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全省山区26县之一的武义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在8月12日召开的武义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政府十六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个议程就是由武义县委书记姚激扬向全体领导干部解读省委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推进会精神。此举蕴含着武义凝心聚力、全力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决心和深意。
推进共同富裕,小县要有大作为,发展要有大志气,改革要有大视野,谋划要有大格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起点上,武义将迭代“三篇文章”、奋进“二次跨越”,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攻坚争先、跨越赶超,率先推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率先展现区域协调的“均衡图景”、跨越赶超的“富裕图景”、充满活力的“创新图景”、生态宜居的“美丽图景”、崇德向上的“文明图景”、民生普惠的“幸福图景”、平安和谐的“智治图景”,合力展现富有武义特色魅力的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共同富裕图景。
做大“共富”蛋糕 再造一个武义工业
“工业强县”是武义县一直坚持的发展战略,也是武义县实现“后发赶超”的主引擎。
上半年, 武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8.5亿元,增长38.4%,规上工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28.1%,规上工业企业数居全市第三,外贸出口总量稳居全市第三。
这是武义所有企业家和工业战线上的价值创造者、企业服务者,在武义山区县的县情和疫情防控的大局下克难攻坚、拼搏奋斗的结果。武义在工业上特别是抓科技创新投入、亩均效益提升、营商环境打造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不久前,武义出台《关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集中发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创新等25个模块73条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
共同富裕需要工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共同富裕也将带来工业发展的大机遇。武义以“山区县也要大力发展工业”的决心,紧抓工业跨越发展的新机遇,落实扩大税源计划等一系列行动,向整治倒逼要效益、向容积率要空间、向科技创新要升级、向绿色智造要后劲、向服务业要增量,切实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
武义提出要在“十四五”实现工业产值翻番,并力争成为加快发展地区碳中和示范地、先进制造业后发赶超先行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地。今年,该县组织经商、科技、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整合优化工业政策,提升扶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其中新增政策18条,调整政策26条。
共同富裕,产业先行。抓投资、抓项目作为武义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是武义产业发展的后劲所在、增量所在。今年以来,武义聚焦招大引强,突出制造业项目招引,制定出台《武义县招大引强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用好用足招商引资政策,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并通过理顺招商机制、构建“大招商”格局,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扩大增量。武义推行招商项目全程代跑制度,深化“极简审批、极速验收”改革,企业最快实现一天拿证、半天开工。“武义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我们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点赞。
接下来,武义将着眼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下大力气招引1至2家特色、高新、低碳的链主企业、央企项目,力争全年招引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招引和实施产业链配套关键项目5个以上。同时,实施上市企业、头部企业、“青春期”企业等系列培育计划,打造标志性产业链。
因地制宜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在武义县桐琴镇,一期投资6亿元的博来电动工具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一期用地95亩,建成后将实现年产800万台电动工具。
项目的落地得益于该县南部联盟的支持。“多亏了县里统筹南部腾出指标给我们,如果没有南部联盟的支持,我们需要通过申请省重大项目获取指标,就算申请成功,最快也要明年,项目落地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桐琴镇党委书记杨欣说。
从去年开始,武义县以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南部山区建立4个区域发展联盟为突破口,推动机制改革,“全县一盘棋”统筹干部和要素资源,推动南北区域协调发展。联盟的成立在盘活南部资源的同时,也起到了为北部发展赋能的作用。据统计,南部联盟推动土地全域整治后腾出的土地指标中,有近800亩统筹给了北部,缓解了北部的土地要素之渴。
武义北部是工业区和主城区范围,省里一年下达的土地、能耗指标,基本都用在武义北部。武义将这些指标折算收益,按平均值返还补偿南部。通过这样的补偿机制,实现县域内资源要素高效流动,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集聚,同时保障南部的积极性,使利益不受损。
考虑到南部山区发展受限,财政便予以兜底扶持,同时通过经济、民生、平安、生态“四张报表”实施“一把尺子”考核,南北部乡镇(街道)可以在同个擂台上比拼竞争,防止“等靠要”。
南部地区良好生态环境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也为集中连片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民宿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奠定基础。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武义打响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产品销售不减反增,去年上半年网络销售总额达12.2亿元,排名全国前15位。
除了协调区域发展外,武义不断推动金武同城发展。随着金武快速路的开通,金武之间的时空距离被缩短至20分钟,金武同城随即走进历史舞台中央。武义县出台《武义融入都市区一体化三年行动方案》,以一核引领、两翼齐发、全域联动为布局,实施交通设施、产业协同、旅游联动、公共服务四大攻坚行动,突出抓好交通、产业、旅游、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目标。
下一步,武义将更加主动融入都市区,放大同城效应,实施一批牵引型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重大社会项目,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加速都市区建设与武义新型城镇化试点全面对接,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为共同富裕增底气。
拓宽增收路径 托起百姓“致富梦”
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
上半年,武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9%、18.7%,农民收入增长创五年新高,位列全市第一、山区26县第一,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4.1%。这是武义实施“富民增收20招”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从全省全市来看,武义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绝对值偏低,特别是财产性收入过低。同时,村集体经济也相对薄弱,与省定要求差距较大。今年以来,武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富民增收20招”,带动农民致富、集体增收。
日前,在桃溪镇里九畈村,整村搬迁后腾出的土地正在兴建“陶里民宿综合体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接待入住客人3万人次,并带动餐饮、旅游、交通、文创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能带来2000多万元效益。该项目正是“富民增收20招”中“下山脱贫3.0行动”的一环。
下山脱贫1.0版是从山上搬到山下;2.0版是人进城打工,家不搬;3.0版是连人带家一起搬,身份职业一起转,让山民一步到位变市民。留在山上的房屋拆除,宅基地退出后,补偿人均近20万元,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有机衔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让18个村4000多名山区群众在县城置业安家落户。这一举措,不仅让山民享受到城市高品质生活,更盘活了林田资源,腾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实现百姓增收、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
如今,柳城“山哈部落”、王宅“花田小镇”、茭道“樱花曼谷”、桃溪“梧鸣谷”、白姆“智慧茶园”等一批富民增收项目加快实施。全县开办农家乐和民宿356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89万人次,直接营收2.3亿元。有机茶、中药材、食用菌、宣莲等富民优势产业,持续带动8万农民增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亿元。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年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上,基本达到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
武义县委全会提出,将继续系统落实“富民增收20招”,深耕云乡沃土、“两山”转化,推动农民收入水涨船高,打造全省、全市新的增收增长极。
武义将着眼“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数字富民,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借力“网上农博”“益农优+”等电商平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闲置农房激活”,支持村集体以“飞地抱团”等方式,盘活资产资源、发展物业经济、强化造血功能,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紧盯低收入农户增收“短板中的短板”,实施低收入农户基本同步现代化行动,完善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健全动态检测和预警响应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李增炜 朱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