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亮:一家四代坚守承诺守护烈士纪念塔

邹平融媒 2024-11-27 14:20:58

王建亮,男,1968年5月出生,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西河西村村民,陈户烈士纪念塔第三代守塔人。

每逢节庆日,来博兴县陈户烈士纪念塔前缅怀英烈、祭奠先辈的人络绎不绝,在人群中,一直有一个身影往来穿梭,忙碌不停,他就是纪念塔的守护者——王建亮。这份对烈士纪念塔的守护,王建亮家族已经传承了四代人、七十八年。

1945年5月,驻山东日军总部纠集惠民、阳信、滨县、博兴日伪军总计5000兵力,分三路对博兴县陈户店、河西村、乔子村一带抗日武装力量实施合围。博兴县独立营第一连、第三连和民兵武装组织在陈户店与日伪军展开血战,毙伤日伪军200余人,我方伤亡较大。战后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周边群众自发捐款捐物,拆了房屋,把砖瓦、木料捐出来建塔。1946年5月,在现陈户村南建立“陈户烈士纪念塔”。

“肩负使命,把守护责任坚持下去”

塔建好了,谁来看守成了一个问题。为了保护这座塔,时任西河西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侦祥,自告奋勇担起了守塔的任务,搭了一座小土屋,搬到塔旁居住,一守就是近二十年。晚年的王侦祥因病住进了儿子家里,但他嘴上却一直念叨着要回家,他说的这个家就是:烈士塔。王侦祥去世前,嘱咐儿子王玉顺:“你是党员,我走了,你不能不管这个地方,这塔你要一直看下去!”孙子王建亮回忆,爷爷王侦祥不仅是守塔人,也是建塔的一份子。建造这座塔的意义不仅仅是纪念那次惨烈的战争,同样还是思念曾经的好友与亲人。当年,村民们也许就是内心怀揣着这样一份念想,自发性的把家里的墙拆了,把好的砖瓦捐出来,拼凑成现在烈士塔的样子。

“铭记历史,让烈士英魂永受缅怀”

一句承诺重千钧。为了完成父亲王侦祥的嘱托,儿子王玉顺接过了守塔的任务。他和媳妇顶着生活的压力,搬到了纪念塔旁边的小屋子里居住,代替父亲继续守护着这座纪念塔。在守塔期间,除了日常维护,王玉顺还承担起了讲解员的角色,不厌其烦地拜访史志人员、文化站长,寻访当年战斗和建塔的亲历者,这一住又是20多年。

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变化发展,周围许多人发家致富了,王玉顺却不为所动,始终坚守着守护烈士塔的重任,他常说:“答应俺爹的俺做到了,俺会一直守下去,把烈士塔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心怀塔情,将百姓心意长系心间”

王玉顺去世后,守塔的任务交到了儿子王建亮手中。2015年,王建亮和妻子尹佐兰搬进了纪念园,从此,这里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王建亮每天的工作细致而繁杂,除了按时打开纪念塔的大门、打扫卫生外,还会定期仔细擦拭烈士墓碑、搜集馆藏文物。王建亮年纪大了,患有高血压,但是打扫时依旧风雨无阻。妻子尹佐兰和儿子王宏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他总是笑着拒绝。他说:“既然答应了爷爷和老爹,接下了这份守塔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做到,将这份责任一代代传下去。”

从1945年开始,家族一直是义务守塔,直到2005年,镇政府开始发放每天10元的垃圾清理费。2023年8月,为王建亮安排了乡村公益岗。“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这是爷爷的托付,也是俺老爹的托付,我们会一直守下去。”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诚实守信的内涵,传承着一份宝贵的家风,让这一份优良家风在纪念塔的守护中赓续长存。

“传承责任,将烈士精神发扬光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王建亮一直身体力行地传递着诚实守信的美德。儿子王宏成是听着烈士塔的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守护好烈士灵魂安息之地,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在工作之余,他总是经常帮助父亲守塔。为了更好地维护好纪念塔的电路系统,他自学电工知识,定期对烈士塔电路维修保养。他经常说,“父母的坚持与信念深深的感染到了我,不怕苦不怕累,我也会传承好这份责任,将烈士塔和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烈士事迹通过这座烈士塔,通过王建亮一家四代人的坚守,得到广泛传播。守护革命文物,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也在王建亮一家四代一次又一次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0 阅读:2

邹平融媒

简介:邹平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