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抱虚怀—文房拍卖鉴赏(一)

杞棠鉴藏 2025-01-15 13:09:48

清 李方膺 竹雕梅花臂搁

年代清

尺寸长32.8 cm (12 7/8 in.); 宽5.5 cm (2 1/8 in.)

款识:延龄心赏;健菴珍玩;李方膺 臂搁竹制,呈覆瓦式,竹肌红润,包浆淳厚。正面阴刻梅花图,一侧梅枝斜出,老干虬曲婉折,凌然向上而生。梅枝斜逸旁出,枝头梅花或怒放或含苞,穿插其间。正面落“李方膺”篆书印款,背后落“延龄心赏”“健菴珍玩”印款,“延龄心赏”“健菴珍玩”系清代潘延龄之印。整器刀法遒劲,线条流畅细腻,刻画传神,新枝老干交错掩映,刀下春风跃然于眼前,摆于书斋案头,似有梅之隐香袭来,颇增文趣。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善于绘画,“扬州八怪”之一,曾画山水、人物及杂花等,后多画梅、兰、竹、菊及松树等。 潘延龄,号健庵,广东番禺人,清咸丰至同治年间著名收藏家,收藏有丰富的宋元名家书画,赵孟頫《行书十札卷》(上海博物馆藏)亦经其收藏。

清早期 竹根雕松鼠纹香盒

年代清早期

尺寸13×12×5.8 cm (5 1/8×4 3/4×2 1/4 in.)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22-25页。 “炯炯双眸狡,如梭绕树丫。性癖犹耽果,情顽不息花。” 香盒精选取优质竹根一块,对剖为二,加以修磨掏挖,即成盒上下两部分,子母口相合。盒盖、盒身采用深浅雕、透雕等技法,刻饰过枝松树纹,老松自盒身蜿蜒虬曲而上,枝杈横欹,枝干之上浅浮雕卵石状松鳞,并以犀利密实的细线刻画出放射状的松针,一松一针,树干蛇鳞,均错落有致,刻画细腻,颇具章法。盒面之上又见松鼠神态活泼,形神兼备。整幅构图生机盎然,趣味横生。 整器包浆古雅,呈熟栗色,且刀工非凡,所作松针散开,松枝、松针均见刀工,可见作者雕刻功底之深厚,匠心独运。 松,经冬不凋,百木之长,有“万年青”之名,又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喻“多子”之意,故总体有“万代绵长”“子孙万代”之美好寓意。本品造型的层次感分明,生动自然,天趣盎然,以及可观可赏的艺术美,让这件香盒在众多竹刻作品中成为抢眼闪亮之物。首都博物馆藏“明•朱三松款竹雕松鼠纹香盒”与本品风格相类。

清早期 杨谦 竹雕柴门送客图笔筒

年代清早期

尺寸高: 15 cm (5 7/8 in.); 直径: 12.8 cm (5 in.)

款识: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筠谷书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40-43页。 清人金元钰所撰《竹人录》记载:“(杨谦)彬彬儒雅,能世其家学,竹章之外,能琢砚。余若晶、玉、玛瑙、琥珀印章俱精古,作李斯篆。写墨竹,亦能入品。” 此品选上佳老竹为材,镶红木圈口及底座以成笔筒之形,端庄规整,色泽温润深红,尽显脱俗之气。通景刻绘老友离别的场景,但见流云弥漫,巨石叠嶂,古松蜿蜒,茂林修竹,茅舍掩映其间,意境高妙,尽显山居之清逸;栅栏门外,高士拄杖相送,身前老者携小童作揖拜别;辅助场景亦是刻绘得极为生动,一侧江泊之上,船夫早已准备妥当,等待出发。 整体场景丰富,人物关系的梳理,以及主景的把握,着实巧妙,突出了故事主体性,将送别的不舍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之,山石镂刻层次丰富,树木雕琢遒劲有力,表现出匠人对竹刻技法炉火纯青的掌控。 笔筒一侧巨石之上,阴刻杜甫《南邻》七言诗句:“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点明主旨,诗画结合,颇可玩味。后落“筠谷书”款识。 “筠谷”者,杨谦之字。其生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号吉人,别署益斋、疁城小隐、扫花益斋等,江苏嘉定人。多以篆法闻名,金农白文“金吉金”印、朱文“金氏寿门书画”印,以及罗聘“罗聘私印”均出自杨谦之手。杨谦家学渊源,继承父业,善书画、治印,精竹刻、制砚,为一时名家。

清早期 铜鎏金福寿灵芝纹桃式笔舔

年代清早期

尺寸18.5×12.7×1.4 cm (7 1/4×5×1/2 in.); 445.9g

出版:《独抱虚怀—澄心草堂文房用具展》,文物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第110-113页。 此式仿生文房作品流行于清雍正、嘉庆时期,见有瓷、玉、竹木、牙之属,如本品铜质鎏金者,实为罕见。 笔舔取折枝寿桃为形,大桃为用,化作笔舔主体,蒂部镂空枝干为饰,灵芝展露头角;秀叶舒卷自如,依傍一侧,偶有一两片攀附缘边,娇俏十足;桃花含苞怒放,芳香四溢;三只蝙蝠双翅尽展,攀附于桃实之表,似乎在吸吮鲜美的桃汁。枝叶、灵芝及蝙蝠均以局部鎏金装饰,鎏金密实,金光雀跃,使纹饰显得愈发立体。 在我国古代桃子、灵芝象征长寿,蝙蝠谐音“多福”,故而,此笔舔不仅造型纹饰仿真程度极高,而且蕴含幸福、吉祥、富足的美好意愿,加之形制精巧,蕴气温醇,秀雅婉约,是一件兼具观赏、实用的文房器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