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刘尚义,贵州省第一批名中医,善用经方治疑难杂症

老姚说健康 2022-07-10 11:48:20

刘尚义是贵阳中医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他是贵州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至今仍在临床第一线,他在业界德高望重、是坊间家喻户晓的名医,特别擅长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

1942年,刘尚义出生在贵州省大方县。这是一个非常偏僻和贫瘠的深山,在这里,他食不裹腹,艰难地度过了18个春秋。1961年,高考制度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刘尚义的命运。虽然家里穷,但是父母坚持让他读书,他也不负所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开始系统地接受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教育。其实,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了解中医。他后来说,自己有今天的成就要特别感谢祖国的培养。

在贵阳医学院学习期间,刘尚义非常幸运,得以师承当时的名医黄树曾、李彦师和方以正等人,而且得到了他们的亲授。多年的中医院校生活,也让他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打下了非常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学习中医非常讲究师承,刘尚义自然也非常在意。在上大学期间,得知一名老中医医术非常高超,治病有奇效,于是他一边在学校上课,课后有时间就一边跑到那位老中医工作的陪诊。

由于不熟悉,中医出于对学生的礼貌,让他在旁边看,但是不允许记方子。于是刘尚义就默记在心,然后假装上厕所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下来,晚上回去后再进行研究。这个习惯刘尚义一直保持了下来,他的裤兜里一直都揣着一个小本子,看到好的经方就随时记下来。

大学毕业后,刘尚义被分配到贵州省金沙县石场区医院工作,他任劳任怨,每天游走于深山之间,为山里的农民治病。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贵州名医葛氏疡科第七代传人赵韵芬,他多次上门请教,终于打动了对方,正式收他为徒。赵韵芬将自己祖传的疡科医术全部无偿传授给他,包括烧丹炼汞之诀、炼制膏药的火候等不传之秘都悉数教授给刘尚义。后来,这一医术被刘尚义发扬光大,造福了无数患者。

1972年,贵阳中医学院急需要人手,于是学校领导找已经小有名气的刘尚义,让他回校执教从医。1976年,刘尚义到贵阳中医学院瓮安分院担任的党委副书记,他看到学生都是贫穷的农民子弟,于是特别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亲自教授中医知识,后来所带班级76人,都成为有学之士,至今不忘刘尚义的孜孜不倦教诲。

后来,刘尚义担任了贵阳中医学院院长,同时兼任附属医院院长,时间长达数十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医人才,而且也造福了无数的患者。

刘尚义从医50多年,创造性提出“引疡入瘤”、“从膜论治”等诊疗思想,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他非常擅长于活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在肿瘤的治疗中,他特别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应用经方时不能拘泥古方,应当实事求是,惟效是求。

他认为,肿瘤的病因一般有虚、痰、瘀、毒、郁等几种情况,提出“平衡阴阳,内外修治”的治疗原则,并提出疾病的治疗在早期应当“结者散之”,扶正为辅,祛邪为主;到了疾病中期则应扶正祛邪并重;而到了疾病晚期应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对手术之后未放化疗的,以扶正固本为主;手术放化疗后应益气养阴,滋补肝肾,调和脾胃,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同时扶正祛邪。对于无法手术的,宜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和扶正固本的药物,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临床之余,刘尚义一直坚持经验总结,先后主编了《南方医话》和《中医名言选》等书籍,对弘扬和推动中医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注: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212

老姚说健康

简介:分享健康知识,愿你一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