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农村,生活一直不容易,农民为了养家糊口,奔波在田间地头,辛勤劳动,不求回报。大家常说,农民是国家的脊梁,是农村发展的基石,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的困境越来越明显。最近,我读了一篇新 华社的报道,内容深入探讨了农村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尤其是农村 医保、秸秆禁烧和农村形 式主 义这三个问题,它们成了压在农民肩上的三座大山。看到这些问题,我不禁在想,农村的发展,真的是只有政策能解决吗?还是说,农村的这些问题早已不单是政策能应对的挑战了?
我们先从农村医保说起。说实话,农村医保的初衷是好的,蕞开始就是为了让农民在生病时能够不至于因为看不起病而一蹶不振,减轻他们的医 疗负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医保费用一路上涨,从最初每人每年只需十元,到现在的几百元,对于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农民来说,这简直成了个大负担。你知道,很多农民收入有限,每年几百元的医保费,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如果碰到家庭有个病人需要治 疗,医保这笔钱根本不够用,蕞后农民不得不选择断缴医保。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村干部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少抽几盒烟,少吃一顿饭不就行了吗”。这种话说得多轻松,根本没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医保本来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可现在成了让他们更心力交瘁的负担,这种现象,我们怎么不反思一下?
再来看看秸秆禁烧的政策。环境保护是个好事,谁都知道秸秆焚烧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土地的破坏。但在执行这个政策时,却很少考虑到农民的实际困难。为了完成禁烧任务,部分地方的干部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罚款,还拘留农民。你说,这能解决问题吗?禁烧的初衷是保护环境,但对农民来说,禁烧直接导致了病虫害增多,土壤质量下降,很多农民甚至抱怨,说不禁烧还好,禁了烧,结果不但没保护环境,反而让农田出了大问题。更可笑的是,这些村干部为了任务,完全不管农民的意见,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搞“表面功夫”,这种形 式主 义搞得真是让人心寒。秸秆问题本应有科学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刀切的做法。
讲到农村形 式主 义,恐怕这已经不是第 一次听到大家吐槽了。为了迎接检查或者上级的评 比,许多村干部就干起了“表面文章”,刷刷墙,绿化一下,弄弄花坛,结果上级检查过了,农民却依旧过得一团糟。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些村干部直接通知村民要“指导答案”,明目张胆地搞虚假数据。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也让农民的信任慢慢消失。你想,农民本来对政策就有一些期待,可一旦看见这些表面功夫,就很难再有信心。这样的形 式主 义,做得越多,越让农民觉得政策是空洞的、遥不可及的,根本没有为他们考虑。
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农村治理中的短板,农村干部和农民之间在很多问题上存在着认知差距。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的工作更像是走个过场,做做样子,根本没有深入到民心中去。基层调研变成了走秀,根本没有去听农民的真实想法和困难。调研不是为了给领导交差,而是要解决问题、改 善生活。而这些干部偏偏把它当成了“秀场”,做做表面功夫,根本没有认真去了解农民的需求。
其实,基层干部的责任应该是守护农民的利益,推动农村的长远发展。农民的生活改 善不是靠表面功夫,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政策、贴近实际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干部们不但要知道如何宣传政策,还要深入了解村民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看着农村治理中的这些问题,我真想问问大家:农村的发展,是仅仅依靠政策就能解决的难题吗?显然不是。政策的执行者是干部,而干部如果不能深入群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困难,再好的政策也可能变成一纸空文,甚至带来更多的问题。你看医保问题,政策本意是减轻农民负担,可政策实施得不好,反倒加重了负担;你看秸秆禁烧,环保政策得到了执行,但农民的实际问题却没有解决。形 式主 义更是让人头疼,搞“虚假繁荣”无疑让大家对政 府的信任越来越少。
农村的未来不能单靠政策,它需要政策的深 度执行,也需要干部的担当与智慧。真 正让农村变得更好,不能只依赖“一刀切”的政策,也不能满足于做个表面文章。要想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需要更多实际行动,不仅是政策的支持,更要有真 正关心农民生活的干部和真实解决问题的决心。
所以,农村治理的难题,最终的出路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思路。我们不能只看政策的“颜值”,更要看它的“内涵”。只有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农村的振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