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洛夫寓言》里的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
有一天,他骑马出去,就将这匹马的缰绳给解除掉了。
没有了束缚,马在原野上欢快地飞跑起来,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越跑越大胆,一路狂奔,结果骑师被从马背上扔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而失去控制的马一直往前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了深谷,粉身碎骨。
一条小小的缰绳,却左右着一人一马的命运,这条缰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律”。
缰绳的存在,看似限制了马匹的自由,实则是自由的最大保障。
每个人面前都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前期很窄,走起来很难,但会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宽阔;另一条路是前期很宽,走起来很舒服,但会越走越磨脚、吃力,越走越窄。
前者叫自律,真正聪明的人通常会选择走这条路;后者叫放纵,走这条路的人,大多是看似聪明,实则愚蠢。
一个人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曾与千千万万个平凡的青年人一样,既没有定力,又没有能力。
不仅如此,他身上还有许许多多顽固的陋习:贪色、妄语、懒惰。
怎么看都是个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注定成不了大器。
为了改正贪色,他下定决心记日记。他在日记中反省一天当中的过失,以此来警醒自己。这日记一记便是几十年,与他寄给亲人的家书一道,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曾国藩家训》,成为世人信奉的行为准则。
为了改正妄语,他听从别人的建议,每天静坐一小时,修身养性。这样的打坐,他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一辈子。硬生生把自己尖锐毛躁的性子打磨得处变不惊。
为了改正懒惰,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 曾国藩一生无一日不读书,就算晚年读瞎一只眼,依然不曾间断。
曾国藩正是凭借极致的自律,最终实现了人生逆袭。从天赋平常的笨小孩,变成了世人眼中的“完人”。
苏轼在《晁错论》中谈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生活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大多数人不是倒在终点线前,而是半途而废,走到中途就已经停下了脚步。
高喊着口号说要自律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自律的人却很少。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拉开的。
放纵自我的人,只能在生活的泥沼中苦苦挣扎。
而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
一个人的自律中,藏着无限的可能性。
愿我们真正成为自律的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