作物储藏工作外,在这一天,北方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饺子!
很多南方的朋友也很疑惑?为何北方人要在立冬吃饺子呢?
又有何寓意呢?相传,这个习俗和“医圣”张仲景有关。饺子,原名“娇耳”,一千八百年前医圣张仲景在还乡时途径长沙,发现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张仲景便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切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用滚汤将面皮煮熟,并给它取名叫“祛寒娇耳汤”。据说,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后,浑身暖洋洋的,两耳发热,冻耳症也慢慢变好。后来,人们开始学习制作饺子,冬天来临之际吃饺子也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张仲景的传说是否为真,我们无从查证。但从季节交替来看,饺子谐音“交子”,意味着从这一天起,阳气开始衰弱,阴气慢慢增长,大自然由“冬”代替“秋”掌管人间。所以,这个饺子不能不吃!
另外就是,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其实从中医角度很好理解,《黄帝内经》上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意思就是冬天要注重“闭藏”,让外界的寒气不能进入体内,保持人体温煦。而饺子是以面粉为主要食材,面粉原料为小麦,其味甘性温。在北方寒冷的自然条件下,拥有高碳水、高蛋白的面粉,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补中益气,调经络,和五脏,续气脉,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
那为什么南方人在立冬时很少吃饺子呢?这其实和饮食习惯有关!
相较于气候干燥的北方,南方气候湿热,体质多为“夹湿体质”,而麦性黏滞的特点,不利于夹湿体质的吸收,吃了后可能会不舒服,因而没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但是,在立冬这一天,南方也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譬如,广东地区会吃烧腊与姜饭,去除体内湿气;杭州地区吃年糕、四川地区喝羊汤,湖南湖北地区吃赤豆糯米饭……都是一种风俗习惯,最初的目的都是提高免疫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寒冷的天气。
虽然“有立冬不是冬”的说法,但也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度进补,强健体魄!
见解粗鄙,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