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过“空城计”?

吕尘玄 2024-02-15 05:05:28

讲到"空城计",最熟悉的当然是《三国演义》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的故事。但是,这个"空城计"其实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关于真实的空城计,历史上有很多真实的案例。

1.春秋战国时期的“空城计”。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这一年秋天,楚国大将子元率领六百辆车乘的强大兵力进攻郑国,很快就攻破了郑国都城远郊的桔秩之门,而后六百车乘又气势汹汹地杀进了都城外郭的纯门,开到了郭内道上的逵市,郑国只剩内城的城门一道防线没有被突破。内城的城门有一道闸门悬在城门楼上,叫"县(即悬)门",只要放下"县门",虽然郑国兵力很少,但总可以抵挡一阵。郑国却"县门不发",不把闸门放下来,让城门大敞着。只要六百车乘一冲,郑国也就……

也就在这时,楚军大将却觉得不对头:郑国一定有埋伏。子元下令,火速撤回。郑国也因此争得了时间,约定的齐国、宋国的救兵赶来了,一下子反败为胜,打得楚军连夜逃跑。这或许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空城计"。

2.后汉三国时期的“空城计”。

蜀汉赵云的"空营计"。那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汉中一次战斗中,赵云的兵力都给黄忠带走了,他只有数十轻骑,却与曹军大部队遭遇上了。赵云且战且退,最后退到营垒。有人主张闭门拒守,赵云却没有这样做,反而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赵云有伏兵,急忙退去,赵云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又以弓箭从背后射曹军。曹军大为惊骇,自相践踏,死了不少人。这件事在《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有记载。

吴国朱桓也用类似的计谋打败过魏军曹仁。曹仁当时正率领数万兵马向濡须扑来,声东击西,假装要东攻羡溪。镇守濡须的朱桓见状忙分兵赴羡溪。刚派走部队,突然得到情报,说曹仁大军已进到离濡须七十里的地方。他派人去追回部队,但部队尚未追回而曹仁军马却已杀到。这时朱桓手下只有五千人。众将不知所措,朱桓却十分沉着,命令偃旗息鼓,外示虚弱,以诱致。曹仁果然被迷惑了。朱桓不仅因此化险为夷,而且紧接着又抓住时机,发起反击,反而把魏军打得大败。这是吴黄武元年、二年间(公元222年、公元223年)的事,记载在《三国志·朱桓传》中。

魏将文聘拒退孙权的"空城计"。《三国志·文聘传》注引《魏略》也记载在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孙权亲率五万大军突袭文聘据守的石阳。时逢大雨,石阳城防崩坏,未及补治。文聘听得孙权军卒至,起先也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想到一个疑兵之计。他命令城里人都藏起来,让人看不见,自己也躺在官舍里不起来。孙权见状果然大惑不解,对部下说:"北方人都说这人是曹氏的心腹忠臣,所以才委以重任,镇守此城,现在我打来了却不见一点动静,这不是有诡计,就是很快有救兵。"于是不敢攻打,引兵而去。

3.南北朝到唐朝时期的“空城计”。

《资治通鉴·宋纪》记载,刘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魏兵攻济南,济南太守武进萧承之帅数百人拒之。魏众大集,承之使偃兵,开城门。众曰:'贼众我寡,奈何轻敌之甚!'承之曰:'今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唯当见强以待之耳。'魏人疑有伏兵,遂引去。"这是萧承之的"空城计"。

《北齐书·祖珽传》记载,公元573年,北齐祖珽刚出任北徐州(今安徽风阳东北)刺史,陈国军队就突然进犯。祖珽不但不部署防守,反而大开城门,让部队全部下城在街巷里静坐,又令全城居民连鸡犬也不得出声。陈军来到城下,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大惑不解,以为人走城空。正纳闷间,忽听全城片震天呐喊,陈军大惊,以为中了埋伏,顿时慌作一团,纷纷溃退。

《旧唐书·张守珪传》记载,玄宗开元十五年,吐蕃人进攻瓜州,守将王君焕战死,张守珪被派任瓜州刺史。他一到任,便领着人修复城墙,没等修好,吐蕃人又突然打到城下。众人惊慌失色,张守珪却很镇定,说,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必须用计谋对付他们。于是登上城楼,置酒作乐,大宴将士。吐蕃人见状,竟不战自退,张守珪随即纵兵追击,把吐蕃人打得大败。

4.虚假的诸葛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这个"空城计"是有来历的。东晋王隐撰《蜀记》记载,诸葛亮屯于阳平,派魏延率主力东向作战,自己只留下一万兵马守城。司马懿却避开蜀军主力,率二十万兵马径直扑向阳平。待消息报来,魏军距城已经只有六十里了,离城和主力会合或让魏延回军救援,都来不及了。这时,众人惊惶失措,诸葛亮却"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司马懿疑心有伏兵,便"引军趣北山"。

不过,裴松之对这个"空城计"做过辨析,说明不可能有此事。理由是诸葛亮初屯阳平时,司马懿还在宛城为荆州都督,不可能与诸葛亮交锋。后来他由此攻蜀,又值霖雨,也没有打成,在这前后,就再也没有在阳平交兵之事。何况,司马懿率兵二十万,就算怀疑有伏兵,也不至于退走,他可以就近驻扎设防。还有,诸葛亮也不会让魏延统重兵单独行动。《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空城计",根据的显然是一个不可信的传说。

然而,那么多真实的"空城计"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诸葛亮的假"空城计"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要归功于《三国演义》出色的艺术创造。

0 阅读:2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