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牙齿缺失并非大碍,镶牙与否无关紧要。然而,您是否知晓?哪怕缺失一颗牙齿,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亦是颇为显著的,更遑论缺失多颗。那么,牙齿缺失究竟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呢?

其一,影响面部美观。牙齿全部缺失后,由于上、下颌骨间失去了牙齿的支撑,并且牙槽骨乃至整个颌骨因缺乏正常咀嚼力量的刺激,将会逐步退变、吸收,致使面下部高度缩短,面颊部及周边肌肉松弛,唇、颊部内陷,口角下垂,面部发生变形,皱纹亦增多,整个人看上去要比同龄人更为苍老。
其二,咀嚼功能减退与颞下颌关节的损伤。当牙齿缺失数量较多时,剩余牙齿出现倾斜、移位或向对侧伸长等状况,致使咬合关系紊乱,阻碍了下颌骨向前伸或左右移动。有时因一侧牙齿缺失,而用另一侧咀嚼,形成偏侧咀嚼习惯,肌肉出现张力失衡,长此以往,肌肉会产生疲劳,髁突后移,关节盘水肿,关节区会感到不适,甚至出现疼痛、张不开口、关节弹响等症状,在临床上被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其三,影响发音功能。人们说话、唱歌若要发音精准,离不开牙齿。牙齿与舌、唇、颊肌相互协同,控制着气流经过口腔的路径和流量,从而发出各异的声音。当个别后牙缺失,对发音的影响不大,然而当缺牙数量较多时,特别是前牙缺失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发音障碍,说话既费力又含糊不清,俗称说话漏风。
其四,食物嵌塞和牙齿脱落。过度的余留牙伸长容易出现严重的食物嵌塞,会导致口腔卫生不洁,还会引发口腔异味。
其五,对剩余牙产生不利影响。牙齿所能承受的咀嚼力是存在一定限度的,当个别牙齿缺失后,咀嚼力集中于余留牙上,由于咀嚼力超出了余留牙的承受范围,致使余留牙齿遭受创伤,从而产生牙周膜水肿、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牙周疾病。倘若长时间未镶牙,可能会致使其相邻的真牙向这个缺牙空隙内倾斜、移位,缺牙空隙相对应的牙齿因无对抗力量而逐渐伸长,咬合关系和牙齿排列出现错乱,使得剩余牙齿丧失正常的邻接关系,造成食物嵌塞,这亦是导致牙周病的原因之一。

其六,对全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正常情形下,食物进入口腔后,被牙齿逐步嚼碎,并持续混入唾液形成食团,而后经食管进入胃肠进行消化吸收。食物被咀嚼的同时也对口腔起到刺激作用,引发神经反射,一方面促进胃肠液的分泌,助力消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胃肠蠕动,加速营养成分的吸收。当个别牙齿缺失或牙列缺失后,咀嚼效率随之降低甚至丧失,唾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未嚼碎的食物进入胃肠,胃肠系统的负担随之加重,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严重者机体可罹患消化系统的疾病。
故而,我们首先应当将保护牙齿健康、竭力避免牙齿缺失作为前提,扎实做好口腔保健工作。其次,倘若您已然出现牙齿缺失的状况,亦不必惊慌,需及时前往正规的齿科医院进行镶牙修复,选取适宜自身的镶牙方式,切不可让牙齿缺失的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