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8年我刚开始写作时,有位读书群的书友看到我写的文章说:你的文字很有李娟的感觉。
我那时候从来没听说过李娟,于是去网上百度了一下,知道了是写散文很厉害的作家,文字是我喜欢的类型。于是在微信读书搜了好几本她的代表作加入了书架。
但是很惭愧,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在读书,但是一直没有安排上李娟的这几本。
前几天因为《我的阿勒泰》被拍成了电视剧大火,我又想起了这几本一直没有读的李娟的书,于是开始在微信读书读《我的阿勒泰》。
这书读着感觉真是一种享受啊!李娟的文字像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一样走进人的心里,阿勒泰的风、云、阳光、星空、尘土、河流等等像是有了生命,阿勒泰的牧民淳朴又有趣。
比如她在《在荒野中睡觉》一文中写云:有时睡着睡着,心有所动。突然睁开眼睛,看到上方天空的浓烈蓝色中,均匀地分布着一小片一小片鱼鳞般整整齐齐的白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像是用滚筒印染的方法印上去似的。那些云,大小相似,形状也几乎一致,都很薄,很淡,满天都是。——这样的云,哪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停”在天空的,而是“吻”在天空的呀!它们一定有着更为深情的内容。
她把鳞状云比喻成云在吻天空,读了这么多本书,我还从来没有见哪个作家想起来这么写过。
比如她在《我们的家》一文中写下雨时用塑料袋隔雨,她竟然把小小的、毫不起眼的塑料袋这样描写道:它和这山野里任何一种天然生成的事物是多么的不同啊,它居然可以遮雨……它是一种雨水穿不透的事情,它不愿融入万物,它总是在抵挡着、抗拒着的。又想到那些过去年代的人们,他们没有塑料袋子又该怎么生活呢?
比如她写一辆很旧的、不能上公路、只能在荒野的自然土路上行驶的车:荒野将它从很久以前藏匿到如今,像是为世界小心地保存了一样逝去的东西……
比如她写夜晚烟花升起照亮大地时:更远的地方,沙漠的轮廓在夜色中脉动了两三下。
她会在迷路时因为意外找到了玛瑙而怀念那惊险的旅程,会看到衣服不好卖时随心所欲地绣上花而使这些衣服脱销,她会在荒野中随处躺下晒着太阳睡觉,她会在风中狂追几百米因为正要买汽油被风吹走的钱……
读这些文字,我们能感受到,同样活在世上,同样是平凡、寂寞而又略有艰辛的生活,李娟活的更松弛、深刻、敏感、清醒、浪漫和幸福,也更能找到生活有意思的地方和进行自我情感的安置、灵魂的放逐。
我同学何沁说:“阿勒泰成了当代文青新的桃花源。”
我承认,阿勒泰在水草丰美处、风和日丽、鲜花遍地时是美的不像话的,但是李娟的文字并不是只描绘了阿勒泰美好的一面,她同样写阿勒泰交通不便、骑摩托车时的漫天尘土,写去其他地方漫长、艰难的乘车经历,以及她们家:草原上的帐篷在风雨中的飘摇,但是你感受不到文字中的苦难,反而能感受到李娟的自嘲、乐观和深刻。
我承认,阿勒泰是美的,但冬天也是残酷、肃杀的,有些地方也是寸草不生的,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但是我却只有在李娟碎碎的文字里,感受到了普通人把生活过成诗的可能性。
不是阿勒泰成了当代文青的桃花源,而是李娟对生活的态度、李娟的文字成了当代快节奏、高压社会中的桃花源。
她让我们认识到:原来我们不必如此疲于奔波、深陷焦虑,在遥远的阿勒泰,还有她这样松弛、明亮的生活。
我又想起来了那个书友的评价:你的文字很有李娟的感觉。而我在那时落笔前,并没有读过李娟。
私以为,这是我得到的关于读者对我文字的最高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