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练习之路

寒隶书 2025-02-17 22:21:03

晨光初透时,铺开一张宣纸,墨香在砚台中悄然氤氲。提笔的刹那,两千年前的刀凿之声在耳畔响起。汉简残碑上的墨迹穿越时空,在笔锋下苏醒。习隶之趣,恰似展开一卷斑驳的竹简,在横平竖直间触摸文明的年轮。

### 一、蚕头雁尾见汉风

隶书笔画的起承转合藏着独特的密码。蚕头般的浑圆起笔,是青铜器上蟠螭纹的遗韵;雁尾似的波磔收势,恍若汉阙飞檐的剪影。初习者常苦于"波磔"的力道掌控,须知这不是简单的提按技巧,而要体会汉代匠人凿刻碑石时,铁凿与青石碰撞迸发的金石之气。横画如衡器,纵笔若悬针,每个笔画都承载着汉代度量衡的严谨与庄重。

### 二、方正之间藏丘壑

《曹全碑》的秀逸灵动,《张迁碑》的雄浑朴拙,不同碑刻展现着隶书的万千气象。临帖时不可机械描摹,当观其结体之妙:左右结构如"明"字,月部略收,日部微展,恰似阴阳相生;上下结构若"書"字,横画层叠如简册相累,竖笔挺立若书轴垂悬。结字如筑台,横平竖直中藏着建筑美学的精髓。

### 三、墨痕深处悟古今

蘸墨时,笔锋在砚台边沿轻舔的瞬间,仿佛触摸到汉代书吏在竹简上疾书的温度。当代人习隶,既要师古不泥古,又须守正创新。启功先生曾说:"临帖如对至尊",此言道尽传统书学的敬畏之心。当现代审美邂逅古法用笔,宣纸上的墨痕便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每个字都是文明基因的现代表达。

暮色渐浓时,搁笔细观满纸墨迹,那些或拙朴或灵动的笔画,恍若未央宫墙的砖纹,又似居延汉简的残痕。习隶之道不在速成,而在与古人神交的过程中,让浮躁的心性沉淀为纸上的从容。当笔锋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与两千年前的刀凿声共鸣,我们便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0 阅读:0
寒隶书

寒隶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