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残酷,远超冰冷的数字和地图上的标记。
它吞噬希望,摧毁家园,更在人们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痕。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和平的曙光似乎遥不可及。
如今,战火已蔓延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这片土地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俄罗斯媒体宣称俄军已突破乌军防线,近卫第90坦克师逼近州府,这消息如同寒冬腊月里的一盆凉水,浇灭了乌克兰南部防线最后的希望。
与此同时,乌克兰试图在别尔哥罗德方向发动反攻,意图牵制俄军,并向西方寻求更多援助。
但这,究竟是孤注一掷的挣扎,还是绝望中的回光返照?
然而,残酷的现实正在无情地撕裂着乌克兰的希望。
俄军的空袭愈发猛烈,3月27日,伊斯坎德尔导弹和数百架自杀式无人机如同死神镰刀般挥向乌克兰多个城市。
哈尔科夫连续三天承受着密集的空袭,数百架无人机遮天蔽日,宛如末日降临。
空袭不仅摧毁了军事设施和军工厂——一个用于维修豹式坦克和M2步兵战车的仓库化为灰烬——更令人震惊的是,俄军精准打击了一个法国雇佣兵聚集点,造成重大伤亡,据说甚至包括高级军官。
克罗皮夫尼茨基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也未能幸免。
3月19日至20日,俄军首次采用密集型无人机群战术,一举摧毁了一列满载北约弹药的军列,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如同世界末日般的景象。
3月27日,俄军出动超过300架无人机,创下新高,将多个城市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之下。
美俄曾就停止攻击能源设施达成协议,但乌克兰多次违反协议,继续袭击俄罗斯能源设施。
这无疑给了俄罗斯进一步升级行动的“理由”。
敖德萨、克里沃罗格等城市重要的港口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接连遭到猛烈打击。
乌克兰的防空力量已近乎崩溃。
美国中断军援后,乌克兰的远程防空导弹几近枯竭,面对铺天盖地的空袭,只能无力抵抗。
欧洲的援助如同杯水车薪,无法弥补乌克兰防空体系的巨大缺口。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威胁更是挥之不去,乌克兰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在城市上空肆虐。
普京总统已经明确表示,只有乌克兰建立一个“可靠的政府”,俄罗斯才会考虑和平谈判。
泽连斯基总统则将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持续援助甚至军事介入,但这似乎只是镜花水月。
欧洲的维和计划受制于诸多条件,在俄乌冲突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这些计划都难以落地。
这场战争的未来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显示出其彻底消耗乌克兰战争潜力的决心。
而乌克兰,在外部援助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这或许是一个比任何预测都更加残酷的问题。
三年战争的教训血淋淋地摆在那里:依赖外部援助而忽视自身实力的提升,最终只会走向更加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