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春节别称及诗词,带我们走进浓浓的文化传统,浓浓节日气氛

快乐鉴骚词 2024-03-21 05:10:51

“春节”是中国唯一一个重大传统节日中持续数天的节日,其他节日,比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都是一天。“春节”中最重要的两天,一个是大年三十,一个是大年初一。所有的关于“春节”的别称,也都是围绕这两天称呼的。

1. 除夕

这是大年三十最重要,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别称。为什么大年三十又叫“除夕”呢?这是因为古人把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除”,就是指“岁除”;而“夕”,则是指晚上。因为大年三十夜是最重要的,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如,团圆宴、守夜等等,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除夕”。

“除夕”是如此重要,有关“除夕”的诗词也是“春节”诗词中最多的,但“除夕”诗词最多的是关于似水流年的感叹,因为旧的一年即将过去,人们难免心生怀念。但也有不少展望和祝福的诗词,比如,这首宋代词人杨无咎的《双雁儿·其一》:

穷阴急景暗推迁。减绿鬓,损朱颜。

利名牵役几时闲。又还惊,一岁圆。

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

大家沈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大家沈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上阕仍然是怀旧,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阙就非常积极了。

“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沈醉对芳筵”,“觥船”,是一种容量大的盛酒器。我劝大家今晚都不要睡觉了,除夕要守夜嘛!我们暂且把所有的酒具都满上,尽情的吃,尽情的喝。面对团圆的盛宴,今晚大家都要一醉方休。

“愿新年,胜旧年”,中国人,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总是希望新年胜旧年,新人胜旧人!

满满的祝福,尽在一句,“愿新年,胜旧年”之中!

2. 除日

我们传统上把大年三十称之为“除夕”,其实是一种借代的手法,就是用这一天最重要的时间段,“晚上”来指代这一整天。实际上,大年三十是“岁除之日”,也就可以简称为“除日”,才最为准确。所以,“除日”这个说法也使用得比较广泛,可以说,仅次于“除夕”。

关于“除日”的诗词,也相对较多,这首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除日》,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关于“除日”的诗词:

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

这首诗,诗人站在一个童心未泯的年轻人的角度来看大年三十,特别有节日气氛。

“爆竹声中腊已残”,同样是面对“除日”,老年人是感叹时光流逝,而年轻人就不一样,在他们眼里是,“爆竹声中腊已残”,一声声的爆竹,宣告了旧年腊月的过去,新年新春的开始,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可以面对新的征程了。

“酴酥酒暖烛花寒”,在年轻人眼里,大年三十,有“酴酥”这样的美食,有“酒暖”,有美酒这样的温暖,什么“烛花寒”都不在话下。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就这样,大家欢乐到午夜,看看外面,朦朦胧胧,破晓的晨色已经开始显示,儿童和年轻人就明显感觉到了过年的气氛,只是中年人和老人已经感觉不到了。而诗人作为一个女孩子,感觉更加灵敏,瞬间就能感觉到春天的来临,春光的不同,诗人的心,顿时起飞了!

我们羡慕有着“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感觉的年轻人,更是喜欢这种节日的气氛,喜欢这首《除日》!

3. 除岁

“除岁”这个别称很好理解,“岁除”和“除岁”,其实是一个意思,本意就是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就是一岁又过去了的意思。“除岁”这个别称,对于怀旧的人来说,就有点悲伤,有些凄凉,因为这意味着人又老了一岁,似水流年又过去了一年;但对于一个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的人来说,这又是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我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去成就一番事业。

清末诗人许南英的这首《除夕日游法华寺看梅》,不动声色,却对新年充满了期望:

除岁迎年忙不了,独游华寺探新春。

寺僧亦向忙中去,让与梅花作主人。

寺僧亦向忙中去,让与梅花作主人

“除岁迎年忙不了,独游华寺探新春”,人们都在为“除岁”,除旧岁,迎新年而准备,就是忙个不停;而我却独享悠闲,独自去法华寺游玩,去探访一下新春的气息。

一个“除岁迎年忙不了”,说明当年人们的生活尚好,不然,人们也没啥为新年做准备的,这透露了诗人不动声色的欣喜!

让诗人更为高兴的是,“寺僧亦向忙中去,让与梅花作主人”,连寺庙的僧人也在为准备新年而忙碌不停,这一切都是好现象;大家都在忙碌,让梅花做了大自然的主人,成为了大自然的主角,也让诗人可以独自欣赏这怒放的梅花了。

这首诗,好就好在不动声色,它没有大张旗鼓的描写人们迎接新年的盛景,而是一个“忙不了”,又是一个“忙中去”,就描绘了人们迎接新年的盛况,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

4. 岁除

“岁除”,即一岁除之意,也是指大年三十。“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岁除”,就是一年过去了的意思。如果过去的一年充满了苦难,那么,“岁除”则包含了人们灾难过去的喜悦,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宋代诗人李之仪的这首《正旦日大雪过秀州城外闻乐神踏歌打鼓》,就包含了这样的感情:

岁除夜雪一寸许,便觉新年喜气多。

大观元年第一日,一番胜事信可歌。

歌不已,鼓声起,漫垄连村如市里。

更愿雪深一尺馀,收了去年三尺水。

岁除夜雪一寸许,便觉新年喜气多

“岁除夜雪一寸许,便觉新年喜气多”,在除岁之日,看着大雪纷纷扬扬,到了晚上,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寸多深了,便觉得今年新年的喜庆气氛特别多。

“大观元年第一日,一番胜事信可歌”,今天是大观元年的第一天,外面歌舞升平,一番胜事,让人觉得可以歌唱一番。

“歌不已,鼓声起,漫垄连村如市里”,歌还没有停,鼓声又起,村里热热闹闹,就像是在城市里一样。

“更愿雪深一尺馀,收了去年三尺水”,“三尺水”,指的是深浅不一的江河湖泊,象征着人生的灰暗与光辉、人生的浅薄与深度。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诗人祝愿新年的雪,再下深一些,深到一尺多,为人们带来好兆头,收去去年的悲哀和不幸!

5. 除夜

“除夜”,也就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其实和“除夕”是一个意思。虽然没有“除夕”用得广泛,但也是很常用的大年三十称呼。唐代诗人史青就写过一首《除夜》,格调非常积极向上: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今年的日子,就在今天晚上全部结束了;而明年的第一天,就催促着人们而来。“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一冬的寒冷,就随着今夜而去,而春天,则追逐着五更天而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气象和天色在悄悄地改变,而人们的容颜则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朝气蓬勃了。“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风光的改变,让人不知不觉,但已经改变了后园的梅花,让它悄悄地开放了。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这首《除夜》,我个人也非常喜欢:

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快要穷尽的冬天,像一个犹斗的困兽一样,迟迟不肯败下阵去,而是上下徘徊;我独自坐着,频繁的自斟自饮着守岁酒。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终于,最后一夜的腊月寒冷随着滴漏的滴尽而尽了,而十分饱满的春色,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而来。

非常喜欢这句,“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充满了年轻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

6. 除年

毫无疑问,“除年”和“除岁”是一个概念。在传统文化中,“除年”指将过去一年的疾病、灾害、不幸、痛苦等不祥之气排除,以迎接新年的好运、平安和幸福。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认为,岁末岁初,万物都处于“虚火”状态,这时需要采取一些排除不祥之气的方式,才能保佑一年平安、幸福。

典型的“除年”的活动,有“除尘”、“洗衣物”、“沐浴”等等。但最为重要的“除年”活动是“放鞭炮”,“放鞭炮”作为一种仪式,用以驱赶不吉利的事物,保护家宅平安。清末诗人许南英在《元旦用贡觉除夕原韵》中写道:

正是和风旭日天,鼕鼕腊鼓闹春前。

除年爆竹催寒尽,迎岁梅花得气先。

行乐女儿欢䌽胜,宜春门户贴红笺。

他乡度岁閒无事,有酒提壶酩酊然。

除年爆竹催寒尽,迎岁梅花得气先

“正是和风旭日天,鼕鼕腊鼓闹春前”,“鼕鼕”,一种快速而有节奏的击鼓声。诗人有幸遇到了一个和风旭日的大年三十天,这样的好天气,更适合大家闹春迎春,所以,诗人听到了“鼕鼕”的送腊迎春锣鼓声,大家都在欢乐闹春。

“除年爆竹催寒尽,迎岁梅花得气先”,这里用“除年爆竹”,比用“迎新爆竹”或“迎春爆竹”要好。除去旧年及一切不好的过去的爆竹声,把一冬的寒冬都催走了。而率先得到春天气息的梅花顿时怒放,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行乐女儿欢䌽胜,宜春门户贴红笺”,“䌽胜”,剪纸或绸作幡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到处都是欢欢乐乐的女孩们,她们带着漂亮的䌽胜;而随着春天脚步的来临,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上了红色的春联。

个人以为,节日的气氛,是通过欢庆的锣鼓,和震天的烟花爆竹产生的。我个人喜欢那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家人们,您们呢?

7. 元日

“元日”,所谓“元”,“始”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元日”意即“初始之日”,现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称大年初一为“元日”,就像称大年三十为“除夕”一样普遍。因此,“元日”的诗词也特别多。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是所有“春节”诗词中最有名的一首: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和“岁除”相关联,是“春节”文化中最重要的关系。“岁除”,是要除掉一切不好的,一切苦难,而“爆竹”就是最好的“岁除”方式。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在这一年,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正式为神宗皇帝所接受,因此,诗人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通过变法,可以改变旧有的国家面貌。这隆隆的爆竹声,就是诗人变法的号角,通过变法,要送给那些苦难的旧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在诗人心里,神宗皇帝也是换下了不合时宜的旧法,换上了诗人所倡导的新法,从而导致国家焕然一新。

8. 元旦

是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旦”是指大年初一。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把“元旦”作为公历一月一日的。“旦”是日的意思,因此“元旦”也就是“元日”。而在古代中国,称大年初一为“元旦”,是仅次于“元日”的别称。因此,有关“元旦”的诗词,也是比比皆是。宋代道教南宗创始人白玉蟾在《元旦在鹤林偶作》中写道:

东风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东风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大年三十还有残留在柳梢头的雪,但除夕的东风一来就把它们吹散了。只要一晚上的时间,就让天下春回大地。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从此,春天就像长了脚一样,飞奔而来,百花盛开,花开富贵,就连小草也越来越有精神。

诗词中有一个特点,写大年三十的诗词,多多少少都有些恋旧的意味,而写大年初一的诗词,则完全是迎新的气氛,读起来让人特别舒畅。但也也有一些怀旧的,比如这首元代诗人胡杕的《元旦词》:

昨日去矣今日来,时节无乃苦相催。

去者亦何速,来者亦何促。

晨风东北来,吹我堂前烛。

昨日何旧,今日何新。

我将旧酒,酹彼新人。

晨风东北来,吹我堂前烛

无论是“时节无乃苦相催”,还是“去者亦何速,来者亦何促”,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怀旧气息。

而“晨风东北来,吹我堂前烛”,则让我们感受到新年的气息。有“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

“昨日何旧,今日何新”,诗人终于放弃了恋旧情结,开始迎接新年的到来。“我将旧酒,酹彼新人”,这句则正式跟旧日做了告别。

9. 正旦

相对而言,大年初一被称为“正旦”就相对较少。所谓“正旦”,“正”是正月的意思,“正旦”,就是正月的开始。《明史·彭韶传》中说到,“正旦者,岁事之始”。所以,“正旦”,也就是大年初一。唐代诗人武平一在《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中写道:

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

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

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

“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随着春天的来临,树木长出了新的绿叶,来迎接春天的绿意;而寒冷的树枝,也经历了冬日的严寒。

这,其实是说人,人们经历了冬日的严寒,迎来了春天的喜悦!

“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在这新春佳节之际,我愿意手捧着祝寿的柏叶酒,祝福大家长寿,享受一万年的欢乐!

这首诗很浅显,但祝福的意味深长,稍微组织一下,就可以作为一幅春联,上联是“寒枝历岁寒,愿持柏叶寿”,下联是“绿叶迎春绿,长奉万年欢”,是不是非常不错?

10. 元正

“元正”,即正月元日,语出《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 。大年初一被称“元正”的说法就用得更少了,特别是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不用了。但诗词还是有不少涉及到“元正”的,比如这首魏晋时期诗人辛萧的《元正诗》: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元正”,也就是大年初一,就正式拉开了新春佳节的序幕;普天同庆的嘉节,也是从这一天开始。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共同举杯,庆祝新春万年长久;无论老少,都充满喜悦与光明。

同样,这首诗稍微组合一下,也可以作为一幅春联。上联是“元正启令节,咸奏万年觞”,下联是“嘉庆肇自兹,小大同悦熙”。

对于这样能组织成春联的诗词,一定是充满了欢快和祝福的气氛!

11. 新年

毫无疑问,“新年”是“春节”从古到今使用最为广泛的称呼。而且“新年”的称呼为更加广泛,我们可以称呼大年初一为“新年”,初二、初三也可以称为“新年”,甚至是整个正月都可以称为“新年”。不像“元日”、“元旦”,这些,主要是指大年初一。

有关“新年”的诗词也是源远流长,早在唐初,就有了最早关于“新年”的诗句,这就是唐代佚名诗人的《孟蜀桃符诗》:

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这句诗,也被人们称为是最早的春联。这句诗,喜庆而不庸俗;充满了祝福,却有寓意深远;对仗也十分工整。就算是到了今天,也很少有这么好的春联。

唐代政治家、诗人张说在《钦州守岁》中写道: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一说到“故岁今宵尽”,就不一定是感叹似水流年。这要看上下文环境,比如这句诗的下文是,“新年明旦来”,那就一点怀旧的感情也没有。

过去不堪的一年终于要在今天晚上过去了,而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就要随着明天早上而开始。

张说被贬谪到钦州,已经有个年头了,诗人十分期盼新的一年,自己的政治生涯能有所转折,所以,他热切的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愁苦的内心随着斗转星移,或许跟随春天的脚步回到长安了。所谓“回到长安”,当然是指结束诗人的贬谪生涯,重新回到长安的政治中心,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

毫无疑问,有关“新年”的诗词,基本上都是充满了期盼,朝气蓬勃的诗词!

12. 岁日

所谓“岁日”,指新年第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岁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用以庆祝农历新年的开始。在唐宋时期,“岁日”的使用也十分广泛,从这个时期的诗词创作可以看出。有关“岁日”的诗词,也不像有关“新年”的诗词那么喜庆,是各种心情,尽在其中。唐代诗人李约在《岁日感怀》中写道: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

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

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

称觞惟有感,欢庆在儿童。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黎明的空气带来了东风的气息,蟾蜍形状的壶漏终于漏尽了。“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没到了新春佳节,就会有一些人老去,我也不例外;就像旧历的四时岁月一样,转头就空了。

“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我身为白衣,还没有功名,自然会为新添的岁月而悲伤,因为这意味着我又老了一岁,求取功名的机会又少了一成机会。但值得高兴的是,像我这样贫苦的人家,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再也不用因为御寒而苦恼。

“称觞惟有感,欢庆在儿童”,年纪大了,在喝酒的时候,自然是百感交集;而儿童晚辈们却没有我们这么多感慨,他们都在欢庆佳节。

0 阅读:0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