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旅,宁波天一阁,一座神奇的藏书楼

微操作 2022-11-06 12:11:55

假装我是个知识分子,然后跟同事说,既然到宁波来了,我要去一趟天一阁;其实我早就忘记了宁波有个天一阁,早就忘记了余秋雨先生写的《风雨天一阁》,只是出了宁波高铁站,往会议场地去的时候,我坐着出租车,看着沿途的“阿拉宁波欢迎您”,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天一阁;才想起,才起了心思去看,也好哪天跟人聊起宁波,就说,我去了天一阁,显得很有文化追求的样子;宁波当地的同事告诉我,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大概就是常规的园林样子;我心里在想,也许我看的不是园子,是想站在园子某处,去映证此处沧桑变迁的故事;天一阁,明嘉靖年间由兵部右侍郎范钦先生所建,用以收藏书籍;余秋雨先生在文章中说,“不错,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说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创造了文字,创造了纸和印刷术,结果焚书坑儒,野蛮的战火,以至于没能用书,将这璀璨的文明连在一起,感谢范钦先生,让明至清,数百年广阔的中国文化界留下的书籍文明,找到一个可以稍加归拢的房子……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先生的文章写得深刻,而我只记住了故事:范钦先生立遗嘱,大房二房,要么要万两白银的遗产,要么要这么一座藏书楼;宁波知府的侄女钱绣芸为了登天一阁看书,嫁入范府却因登阁规矩终身未能登楼;大学者黄宗羲先生登楼;乾隆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献书600余卷;及至到了近代,一个叫薛继渭的小偷潜入书楼,以枣充饥,偷走了近一半的书籍;如此这般故事中,天一阁走到了现代;我到宁波的当天,大概是将将入夜的时候,开始下雨,我随当时的同事,去了宁波的老外滩,那里现在是酒吧一条街,烦躁嘈杂的音乐中,时不时暴雨倾盆,当地的同事说,宁波是一个开放的,兼容并蓄的城市,嗯,我看出来了,晚上七点出来,先去一家店子吃饭,垫个底,店子里大概一家公司团建吧,满屋子的海鲜味;垫巴了几口,冒着雨,转移到一家酒吧,喝啤酒吃花生米听一个三人小乐队唱民谣,好吵,说话都费劲;于是又换,依然是雨,找了家临街面江的铺子,加冰块喝洋酒吃西班牙烤火腿听一个黑皮肤的老外在唱听不懂的歌;江岸灯火通明,江上水光潋滟,很久以前,宁波人便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第二天的下午,我寻了辆车,带我去天一阁,一如同事说的:青砖,黑瓦,飞檐,回廊,照壁,碑林,石兽,亭阁,竹木,荷池,假山,重楼,江南园林该有的,也都有了;不同的是,也许是工作日的原因,人不多,大概是经历了暴雨的洗礼,园子里透着一股腐叶朽木的阴冷味道,每个进来的人,都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大多都静默地看着,走着,偶有一两个团,导游轻声说着天一阁的故事; 我也安静地看着,说真的,远比我去其他地方要虔诚地多,总觉得这一进一进的屋子里,依然是满满的书,鲜活的人,人声依旧;不敢高声,唯恐惊动他们;静立某处时,仿佛看到,仆从们小心地解开一个包裹,压抑着兴奋向老爷汇报,今个儿又收到了几本好书,老爷捋一捋胡须,朗声道了个赞;黄宗羲入得进来,范氏后人立于楼前,拱手行礼,侧身,黄先生,请;声音清正有力,黄先生还礼,多谢,缓步上前,敬这藏书楼,敬这楼中书,敬这藏书人;回廊间,有仆从提着灯笼穿行,检查门窗,或许还会喊上几句,小心火烛,趴在书桌上瞌睡的人们,揉揉眼,吹熄蜡烛,悉悉索索地睡去;荷池假山,有顽童嬉戏,有仆从们呼喊,小少爷小小姐,小心那,有官人老爷,沉声招呼,去,看书去……

范氏正屋

只是不知道那位钱绣芸小姐,常常依在何处,叹息着看往藏书楼,郁郁转身……余秋雨先生描述了近代天一阁的磨难,讲到什么事情到了近代总是会变得怪异些,如果你就近去看一些资料介绍,便会发现,园区里很多建筑,风物,原本不属于这里,原本属于这里的,也大多数经历多次的重建,修葺,时不时出现的通风去湿的现代机器设备,总让我出神地想,不知道这里原来是个什么样子的;我想,是因为便于管理吧,是因为宁波的兼容并蓄吧,也许是描写当代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书籍有了更好的栖身地,也许是互联网电子书的今天,天一阁终不再是藏书,只剩下一个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了,于是,天一阁,不再是范钦范司马的家,不再是范钦的楼,不再是藏书,天一阁是宁波的5A景区,是重建扩建移建而成的博物馆,江南园林式的;不喜欢看书的,可以去麻将起源馆,可以去秦氏祠堂听戏,可以去看万工轿的精致奢华

万工轿

戏楼

钱绣芸小姐倘若出生得再晚些,求书而不得时,也许不会郁郁而终……

4 阅读:47

评论列表

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

1
2022-11-21 19:23

文采飞扬[得瑟]

微操作 回复 11-22 09:03
看过一些资料,又实地看了,恍惚间有一些联想

轻扬之叶

轻扬之叶

2022-12-03 16:53

那一片楼阁都比较多

微操作 回复 12-08 11:46
有一片小小的古建筑风格群

微操作

微操作

企业管理软件,职场故事,差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