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第254窟南壁:萨陲舍身饲虎,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杞棠鉴藏 2024-09-06 09:01:43

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了北魏王朝。398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了其孙拓跋焘时,于431年,又灭北燕冯氏,最后于439年再灭北凉沮(音举)渠式,进而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的北方广大地区,形成了与刘宋王朝对峙的南北朝局面。

【北魏】第254窟南壁:萨陲舍身饲虎,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敦煌莫高窟北魏第254窟南壁的《萨陲舍身饲虎》,描绘了萨陲太子为了拯救饿虎而奉献自己生命的故事,是非常有震撼力的一幅壁画。 佛经说:某国有三个太子,最小的名叫萨陲。有一天,他出游山林,看见一只母虎带着数头幼虎,饥饿交迫,行将死去。萨陲欲以生命救此饿虎,所以先让二兄返回,自己则横卧饿虎身前。但饿虎无力啖食,萨陲便又爬上山岗,以竹刺喉出血,投崖饲虎,饿虎舔血后啖食其肉。二兄返回,见萨陲尸骨,悲痛不已,惊慌失措,赶忙骑马回宫报告父王。国王和王后赶至山林,抱尸痛哭,哀嚎闷绝。二兄收拾遗骨,藏于宝匣中起塔供养。

在第254窟南壁的画面中,第一个情节——遇虎,安排在画面上部,然后沿一条璇形结构依次画萨陲刺颈、投崖、饲虎、二兄收拾遗骨、回宫报信、国王和王后哭尸、起塔供养等场面。此画将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事情,巧妙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同时把“饲虎”这一中心场面放大,占了近三分之一的画面,成为全画的主体。画家还突出描绘萨陲被咬的身躯和张牙舞爪的饿虎如何啖食人肉,用细节来深化悲剧主题。与饲虎对应的东上角是起塔供养的场面,尖塔之顶冲出矩形画幅,造成一种升腾感,同时用对角线的两端来隐喻萨陲饲虎与灵魂升天之间的因果关系。全图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由于时间久远,色彩变得更加沉郁丰富,画面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萨陲太子即释迦牟尼的前生之一,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曾问阿难等比丘:“你们想不想看我往昔时修苦行后的舍利?”阿难等人回答:“愿见。”于是释迦牟尼便“手按地六种震动”,让装有舍利白骨的七宝盒出现在众人面前,给大家观看,介绍“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修”,讲述了上述萨陲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并强调“因此故得至成佛”。显然,这是释迦牟尼以己身说法,鼓励弟子们为了佛教事业要有献身精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