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OF THE ARTIST
陈葆棣简介陈葆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王雪涛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央财经大学画院名誉院长。
1947年出生 ,自幼酷爱绘画,19岁入室师从花鸟画艺术大师王雪涛先生。他继承先师王雪涛先生灵动、洒脱、清新感人的绘画风格,在研究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中,树立了创新不远离传统的绘画理念。从事绘画五十余年,强调笔墨功力、注重文化传统。他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多次入选并获奖。作品《百花争艳》《迎春》现收藏陈列于全国政协礼堂宴会厅;作品《畅游》国务院中南海收藏并入编《中南海珍藏画集第二卷》;多幅作品陈列在国家政要部门和我国驻外领使馆;作品《国色》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韩国总统。他的十余部个人画集和绘画专著在全国广为发行。
多年来积极拓展绘画艺术空间,他将陶瓷作为绘画的新的载体,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工美设计之优势,把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陶瓷工艺相结合,在陶瓷有限的创作空间,严谨、奇巧、精到,既保留了国画的水墨韵味,又体现了陶瓷晶莹典雅的特质。他的花鸟画在陶瓷上显得更加灵动、传神,作品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深受收藏家的青睐。
一管丹青写花神——读陈葆棣先生的花鸟画
文 / 姜松荣
雄风 2016年
选择花鸟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有太多的优势,因为诸辈前贤给后人留下了如此丰厚的传统可资借鉴。从绘画的理念到绘画的体察绘画的语言,精品杰作不计其数,画著画论汗牛充栋。站在圣贤的肩膀上容易登得高看得远,也容易功成名就。
选择花鸟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有太多的难处,因为诸辈前贤给后人留下了如此丰厚的传统可资借鉴。从绘画的理念到绘画的体察绘画的语言,精品杰作不计其数,画著画论汗牛充栋。面对已经各善其长的古圣今贤,期盼超越谈何容易!
春池鱼戏 2014年
作为一位画家,其实只要做两件事:画什么,怎么画。画什么,大千世界,雨露风云,长林丰草,大漠孤烟,而或山林水泽,流水小桥,竹边茅舍,雾里晨钟,而或梅园疏影,柳岸清风,荷塘月色,兰圃幽香。大凡可及之物可览之景可幻之境皆可入画。画什么当是满目皆然不为窘困。怎么画,古今画谱,甚是繁多,精勾细染,沥粉泥金,而或轻描淡写,计白当黑,疏可跑马,以少胜多,而或浓墨重彩,点染皴擦,色墨并用,密不容针。大凡依笔勾勒泼墨晕染以色状貌无所不能,怎么画当是信手拈来不为技穷。
作为一位画家,大凡依笔勾勒泼墨晕染以色状貌无所不能,怎么画当是信手拈来不复陈迹!
嗟乎!易者,易也!难着,难也!易者,难也!难者,易也!
豆花香 2016年
陈先生深居北国,扬名京华,画界多有所知。我等久栖南楚,少有交流,艺坛鲜有所闻!今偶读陈先生画作,似有所感。三言两语,聊作为评。
读陈先生的画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如沐晨风如品甘饴如闻牧歌如濯清溪甚是清爽。如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我觉得陈先生做了一个又容易有艰难的选择——选择花鸟画作为他的毕生追求。
荷塘溢香 2016年
众所周知,花鸟画是中国画中三大传统画科之一。它的独立成科比山水画还早。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便已自成体系。历经千年演绎,多重积淀,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花鸟画大家。五代之时,便有了“徐黄异体”的分野。后经宋微宗极力推崇。一时间花鸟画极盛一时名家辈出,工笔花鸟儿臻完备。至于后来的青藤、白阳,林良,吕纪,石涛、八大,亦或是“扬州八怪”,“海派”诸家,各有自家风貌,各有自家所长。或以精微细腻的造形,或以洒脱不羁的笔墨,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全方位层面的文化遗存。
鹤守梅花 2018年
至于近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王雪涛等一代大师集前贤之长而更上层楼,为世人敬仰追慕!传统的积淀沉积如斯。已是山高峰险了。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二分论的辩证属性。它一方面为他者的攀登提供一个高的起点,同时也为他者超越设置高标杆的障碍。所以敢于选择攀登的人是需要勇气、毅力与智慧的人。陈先生作了如是的选择,也就必然要遇到这一无法回避的事实:前人给你很多的营养,你可以很快的在即访圣贤之后深得堂奥而画得很好。但画得很好能成为画家的终极目标吗?答案需要有一个限定:有自己特色的“很好”。这才是画家存在的价值所在!陈先生是一位很睿智很理性也很有情感的人。
菊花黄时蟹正肥
他深知传统在绘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深知它的双重影响和矛盾。所以,他一方面在传统方面下足功夫。从十多岁开始就拜师在一代大家王雪涛先生的门下,心追手摩十余载,真可谓“聪明人下笨功夫”,学到了很多从绘画理念到表现语言的十分珍贵的东西。堪称“入室弟子,满载而归”!看得出,陈先生虽然在王雪涛先生那里学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显然也同时以历代各家大师为宗。陈淳、徐渭的洒脱,板桥、石涛的恣纵,还有任伯年、齐白石的精微,诸多语汇都可以在陈先生的作品中找到润泽的痕迹。陈先生也深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训诫及道理。大师的成就是成就大师的理由。要想自己在大师之外有立足的天地,必须有自己存在的依据,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必须有自己的追求。
梅兰菊竹四条屏
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说:“我深为我们民族传统绘画的厚重和前辈大家的成就所折服。当我走出画室又为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兴奋,我在传统与现实中徘徊,是传统启迪我的智慧,是生活赋予我新意”!。“我对传统的崇尚是虔诚的,但我不愿意重复古人:我对同行是敬重的,但我不愿意重复别人;我对自己是严格的,那是因为我不愿意在同一水准线上重复我自己”。陈先生的睿智与理性足以让他在这个又容易又困难的具有二分论矛盾的选择面前变得从容和淡定。从而走出自己的道路。而在这条道路上引领他走向成功的就是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的现实生活。“崇尚自然乃艺术的真谛,走向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艺术奋斗者孕育希望的艰难之路”!陈先生明白而又坚定的说。
扇面《秋趣》
画什么题材,也是形成画家个性的重要无素。郑板桥的瘦竹,齐白石的野虾,徐悲鸿的奔马,无一不与画家构成某种互为彰显的关联。因为从物象形态来看,大千世界古今无异,但从中取舍,则饱含了画家的审美习惯于价值取向,并赋予它以情感的寄托与神态的感悟。于画者而言,写形貌色固然不可舍弃,然传神达意才是目的。从艺术的创作心理来看,造化古今一统,神韵因人有别。可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要把自然之物升华为艺术形象,须看画家胸中修养。中国文人画家自古以来就主张读万卷书养成胸中清气,行万里路搜尽天下奇峰。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画家的才情学养,“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如此而来,笔下之物则来自手胸中脑海,造化之象只是一种人化的寄托。
双鸭
读画如品人,此言不谬矣!陈先生钟爱荷花,喜写兰草。当属品格所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幽兰生深涧而芬芳。身居繁华都市,恰需一种心灵的超越与情感的寄托,素有超越红尘俗务的清荷与幽兰便成了适然选择。这从陈先生的其他画作中也可略见一斑。《农家一隅》以一种质朴的情怀把农家小院的野趣表现得亲切可爱,极富生活情趣。神仙鱼是一种悠然自得的观赏鱼类。在画家的笔下变得飘然生动,悠然闲适。古人未曾写过,先生独具慧眼,常画不怠,不正是陈先生的志趣写照?信然!
青花釉里红《兰竹》
绘画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解读画家的情感。因此,如何使这种视觉符号巧妙地表达画境的同时又给观众一种审美的享受,这就存在一个怎么画的问题。在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尽管构图、笔墨、赋彩等诸多因素都很重要,但笔墨语言当属重中之重。中国画的笔墨不仅是一种表现物象形态的造型元素,同时也承载着深深地传统文化基因,包含着丰富的东方人对世界的认知与表达方式。水墨色彩观具有浓浓的东方哲学意蕴。笔道柔中见刚,墨色枯中有润。徐若游丝,快如闪电,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整个语言体系充满着辩证的统一。历代画家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完美的语言程式,为后学者提供了丰厚的语言选择。然而,“笔墨当随时代”,“造化自在我心”。一位明智的画家是必须构建自己的语言系统的。否则将会淹没在前人与他人的汪洋之中。陈先生叩访前贤,近师今杰,吸取了很多的营养。但陈先生依然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家特色。这从陈先生的作品中领略到的似曾相识又倍感不同的艺术形象中得以诠释。
青花釉里红 《荷塘香溢》
陈先生的画有“形”更有“意”,有“墨”也有“色”。可谓“四时造化皆为我,一管丹青写花神”!
2009年9月6日于岳麓山下古石斋
作者简介:姜松荣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釉下青花《牡丹》天球瓶瓷
釉下青花《紫藤》观赏盘 2010年
釉下青花五彩《鱼乐》 观赏盘 2012年
珍珠釉瓶《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