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张蕾博士研究生(华东理工大学)
通讯作者:隋倩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论文DOI: 10.1016/j.watres.2025.123585
图文摘要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隋倩教授课题组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Occurrence, sources, and ecological risk of microplastics in groundwater: Impacts by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watres.2025.123585),通过对上海市全域地下水样品的系统分析,揭示地下水中微塑料(MPs)的赋存特征,阐明地下水中MPs主要来源,并基于三种评价指标评估其污染风险。该研究对深入理解地下水中MPs来源及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全文速览
针对现有地下水中MPs来源不清以及污染风险尚不明确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全域39个采样点地下水样品的系统分析,揭示上海市地下水中MPs污染特征;阐明地下水中MPs主要来源包括农业活动、大气沉降、垃圾填埋场以及建筑活动,并开展补充实验加以验证;最后,基于污染负荷指数(PLI)、聚合物危害指数(PH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三种评价指标,评估地下水中MPs污染风险,为地下水中MPs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引言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在饮用水供应、农业灌溉及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污染状况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现有研究多集中于饮用水源地或喀斯特地区等相对较小区域,且采样点数量通常不足10个,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区域性地下水环境MPs污染状况的全面了解,阻碍了地下水中MPs来源的识别。此外,仅有少量研究通过单一评价指标对地下水中MPs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地下水中MPs的环境风险也仍需进一步考察。鉴于此,研究通过对不同污染源附近地下水样品的系统分析,识别地下水中MPs污染重要来源并评估其污染风险。
图文导读
地下水采样点分布
Fig. 1.Distribution of the groundwater sampling sites in Shanghai.Copyright 2025, Elsevier Inc.
共选取了39个地下水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的用地类型根据其周围500 m半径范围的土地利用情况确定。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相关规定,结合高分辨卫星地图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将采样点划分为农业、工业、城市和农村四种用地类型。
地下水中MPs的赋存特征
Fig. 2.Abundance of MP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polymer types (A), and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 of the polymer types (B) in the groundwater samples.Copyright 2025, Elsevier Inc.
Fig. 3.The distribution of MP size and shape in groundwater.Copyright 2025, Elsevier Inc.
地下水中MPs丰度范围为3 ± 3 particles/L(JD4)至99 ± 19 particles/L(PD4),平均丰度为31 ± 21 particles/L。共检出43种聚合物类型,PP和PE是地下水中最常见的聚合物类型,其平均百分比分别为46%和22%;而HDPE、PET、PVS和PVC等聚合物的平均比例低于5%。所有地下水样品中MPs的尺寸和形状分布相似。从尺寸分布来看,尺寸小于50 μm的MPs所占比例最高,为40%。其次是50–100 μm、100–200 μm和200–500 μm,平均百分比分别为23%、20%和15%。从形状分布来看,碎片状MPs所占比例最高,达60%。其次是絮状(18%)和纤维(12%),而薄片和薄膜所占比例较低,均不足10%。
识别地下水中MPs主要来源
Fig. 4.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P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Copyright 2025, Elsevier Inc.
为探究地下水中MPs污染的潜在来源,基于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了MPs污染特征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用地类型和MPs丰度、三种聚合物类型(PP、PE和PE–PP)以及500–1000 μm尺寸MPs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大棚种植与MPs丰度以及500–1000 μm尺寸MPs显著相关;建筑活动与MPs丰度、聚合物类型(特别是PVS和PVC)及1000–5000 μm尺寸MPs显著相关;井类型与MPs丰度、聚合物类型总数、50–100 μm尺寸MPs及纤维状MPs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比之下,水质参数与MPs污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风险评估
第一作者:张蕾,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Engineering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
备注:Permissions for reuse of all Figur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original publisher.Copyright 2025, Elsevier Inc参考文献:Zhang, L.; Zhao, W.; Yan, R.; Lyu, S.; Sui, Q., Occurrence, sources, and ecological risk of microplastics in groundwater: Impacts by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Water Research 2025, 281, 123585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5.12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