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博讲趣闻】“上当”的来历!

龚博钱币 2024-03-17 06:39:09

俗话讲“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活跃在钱币圈的泉友大多有在市场上买到假货的经历。泉友们对买到假货的形容词也是五花八门——“打眼”、“被煮”、“交学费”,但这云云种种都离不开两个字“上当”!但为什么人们会把吃亏受骗称为“上当”呢?

关于“上当”一词的权威解释来自清朝学者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一书。在“自上当”的条目中,徐珂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王姓大户人家,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钱财富有。生活富裕后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均把资金存入当铺成为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王锡祺的人来主持。王锡祺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中拿一些无用的东西到当铺来典当。各人估定了高于物品本身的价格,要伙计如数付给,伙计不敢得罪股东老板,王锡祺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

就这样,没过两个月,王家原本资金充足的当铺便被骗的破产了。因此,当时清河流传着一首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讽刺王氏家族自己上当铺典当,最终导致破产。从此之后,民间就把吃亏受骗称为“上当”!

0 阅读:0

龚博钱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