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婚姻一直在我们的人生发展旅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不少人都觉得只有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自己的人生才算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尤其是在古代,婚姻在人们心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在《礼记》中有这么一段话:“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礼指婚娶之礼,婚姻不仅仅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它还担负着上要奉祀宗庙、祭祀祖先,下要传宗接代的责任,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古代,婚姻成为当时社会制度的基石。
很显然,意思就是说古人认为婚娶之礼,也就是婚姻,不仅仅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担负着维系两方姓氏家族之关系,还与社稷稳固、奉祀宗庙、祭祀祖先、传宗接代等事宜密切相关,可谓极其重要。
当然了,除了儒家会记叙婚姻的重要性外,我国传统的道教,也有记叙稳固婚姻对社会的重要性。比如,在1900多年前,道教在其劝善典籍《太上感应篇》中,就提出了,“破坏别人的婚姻的行为,是一种恶行,不可为之”之观点。

除了在自己教义上有理论记载外,道教传承发展的历史上也有许多将理论付诸于行动的教徒,例如晋代在鄂州结炉炼药的著名道家名医抱朴子葛洪,和其结发妻子鲍姑二人共同在现今的鄂州葛店一带研究医学和炼丹之法,成为志同道合的伴侣,最后两人都修成正果一个成了直接跨越“仙”级成为“艾神”,一个成了占据仙界一方碧海蓝天的“小仙翁”。
有了前辈先人在古鄂州地区为婚姻大事做出的模范表率作用,故时至今日鄂州地区有着“宁拆一座桥,不毁一桩婚”的说法,也有其他地方说成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座桥”。
这句话的意思是婚姻对夫妻二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宁可拆掉一座桥或者十座庙,都不能随意的抛弃或背叛婚姻,也更不能去破坏别人的婚姻。毕竟,庙拆了可以盖,而且神本来就是宽容的,有大爱。而如果毁一桩婚,可就是毁了一个家,毁了两个凡人,这样造成的孽障是很重的,不仅会影响他的子女,还有损阴德。

数千年前封建社会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要想人生幸福美满,在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规矩之间得采取的是务实的态度,在对婚姻保持高度重视的同时,还需要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婚姻。”
因此,维护婚姻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且一个有良知的人也不会去破坏别人的婚姻。讲一个古鄂州民间流传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张屠杀猪登仙去,李氏吃斋命不长”。
故事说的是一对互为邻里的两个邻居,一个是以杀猪为业的张屠夫,其因心肠好,买卖公平,乐于助人,行善好施。他还有一种特长,善于说和那些即将家破裂婚姻家庭,按鄂州民间的说法,他善于在闹矛盾的两口之间架“桥”劝和不劝离。
按照佛家‘六道轮回’学说认为,屠夫以杀生为职业,应该孽重罪深,死后必须要下地狱的。然鹅,张屠却因在有生之年行善积德,死后不但没有下地狱,反而因功德圆满得道升仙。

而,另一个叫李氏的妇人,尽管在家里建佛堂吃斋念佛,但实际上李氏是一个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尤其喜欢挑拨别人家的夫妻关系,不知拆散了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
最后,李氏为她不良行为付出了代价,她不但没有因念佛吃斋成就大道,反而短命而亡。死后,因其在阳间做的坏事太多罪孽深重,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遭受油煎火烤之苦。
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对婚姻充满包容了,每个人都试着将自己放在首位,‘宁拆一座桥,不毁一桩婚’的传统似乎正在被打破,被闺蜜、兄弟、朋友、亲戚、哥们,甚至双方父母存心插手婚姻问题,故意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打破嘴、出傍气、出高条,致使一些夫妻因为家庭琐事而闹离婚的比比皆是。
有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8月止,全国共登记结婚544.5万对,离婚164.3万对,离婚率为43.53%,也就是说平均每两对结婚的就有一对离婚的,让人触目惊心。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宁拆一座桥,不毁一桩婚”的这句民间谚语也并不全是对的,比如婚姻里如果遇到家暴,那就不能愚昧的墨守成规遵从传统观念,该离得离。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历史上也不乏其人,据史料记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就干了件“破坏其儿子婚姻”的坏事。
王安石一生共有三子三女,其中,活到成年的只有两子两女,而与其才气最相近的,就属他的长子王雱。
王雱出生于1044年,与其父王安石一样,都是心怀天之志的人。史称王雱幼时就非常聪明,是个好学青年,20岁前已著书数万言,与王安礼、王安国并称为“临川三王”。比如《论语解》、《孟子注》、《新经尚书》、《新经诗义》、《王元泽尔雅》、《老子训传》、《南华真经新传》、《佛书义解》等专著都是出自其手。

尽管,王雱才华出众,但是情商却低,且还患有类似于现代人们所说的抑郁症的病,病情严重时像个疯子一样,很难控制自己,据传闻其不仅时常对妻子庞氏实行家暴,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王安石的孙子。
作为父亲的王安石,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在担忧儿子病情的同时,也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媳也会像自己的孙子一样,迟早会被自己的疯儿子给折腾死。为了让儿媳早日脱离苦海,便做主强逼王雱与庞氏离了婚。
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女子如果没有犯错,遭夫家休妻,在人前是很难抬起头来的。一代名臣王安石为了不让庞氏背上被恶名,最后索性好人做到底,又亲自为庞氏选择了一位好夫婿,并还隆重的将儿子王雱妻子庞氏“嫁”了出去。
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王太祝(王雱)生前嫁妇”。王安石此举,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成为传颂一时的美谈。在那个时代,王安石能有如此胸怀与大义,实在难得。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生能够有缘成为夫妻,前世都是非同小可的缘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请夫妻双方不要选择离婚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