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因获得铜牌被骂到退役,朱建华的无奈谁来买单?

乐萱谈娱乐 2023-01-10 08:35:05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一战成名,摘获“亚洲飞人”的美誉。

一句“谁说黄种人跑不快?我是奥运冠军!”的霸气反问,直抒胸臆、酣畅淋漓,让无数国人扬眉吐气。

21世纪前十年,刘翔是公认影响力最大的中国田径选手。

但如果往前倒退20年,也就是刘翔出生这一年,“飞人”的名号另有其人。

同样是在欧美人擅长的田径赛场,同样是被无数外国选手的“偏见”所包围。

朱建华以连续三次刷新世界记录的傲人成绩,令世界体坛为之颤抖,全世界体育迷为之瞩目。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朱建华是创造“中国高度”的第一人,是跳高界当之无愧的王者,也是所有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然而,正所谓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朱建华与金牌失之交臂,紧随其后的便是无数谩骂和指责。

更有甚者给朱建华寄刀片和绳索,砸他家玻璃,要求他“谢罪自杀”。

明明是为国争光的英雄,怎么就一夜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朱建华跳过了2.39米的横杆,却跳不开国人的口诛笔伐。

打破三次世界记录,因一次失利被骂到退役,朱建华的无奈谁知道?

1

1963年,朱建华生活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虽然父母都是工人,但由于大环境物资匮乏、家里又五个孩子,日常生活非常拮据。

10岁以前的朱建华没有穿过运动鞋,对体育的兴趣也不大,最多只是偶尔划拉几下乒乓球拍。

可就是这样一个几乎与运动员无缘的孩子,却因一次偶然改变了人生命运。

1973年,名帅胡鸿飞教练来小学挑选苗子,站在队伍中的朱建华瞬间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当时的朱建华瘦骨嶙峋,除了身高以外,几乎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同学也经常叫他“绿豆芽”。

眼光毒辣的胡教练,一眼就看出了朱建华两条细长腿中蕴含的惊人潜力。

当天晚上,迫不及待的胡教练跟着朱建华回到那个四面漏风的家。

得知胡教练来意后,朱建华的父母很惊讶,他们告诉胡教练,孩子体弱多病还贫血,让胡教练再考虑考虑。

可胡教练却坦言道:“体质是可以改变的,但天赋却是可遇不可求的。朱建华这孩子是个练跳高的好苗子,通俗点是老天赏饭吃。”

父母还在犹豫,胡教练又补充了一句“管饭、给发运动服”,这才同意让朱建华练跳高。

70年代无论是训练器材,还是后勤条件相当简陋。

纵观80多平米的训练场,找不到一副标准的跳高架,偌大的田径队凑不出半张完整的缓冲垫,就连跳高用的测量尺,都是胡教练用木头自制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训练条件下,朱建华的实力还是迅速提升着。

一根竹竿、几个破纸箱、十个台阶……承载了朱建华体校日常训练的全部记忆。

1978年,15岁的朱建华摆脱曾经瘦得像麻秆一样的身材,整个人壮实了一圈不说,油亮的腿部肌肉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出爆炸性的力量。

次年,朱建华首次参加比赛,以2.13米的成绩轻松斩获银牌,同时也打破了全国少年组的记录。

横空出世的朱建华在崭露头角后,继续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来往于各大赛场上。

2

1980年,朱建华先是将两场世青赛的金牌收入囊中,不久后,又一路高奏凯歌,获得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冠军。

此时此刻,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颗冉冉升起的跳高新星,并毫不吝啬的表示对朱建华前途的看好。

面对外界不留余地的称赞,朱建华则是在回国后低调的把奖金和以前的积蓄寄给父母,补贴家用。

同时又将更多时间放到了训练长上,继续打破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为第二年的亚锦赛做准备。

1981年,朱建华来到东京赛场,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

面对强敌,朱建华不露惬意,镇定自若的助跑、起跳、腾空过杆,然后落地,紧接着,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战,朱建华18岁,以2.3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冰打破倪志钦曾保持了11年的亚洲纪录。

赛后,朱建华的世界排名一跃上升至世界第五。

1982年,朱建华又在亚运会上,将自己刚刚打破的记录又提高到2.33米,成为当时世界上跳得最高的选手。

朱建华声名鹊起,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选手,许多中外媒体和粉丝都称他为“跳高王子”。

这时的朱建华名声在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呼百应。

平日里大大小小的比赛,只要有“朱建华”这个名字,媒体一定会立刻放弃其他比赛项目,争先恐后的来到朱建华身边报道。

据一位已经退休的体育工作者回忆:“记得有一次朱建华来南京参加比赛,突然天降暴雨,许多运动员都去棚子底下躲雨,但看台上的观众却几乎没什么人动,都在加油呐喊等待朱建华出现。”

1983年注定是属于朱建华的一年。

年初的亚运会上,朱建华以2.37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下台后,朱建华大脑有些空白,一直等到教练提醒他,才知道自己刚才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壮举。

据朱建华后来回忆说:“当时那是一场预赛,一般也挺少有人在预赛上就挑战极限的,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那天状态特别好。”

“越过去时候轻飘飘的,后来才有人告诉我说,我超过了横杆很多,差不多有2.41米那个样子。”

在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后,朱建华继续创造着辉煌。

短短三个月时间,又将世界纪录刷新到2.38米,成为当时田径界的传奇人物。

不久后,第一届世锦赛拉开帷幕,朱建华首次登上国际赛场。

许多国人纷纷翘首以盼,希望朱建华能为国家带回第一枚世锦赛金牌。

然而,天不遂人愿,事常逆己心。

在决赛进行到一半,朱建华即将上台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下雨,比赛暂停。

几十分钟之后,赛场上满是积水和泥泞,重新登台的朱建华不复往日的威猛,只跳过了2.29米的高度,收获一枚铜牌。

这次比赛丢金,国人虽然气愤,但考虑到场外因素和朱建华是第一次参加世界赛,也不是不能理解。

甚至由于朱建华顶着诸多不利因素还能拿到铜牌,更加激发了国人的信心,也对即将到来的洛杉矶奥运会充满期待。

3

1984年国际跳高比赛,朱建华以3.39米的成绩,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也使他收获了通往奥运会的门票。

紧接着,洛杉矶奥运会开赛,连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的朱建华成为了夺冠热门。

这时的中国体坛由于刚刚恢复不久,国际地位还比较敏感,迫切需要运动员为祖国带来更多荣誉。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是当时所有人的共识,而“为国争光”也是所有运动员唯一的目标。

各种意义上讲,任何一枚金牌对于祖国的意义都很重大,但这无形之中也给朱建华带来了许多压力。

赛前许多媒体询问朱建华能不能夺冠,他和他的教练表示“状态很好,冠军势在必得。”

而美国《田径》杂志邀请了十七位业内名人,以专业的角度预测谁能夺冠,其中十五位都把票投给了“朱建华”。

事实上,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朱建华真的可以功成名就。

可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和假设,在万事皆有可能的赛场上,意外悄然而至。

前四跳,朱建华不负众望的一跃而过,动作十分流畅且完美。

可就在朱建华登台准备第五跳时,一名跑步运动员突然旧伤复发,在赛场上晕倒。

比赛被迫中断,这也令刚准备助跑的朱建华气势一泄。

在竞技体育中,比赛节奏对于运动员影响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

重新上场以后,朱建华为冲击金牌选择将高度调到2.35米,这对于曾跳过2.39米的他而言,只要正常发挥,金牌唾手可得。

可朱建华被彻底打乱节奏后,肉眼可见的变得紧张了许多。

连续两次起跳失败,最终只获得铜牌,为祖国带回了田径史第一枚奥运奖牌。

输掉比赛令朱建华情绪十分低落,他的教练和队友都安慰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下一次赢回来就好。”

朱建华也觉得自己还年轻,在努力一些,四年后的奥运会又是一条好汉。

可回国后,朱建华却猛然发现世界变了一个模样。

曾经对朱建华无比吹捧的人,一夜间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他的家人也祸及池鱼,走在路上平白无故被辱骂。

时不时就会有来信,寄给他一些“乱七八糟”的凶器叫他“为国家谢罪”。

而对他照顾有家的教练也饱受舆论压力,纷纷指责他“误人子弟”,叫他早日下课。

一夜间,朱建华从万人敬仰的英雄沦落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朱建华本就失落的心,在一句句污言秽语中逐渐崩溃。

雪上加霜的是,深受信赖的恩师被迫卸任,长期的抑郁又使他身体出现了问题。

在最失意的日子里,朱建华真的有想过轻生,可像个懦夫一样逃避,不就真的愧对祖国和恩师的培养了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朱建华重新振作,想要重新用成绩证明自己。

1986年,朱建华跳过2.3米的横杆,斩获亚运会金牌。

然而,国人并不买账,只觉得这种高度不应该是那个“跳高王子”的成绩。

1988年汉城奥运会,朱建华已经25岁。

早年的高压训练已给他带来无数伤病,竞技状态大不如前,可他还是站到了赛场上。

遗憾的是,远去的王者终究没有归来,朱建华倒在了预赛上。

更多的谩骂和指责淹没了朱建华,心灰意冷的他在奥运会结束后,黯然宣布退役。

1989年,朱建华进入大学深造,以弥补曾经错过的校园时光。

虽然不在亲自上赛场,但朱建华决定像恩师当年挖掘自己一样,深入基层去寻找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多年以后,朱建华开办了一家体育经纪公司和跳高俱乐部。

为了让有潜力的学员能专心训练,也为了免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朱建华告诉队员们以学业为主,并免除了所有人的学费。

在此之后,朱建华一边为祖国输送更多人才,一边过上了深居简出的低调生活,鲜少出现在媒体面前。

也曾有许多国家以高薪邀请朱建华出国执教,却统统被他婉言拒绝:“我只想踏踏实实在国内,再为中国田径多做点事。”

如今的朱建华已重归平淡,曾经的是是非非也看淡了许多,无论时隔多久,朱建华也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0 阅读:228
评论列表
  • 2023-01-10 18:56

    一群吸咐在广大纳税人身上的蚂蝗

乐萱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