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记》:千万次的“对不起”也保护不了自己

岳麓山上的树 2024-04-20 08:54:05

电影《年少日记》没有把痛苦描绘得声嘶力竭,而是将细密的痛作为整部电影的底色,像海绵里的针,冷不防会刺出来一下。湖南企发文化的同事们都感叹精妙的倒叙插叙手法双线叙事,最后视点收束到男主人公身上,没有大起大落用力过猛的煽情,反而很多处观影感受犹如前段时间看晒后假日搬的隐隐痛心,情感非常克制,没有过多的台词,全程被牵引着情绪。如今小朋友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还是家庭和学校的关心与陪伴不到位,这也是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

该片以中学老师郑Sir为视角,通过一封匿名遗书揭示了一系列看似平静的学生背后的波涛汹涌。郑老师任职的高中班上,突然出现一封未署名的遗书。于是,他开始寻找并且想拯救这名学生,却也因这个契机,他再次拿出童年写的那本日记,一边找这名学生,一边重新面对生命的创伤...

影片的前半段刻意给观众一种假象,而在中段揭秘后令人倍感意外和震撼。后半段全场的啜泣声此起彼伏,但这不是那种庸俗煽情的催泪片,而是不知不觉触动了观众的神经,特别是身为父母的观众会更容易投入感情。虽说聚焦于一个中产家庭的伦理悲剧,却具有普遍性,原生家庭的伤痛与悲剧根源总是有其相似之处。而影片在细诉动人的父子关系与兄弟情谊之时,亦不忘探讨校园霸凌与学生心理问题,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电影结构很有欧阳公《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意境,是一次不断变奏向人内心深处回溯、转折和深流的抵达。电影也连用三个“深”字,不断迫使情绪向更深处前进。第一个深在中年惨淡,少年失格,一个孤弱者要救其他孤弱者的无力。第二个深在翻开年少日记,家庭的修罗场,一个呼救者的下坠。最后一个深字乃动词,是叩问为何深?孤寂之心,忧愤之情。是瞬间兄弟角色的位移,视角的改变却让已成的悲剧向更深处蔓延,仿佛一个声音在大声责备,连叠三个深字,幽婉、复沓、跌宕、回环,是文学意义的延伸。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本以为是成功逆袭为别人撑伞的故事,结果却是终其一生为童年赎罪,令人心碎。通过日记巧妙链接过去现在制造身份陷阱,表达很多让人感同身受的原生家庭问题,人终将为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对我来说电影中确实也有一部分是曾经发生过的,终究是种无奈吧。真佩服那些有勇气要孩子的,要给世界带来一个未知的生命,那我永远也不敢想象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野蛮生长。

导演向社会的水面抛进了一颗石头(一封遗书),浮起的波浪中才能窥见每个人真实的倒影。童年本该如德彪西、舒曼的音乐般美妙,但在全片柔美的旋律之下却沉积着残酷的社会集体创伤和时代焦虑,以及内隐于原生家庭中的语言与精神的暴力。在一个情感冷漠和缺乏反思能力的人看来,任何一种受害者都可以成为脆弱的代名词。男孩不是自杀,而是被家庭、社会和冷漠的旁观者一步一步地杀死。男主拒绝当父亲,也拒绝与父亲和解,哪怕如此,结构性暴力的代际传递便真的会终结吗。感谢导演用这部电影定义我们的年代。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对不起”让你丢了脸。“对不起”我总是没有办法像弟弟那样出色。“对不起”又辜负了你们的期待。千万次的“对不起”也都保护不了自己。可最应该说的那句“对不起”应该是说给自己。用背影讲述情绪,老师的背影,母亲的背影,还有自己的背影。人们的伤感、压力与无可奈何都在背影中标注。想努力长大,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可童年的时光明明那么珍贵,是每一个长成的大人未来数十年都在回望的宝藏。如果能重启,希望你不用急着长大,快乐就好。无论如何,你都不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啊。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