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任务,32万志愿军紧急南下,纪律第一条:被俘绝不能说中国话

乐蓉评历史 2023-03-03 22:05:05

1958年10月25日,是最后一批志愿军从朝鲜启程,回到祖国的日子。

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完成撤军,是因为同样是在1950年的10月25日,志愿军正式打响第一次战役,自此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整整8年,不差1天。从临危受命到凯旋而归,240多万志愿军同仇敌忾,保家卫国,近20万烈士永远长眠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毛主席曾说:

“为什么我们的军队要叫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不是中国在和美国打仗,而是中国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这是一场人民战争。”

因为存在的特殊性,一旦朝鲜战争结束,“志愿军”这个满载着荣誉的番号也将成为历史,永远封存在军史之上。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在几年之后,被封存的番号就再一次被启用。

同样是临危受命,同样是出国作战,甚至同样是长达8年的生死抗战。但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任务被定义为“绝密”。战场纪律第一条:

“任何战士不允许暴露自己的身份、国籍,如果被俘绝对不能开口说中国话。”

一、十万火急的求援

1965年春,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国防部长武元甲受胡志明的委托,率领代表团匆匆抵达北京,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搬救兵。

50年代中期,越军取得了抗法战争的最终胜利,结束了长达10年的被殖民统治。然而好景不长,前脚刚赶走了豺狼,后脚就迎来了胃口更大的虎豹。为了接手法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成果,美军迫不及待地介入了越南战场。

他们的手段和几年前在朝鲜半岛时用的如出一辙:扶持南越傀儡政权,打击意识形态与其对立的北越,千方百计阻止越南统一。

一个朝鲜,一个越南,就是美军经略亚洲的两步大棋。一北一南,正好将新生的中国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当年在朝鲜战场吃了大亏,如今美军的态度也更加明确:只许胜不许败,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场战争。

60年代初期,美军首先发起了所谓的“特种战争”,出枪、出钱、出顾问,然后由南越出人,让越南人去打越南人。这种模式非常符合美军“战争边缘策略”的一贯风格,就是让事情发展到战争的边缘,却又不卷入战争。说白了,就是自己不打,看别人打,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但这种“战争边缘策略”又是极难把控的,朝鲜战争时美军就是一开始低估了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一路溃败,差一点被直接赶下海去,最后还是靠着仁川登陆才夺回了战场主动权。这次越南战争,美军又一次轻敌。北越人民谋求祖国统一,士气高昂,几次交锋下来就打得美军的“特种战争”几乎彻底破产。

为了挽回颓势,美军只好悍然发动了“北部湾事件”,借口己方军舰在北部湾沿海遭到北越海军攻击,随即派出大批飞机开始轰炸越南北部。几个月后,美军更是彻底撕破伪装,派遣3500多名海军陆战队在岘港登陆,直接介入战争。

面对着美军的“南打北炸”,胡志明虽然积极动员越南人民不断抗争,坚持“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抗美救国斗争,但他同样明白,以北越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只能抵抗一时,要谋求全面胜利只是一句空话。

作为越南的一代伟人,胡志明人生中的相当一部时光都留在了中国。他曾赴广州参加革命,后来又加入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当中,和周恩来、叶剑英等人都是至交好友。对于胡志明自己来说,中国是他投身革命事业中的良师益友,也是唯一能在越南人民遭遇困境时伸出援手的友邻之邦。

1950年1月,为了抗击法军的殖民侵略,60岁的胡志明就曾在山林中赤足穿行17天,越过法军的重重封锁线,进入广西境内,并在中方的接应下顺利抵达北京,向毛主席请求援助。

面对远道而来的胡志明,毛主席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爽快答应援越抗法,并制定两大方略:

(一)让越军主力2万人进入云南和广西两省境内,由中方提供军备和给养物资,并帮助越军整编训练,组建为更加正规化的部队。

(二)派遣40多名师、团级军官和机要人员组成的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帮助和指导越军的抗法斗争。(由第二、三、四野战军各抽调一个师的全套干部参加赴越军事顾问团。)

在援越顾问团团长的人选上,毛主席听取了粟裕的推荐,选择了原第3野战军第10兵团政委,正在北京接受外交培训,准备出任驻英国大使的韦国清。后来为了更好帮助越军指挥作战,毛主席更是直接让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的陈赓再次率领代表团入越。

在陈赓和韦国清的指挥下,越军很快脱胎换骨,接连在边界战役、奠边府战役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当时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在得到边界战役的败报和中方顾问团参战的消息后,甚至无奈地惊呼到:

“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正是因为有了援越抗法合作的成功前例,所以胡志明在越南战争打响后,再一次选择了信任新中国,希望中方能够再次出兵援越抗美。作为特使的黎笋在面见毛主席时,说出的一番话也饱含深意:

“我们希望中国扩大对越南的援助,并派遣志愿军入越支援。”

时隔多年,“志愿军”这个番号再一次被提及。黎笋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越方的态度,希望新中国除了提供物资上的支援外,还要出兵,用实际武力帮助越军赢得战争。

自此,一个老问题也摆在了毛主席的面前:要不要援越?以哪种方式援越?

二、绝密任务

和朝鲜战争一样,对于是否要出兵,我们内部的分歧非常大。

首先是赞同出兵的观点:抗美援越本质和抗美援朝是一样的,都是保家卫国。如果不打,那么敌人未来就会直接将大炮架在我们的家门口,南部边疆从此再无和平可言。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场仗如果现在不打,那么就是留给子孙后代去打。

而反对出兵的观点:打仗说到底打的就是经济,抗美援朝是建国后第一年打响的,当时百废待兴,还可以说打完了再建设。但现在已经60年代中期,国家建设正是稳中有进,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关键时刻,很多行业领域刚有起色,这个时候如果再卷入战争,10多年的经济建设成果可能都要赔进去。

抗美援越事关国运,不能不打,也不能硬打。如果像朝鲜战争一样直接参战,那么牺牲太大,且会面临同美军正面开战的风险,这是当时处于经济发展起步时期的新中国所应该尽力去避免的。

在最后拍板决策的时候,毛主席却别出心裁,把两种意见各取一半,提出了一种新思路:部队必须要派,但只能进行隐蔽战争。通俗来说,这种模式就是让北越部队进行正面抵抗,而解放军伪装成越军,负责后方的军事防御和战略、战术、物资的支持。

这样做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能够避免解放军正面参战,从而导致越南战争的规模继续扩大,甚至到最后无法收场。而且有了解放军保障后方,那么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越军,凭借地利人和的优势同美军进行缠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大笔一挥,在越南的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如果我们对朝鲜战争的底线是“三八线”,那么对越南战争的底线就是这条“北纬十七度线”。一旦美军越过这条线,那么解放军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抗美援朝怎么打,抗美援越就怎么打。不让美军侵略者进入北越,不让新中国的卧榻之侧出现一只吃人的恶虎,正是兵出南境的历史使命。

4月18日,总参谋部正式下达“抗美援越”的备战命令,各部队秘密南下,集结南部边境整军备战。因为作战任务被定义为“绝密”,所以大部分战士的家属都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送亲人出征。那个年代,老百姓对于国家的忠诚是最纯粹的。

友谊关,也曾称为“镇南关”“睦南关”,建于明朝,已经有600余年历史。关楼4层,高约20米。关楼上方,是陈毅元帅1965年书写的“友谊关”大理石横匾。在这个两国关系最好的时间节点,中越人民都把“友谊关”当做世代友好、生死与共的象征。

而友谊关,也是志愿军出兵抗美援越的第一站。友谊关周边的几座不大的县城里,到处都是部队,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在这里,战士们也接到了第一个任务:

“为了避免暴露部队的身份、国籍,所有参加部队都要头戴越军的盔形帽,身穿绿色帆布军装,不佩戴军衔,不佩戴领章帽徽,汽车车牌一律更换。”

战情如火。即使还未出国,部队就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紧张气氛陡然增加。有时一天拉响十几次战斗警报,美军飞机经常擦边骚扰,攻击波不断在雷达荧光屏上出现,我军的飞机也坚持在边界一侧巡逻,战斗一触即发。

1965年6月9日,志愿军工程队第二支队在第23军副政委曾旭清少将的率领下作为第一批参战部队入越,这也宣告着抗美援越序幕的正式拉开。

作为全军“先锋官”的曾旭清,24岁参加红军,走过长征,参与指挥大小战斗不下百场。建国后,他曾奉命抗美援朝,后又担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率10万大军奋战在戈壁滩上,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功勋。

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虎将,曾旭清的老部队23军更是不得了。这支第三野战军的王牌部队,前身是赫赫有名的新四军第2支队,抗日战争中的英雄部队。后来的渡江战役,23军在长江炮击英舰紫石英号,打响解放军对外战争的第一枪,名扬世界。之后又接连在50年代参加抗美援朝,60年代末珍宝岛抗击苏军。连着打遍日英美苏,全军之中的独一份。

让23军走出来的曾旭清去打抗美援越的头彩,这就是一种强硬的态度,不管敌人是谁,只要胆敢威胁中国的领土安全,就让他有来无回。

抗美援越,就是保家卫国,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大练兵”。自曾旭清率领志愿军工程队出境后,接着便是通信工程大队、扫雷工作大队、船运大队、地空导弹专家小组等参战,这里面有很多新式兵种都是头一次参加实战。

不过虽然后勤部队身负重任,但这次抗美援越的主角还要数大名鼎鼎的高炮部队。如果说别的部队是去越北稳固后方的,那么高炮部队就是专门去打美军的。

当年在朝鲜战场,志愿军高射炮兵与歼击航空兵协同作战,击毁敌机2335架,击伤敌机7527架,战绩彪炳,一度打得美空军闻风丧胆。这次转战越南,不是冤家不聚头,高炮部队精锐尽出,共派出16个高炮支队共15万人。

整个抗美援越战争期间,高炮部队灵活机动,如同幽灵一般四处转战,与美机作战558次,取得击落美机597架、击伤479架。后来很多人在总结越南战争期间美空军的“不及格表现”时,都喜欢把原因归咎于越北高山密林的掩护作用,却忽视了志愿军高炮部队“真理只存在于大炮射程之内”的强硬战绩。

这支隐藏于越北的神秘防空部队,让美空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在高炮63师的一次作战行动中,曾击落一架美战机,飞行员跳伞后被俘。这位“飞贼”(援越时美飞行员的俗称)当时藏匿在一人高的深草丛内,被发现后动作非常“利索”,他把匕首放一旁、左轮手枪退出子弹放在另一边,在附近小树上挂着一条白色小手帕,示意投降。然后主动向俘虏他的志愿军战士递上一个小铁盒,里面装着一只手表和一盎司黄金,妄想以此买路逃命。在遭到断然拒绝后,这位飞行员又转头掏出了一张白绸布。

战士们拿过白绸布一看,这是一份以中、俄、越、泰、朝等13国文字写成的“投降书”,其中中文的大致内容如下:

“我是美国人,不会说中国话,希望你们帮我获得食物、住所和保护,请你们领我到能给我安全和设法送我回美国的人那里,我的国家会大大酬谢你们。”

带着投降书上战场的飞行员,着实让我们的战士们大跌眼镜。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美军飞行员在出发执行任务的那一刻,可能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这份投降书就是对我们防空部队最大的敬畏。

三、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从1965年到1972年,抗美援越总共历时8年,共有32万部队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1440名战士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因为种种原因,营以下烈士的遗体没能运回国,被安葬在越南22个省、市的57座中国烈士陵园。

当时对烈士的处理办法是,在国外牺牲的战士一律就地掩埋。汇报给国内,由国内通知家属,写明“因公牺牲,按规定给予办理抚恤。”没有更多的解释,也不可能解释得清。

因为考虑到国际因素,抗美援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能公开”的秘密。直到1979年11月20日,中国的报纸上才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话:

“在越南抗美救国斗争时期,中国向越南派出的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支援部队总计达32万余人。”

这是一段尘封了15年之久的光荣历史,很多参加过这场战争的战斗英雄,甚至都没有和亲人们讲述过这段经历。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越南战争把不可一世的美军拖进了战争的泥淖,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耗空了千亿军费,却最终只能灰头土脸的撤军回国,这是美军在经历朝鲜战争后,又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而打败他们的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和抗美援朝,是毛主席影响世界的两步大棋。一场暗战,一场明战,挫败了美军企图“南北夹击”的战略妄想,为国家守住了长久的和平。

抗美援越,没有抗美援朝那样的轰轰烈烈,没有对印反击战的一战功成,也没有对越反击战的雷霆万钧。因为时代背景的特殊性,这场历时8年的大战,并不为一些人所熟知,那些在异国土地上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们,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辉煌和荣耀。

但中国军人的特性就是如此,心中有国,无畏生死,无谓名利,英雄甘愿无声。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六爻

六爻

2023-07-28 23:44

文章最后的评语是画龙点睛!“但中国军人的特性就是如此,心中有国,无畏生死,无谓名利,英雄甘愿无声。”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六爻

六爻

2023-07-28 23:33

文章真实的反映了这场被遗忘的战争!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使我回想起过往的岁月。点赞!我最小的舅舅作为一名炮兵,于一九六五年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直到一九七二年才撤回国内。那时候常听他老人家说起当年在越南的战争岁月。谁承想,到了一九八零年,我自己差点参军入伍,(因体检不合格没当成兵,而五个高中同班同学上了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乐蓉评历史

乐蓉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