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个是乌克兰正在赢得对俄罗斯的战争,并夺回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全部领土;另一种观点则针锋相对,认为俄军会取得更大的胜利,最终拿下敖德萨哈尔科夫以及第聂伯河以东的整个乌东地区。
现在,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将近6个月,和所有热点事件一样,关注热度持续走低,就是最为狂热的军迷,对这场战争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如从前。
这是所有长期化战争的特点,这也是俄国希望得到的结果之一。随着战争热度的持续走低,欧美民众的支持热情也会持续下降,进而影响欧美国家的支持力度,从而降低对乌克兰的军援力度,这一直是俄国追求的目标。
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另说,至少在俄国看来,将战争拖进冬季似乎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堂堂世界第二,居然被迫打起了持久战,也真够讽刺的。
到了这个时候,俄乌双方很多民间支持者似乎都产生了动摇,都不那么笃定了,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怀疑。
这也是相持阶段的一大特点,这种情绪不但存在于民间,也同样存在各国高层之间,否则就不会阵营了。
明知道一定会输还去支持,不是傻瓜是什么?
那么,谁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呢?
我们先看俄军方面:
最近一个多月俄军毫无进展,所谓的进攻作战只是围绕几个村庄进行,哪怕攻占了一个小村庄,俄国防部都会大肆宣扬,由此可见战场僵持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俄军虽然进攻乏力,但其仍然拥有空中优势和火炮、坦克装甲车辆的优势,当俄军龟缩起来进行防御时,缺乏空中力量支持的乌军也无能为力。
打到现在,俄军似乎真的没有大量储备可以继续打下去了,主要补充兵员以高薪志愿军为主,装备补充也越来越老龄化,很多老掉牙的装备开始出现在战场。
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地区对俄军来说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在顿巴斯克地区,俄军没有接近过斯拉维扬斯克双城,在顿涅茨克中部地区,距离俄军出发阵地仅20公里的马林卡仍然牢牢控制在乌军手中。
纸面上,俄军拥有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的实力,然而直到现在这种实力也没有在战场上显现出来,就是最为坚定的俄国支持者,对俄军这种所谓“世界第二”也打了折扣。
在俄乌开战以前,如果有人说乌军可以抵抗俄军半年,而且还能继续战斗下去的话,估计很多人真的不相信会出现这种局面。
可是俄军,偏偏就给人们带来了这种惊奇。
从收益角度来说,目前俄军在这场战场上还是获利一方,攻占了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大部分地区,基本控制了顿巴斯一大半。
这一收益,倒也和俄军宣布的第一阶段目标相吻合,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收益停战,俄军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战场胜利。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俄军必然会以死守这些地区,什么其他的目标必然沦为嘴炮,相信俄国会用其最大努力去实现这个目的。
在看乌克兰方面:
目前,乌军仍然不具备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的能力,虽然人们都在期待着乌军打出漂亮的反攻战役,可战场现实是,乌军的反攻其实就是在两三门火炮的支援下,几辆装甲车领着一两个步兵排围着一个小村庄使劲啃。
这也是没有办法,在没有空中力量的条件下,乌军队只能通过采取不断挤压的战术去取得有限的胜利,通过打击桥梁等手段切断俄军后勤补给线,从而迫使俄军撤出阵地。
歼灭对面的俄军集团,哪怕是很小的作战集团,都是乌军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乌军没有这种作战能力。
鼓劲儿的宣传是一回事,战场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能够取得目前这种战果,乌军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尊敬,毕竟它的对手是号称世界第二的庞然大物,换一支和乌军类似的军队来对抗俄军,做的不一定会比乌军更好。
这一个多月以来,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一直在下降,比如4月份时,美国援助了90门M777型155榴弹炮,到了7月份时援助数量为零,其他大型武器的交付也在大幅下降。
火箭炮的援助数量也不多,英国援助的只有三辆,美国援助的为四辆,不管怎么去夸大这种武器的能力,这种地面武器如果无法形成规模,所起的作用远没有想象的大。
想想“海马斯”火箭炮刚刚抵达战场时,有多少人对它寄以厚望,可到了今天为止,战场还是那个样子。
在现代战争中,进攻方必须拥有制空权,必须有组织多兵种协同攻击的能力,需要通过猛烈而短暂的空袭来击溃对方的防御体系,没有空中力量的军队无法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俄乌战场同样逃脱不了这个铁律。
而乌军所缺乏的,恰恰是空中能力。
所以在实际上看,乌军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战场转折,整体上仍然处于防御状态,其在取得有限进展的同时,通过用海马斯火箭炮和弹道导弹打击俄军纵深目标(如新卡霍夫卡弹药库、赫尔松河大桥和克里米亚的机场等)的手段来削弱俄军的战争潜力,试图通过消耗战来改变战场平衡。
战争要继续下去,就要消耗更多的有生力量,这是交战双方都要承受的代价。
按照现在的局面,未来两个月内不会多大的战场变化,俄乌两军的僵持阶段还会继续维持下去。
这种僵持的局面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有弊,俄国可以在这个阶段舔舔伤口并期待对方阵营出现变数,乌军则是在维持战场烈度的同时,耐心的等待战斗机的到来。
二者一对比,因为乌方有军援战斗机这个后手,长期相持下去显然对于俄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俄国人不是傻子,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祭起了核大棒。
根据观察者网消息,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大使波利扬斯基在接受采访时,直面西方发出了严厉警告:“当你与一个核大国打交道时,你当然必须考虑你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如果北约攻击俄罗斯,俄罗斯将有权按下核按钮。”
几天以前,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发出警告称:“在俄罗斯生存面临威胁时,俄罗斯可以使用核武器进行反击”。
从开战第二天起,俄国就多次强调核威慑,又是提高核战备等级,又是要求俄军将核遏制力量提升至“特殊战备状态”,一度忙的不亦乐乎。
不得不承认,俄国一系列的核威慑行动,着实令西方担心了好一阵子,西方为避免因为彻底激怒对方而引发毁灭性后果,也多次表态不会直接介入俄乌战争。
从遏制西方直接出兵介入的角度来说,俄罗斯接的核威慑是成功的。
但也仅仅到此为止了。
战略核威慑毕竟是威慑,当真正进行使用是时,核打击能力、使用核打击的决心和勇气 缺一不可,到目前为止,俄国发出的核威慑信号还在理智范围之内,并没有超出预想之外。
俄国的核威慑主要是防止北约可能的军事介入,并不是对乌克兰,而且俄国一直在强调乌克兰战场的排他性,以核威慑禁止北约外来势力直接下场作战。
针对俄国的核威慑,美国国会出台了《军事武力使用授权书》,为美军介入俄乌战争设置了一系列的前提条件,第一条就是只有当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了核(生化)武器,美国会才会允许总统使用上面的军事授权,出兵乌克兰与俄军作战。
一个说你来我就扔核弹,一个说你扔核弹我就来,双方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不给自己和对手下黑手的机会,各自消除了两家直接开干的可能性。
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2022”会议开幕式发表讲话也表示:“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在乌克兰没有必要使用核武器。俄罗斯不需要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以实现既定目标,俄罗斯的核力量旨在进行核威慑,因此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没有军事意义。”
绍伊古的这个表态,才是俄国核威慑的最真实目的。
行文至此想必大家都会明白了,最终打破战场僵局的力量还是来自空中。
俄空天军已经倾巢出动,俄国也没有在短期内拿出大量先进作战飞机的能力,而乌军的背后,是正在接受训练的飞行员,是列入军援计划的F16战斗机。
F16与苏霍伊的对抗,将打破战场僵局,也决定着战争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