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雷人穿帮镜头,三岁小孩都能看出来,简直侮辱观众智商

静水流深寄 2025-02-17 00:13:04

《亮剑》作为中国抗战题材的经典之作,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剧情征服了无数观众。

李云龙那句"你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成为了华语影视经典台词。

就是这样一部广受好评的作品,竟然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穿帮镜头。

这些穿帮画面之明显,甚至连三岁小孩都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不禁让人感叹剧组的工作是否太过疏忽。

说起穿帮镜头,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莫过于剧中那些突如其来的现代物品了。

真的是在看剧的时候突然就被这些"穿越"来的东西给逗乐了。

你敢信,在张白鹿和李云龙共进晚餐的浪漫场景里,餐桌上居然放着一瓶带条形码的红酒?

这条形码简直就是个时空漩涡,硬生生把我们从热血抗战拉回了现代超市。

要知道,条形码这玩意儿在70年代才开始流行,这不就相当于给李云龙配了部智能手机吗?

更搞笑的是抗战胜利那段戏,街道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唢呐声声。

结果镜头一转,一辆现代面包车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混在队伍里,简直就是"最炫民族风"现场版。

这画面太喜感了,仿佛在告诉观众:看,我们独立团不仅能打胜仗,还能预知未来呢!

还有那个山崎大队长,人家在紧张地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手上却戴着一副明显是从建筑工地顺来的劳保手套。

这造型,说他是来考察工地安全的我都信。

最绝的还是那些高压线,密密麻麻地挂在房屋上方,看得人直想问:这电力系统是哪个穿越者帮忙架设的?

明明那会儿老百姓还在用煤油灯照明,这高压线的存在感,简直比李云龙的大刀还强。

说真的,这些现代元素的乱入,虽然让剧情显得有点荒诞,但也给我们枯燥的追剧时光增添了不少欢乐。

每当发现这样的穿帮场景,都忍不住想截图发朋友圈:你们快来看,《亮剑》玩起了科幻片的节奏!

不得不说,这些穿帮镜头虽然让人笑喷,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影视制作的粗糙程度。

说完那些穿越感满满的现代物品,咱们再来看看剧组的道具问题。

说实话,这些道具的质量,怕不是从地摊上买来的。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就是张大彪那把传说中的大刀了。

按理说,这可是李云龙手下最能打的猛将,结果他那把大刀简直像是橡胶做的。

每次跟鬼子干仗的时候,大刀就跟面条似的,动不动就弯成了月牙形。

这画面太逗了,感觉张大彪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表演杂技。

更离谱的是楚云飞和李云龙在赵庄对峙的那场戏。

两位老铁刚碰面,楚云飞掏出枪来,结果枪口居然是堵着的。

这么重要的场景,道具组就不能好好准备一下吗?

感觉像是从玩具店随手买了把玩具枪就来拍摄了。

城墙上的那个警示牌就更搞笑了。

楚云飞正拿着望远镜一本正经地观察敌情呢。

谁知道背后突然蹦出来一个"请勿随地吐痰"的警示牌。

这简直就是在演双簧啊,一个演正剧,一个在搞笑。

甚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墙上还贴着"办证"的小广告。

这广告做得可真是够持久的,从抗战一直贴到了现代。

联系方式写得清清楚楚,看来是想让李云龙也去办个证?

这些道具上的问题,虽说不至于毁了整部剧。

但真的让人怀疑道具组是不是偷偷在搞什么恶作剧。

感觉他们的工作态度就像是在说:反正观众也看不出来,糊弄一下得了呗。

结果倒好,这些穿帮镜头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成功把一部严肃的抗战剧,变成了一部意外搞笑的穿帮合集。

不得不说,这些道具的质量,跟李云龙带兵的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就连三营长的意大利炮看起来都比这些道具靠谱。

说完道具组的奇葩操作,咱们再来聊聊那些群演和工作人员的精彩"表演"。

真的是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些人的即兴发挥,简直比剧本还要精彩。

就拿骑兵连和日军决战那场戏来说。

战场上刀光剑影,马蹄翻飞,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结果镜头一不小心扫到角落,好嘛,有个战士正在悠哉悠哉地嗑瓜子呢。

这位仁兄,你是觉得在拍野餐记吗?

战友们都在为国杀敌,你在这里搞起了下午茶。

更绝的是日军装甲车扫荡根据地那场戏。

本来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谁知道装甲车后面突然蹦出来几个穿着现代服装的工作人员。

这画面太美,就像是在拍"装甲车幕后花絮"。

山本训话的场景更是笑死个人。

人家正在义正言辞地演讲呢,头顶上却突然冒出一个大大的收音话筒。

这是想给山本来个现场录音吗?

感觉像是在拍什么"山本特战队日常生活访谈"。

看到这些穿帮镜头的时候,真的很想问问导演:

这些群演和工作人员是不是都想红?

一个个都想抢镜头,生怕观众看不见他们似的。

当然了,也不能全怪他们。

毕竟剧组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也是有点太不走心了。

这些明显的穿帮画面,居然都没有被剪掉。

看来后期制作团队是打算给观众送福利,顺便玩玩"找不同"的游戏。

虽然《亮剑》中这些穿帮镜头让人忍俊不禁。

但不得不说,这些小瑕疵丝毫没有影响这部剧的经典地位。

反而让这部严肃的抗战剧增添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趣味性。

这也提醒我们:精品的打造,需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

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精益求精的作品,为观众带来无懈可击的观影体验。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