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兴对中央发出警告,邓公却故意唱反调,陈云直言:你不合适!

鲜衣怒马讲文史 2025-02-13 10:41:40

参考资料:

1:《邓小平改变中国》 叶永烈

2:论胡耀邦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的智慧和贡献 钟康模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20

3:一九七八年中央高层的一次大调整 张源 党的建设 2005-03-01

这是汪东兴一生中最“不好过”的时刻!

1978年,国家被一篇“离经叛道”的文章搅动,汪东兴对此忧心忡忡,表达对文章的不满。

可很快,他就因此遭到邓公的“当头一棒”,随后更是被陈云“阴阳”,身处国家中心的他瞬间坐上冷板凳,处境一天比一天尴尬。

这篇文章究竟有何魔力,为何能引起中央如此的重视,又为何会改变汪东兴的人生呢?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惊讶无数人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篇文章,是经过胡耀邦亲自审定的。当天,新华社就转发了全文,第二天,《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也相继转发了这篇文章。

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它就像是一场燎原之火,在全国点燃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可是,虽然这篇文章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在它刚刚发表时,却带着“离经叛道”的标签。

不少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对这篇文章中的理念很难理解,不少人甚至认为,文章的作者是“反对毛主席”的,汪东兴也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一个。

文章发表后不久,汪东兴用三句话概括这篇文章:“此文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反动的,政治上是砍旗帜的。”

在他看来,这篇文章的作者“动机不纯”,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主席思想,祸患必将会无穷无尽。

带着这样的担心,汪东兴专门给华国锋打电话,想要“肃清不正之风”。在他看来,中央要马上阻止这样的“错误思想”持续蔓延。

可在听到他的话后,华国锋不仅没有给他想象中的支持,反而态度中立,这让汪东兴很是失望。

其实,文章中所表达的这种真理标准,毛主席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表达过相似的看法,但汪东兴一时急火攻心,忘了毛主席的话。

见华国锋不肯站在自己这边,汪东兴并没有气馁,他继续气冲冲地批评:“我们的党报不能这样干,这是哪个中央的意见?”

在他看来,文章不是在讨论真理标准,而是中央有人“起了二心”!

就在汪东兴试图继续阻拦人们的讨论时,邓公及时站了出来。

邓公毫不留情地说:

“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

在这之后,邓公更是不指名道姓地对文章表示支持,终于,这场讨论的热潮得以继续下去。

可汪东兴依旧“不死心”,他的想法还没有“转过弯来”。

为阻止这场讨论,汪东兴还做了什么,陈云的“阴阳”,又能否让他转变想法?

1978年,汪东兴误以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错误思想”,本意是在“反对毛主席”,对此,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即便邓公对此表示支持,汪东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他再次批评说,这篇文章“党性不强、接受教训、下不为例。”

所谓的“下不为例”,就是要把真理标准问题画上句号,不要再发表类似的文章。

但希望的火苗已经点燃,人们被围堵多年的热情,岂是一个人能浇灭的?很快,第二篇类似的文章也出现了。

就这样,讨论一直持续到年底,12月,华国锋正式承认了“两个凡是”理论太过绝对,是不合适的,这是真理标准讨论的一大胜利。

在这之后,人们渐渐发现,汪东兴的很多想法还停留在过去,如果让他继续留在中央领导国家,对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就在这时,陈云站出来当这个“恶人”,他提出,汪东兴继续待在中央“是不合适的。”

听到陈云的话,汪东兴并没有生气,反而主动:“为了党更好的发展,建设事业的团结,我决定辞职。”

就这样,汪东兴毫不拖泥带水地离开中央,把机会留给了更适应时代的人。

对于汪东兴辞职,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
鲜衣怒马讲文史

鲜衣怒马讲文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