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争之年!

办公室孟姐 2025-01-12 20:13:52

2025年,会不会真成“大争之年”?

有人说,2025年可能是一场“风暴”的起点,像一块巨石丢进水潭,它能激起的涟漪会把全世界都卷进去。不信?看看眼前:中美从贸易战打到科技战,从制裁到反制裁,跟过去几十年的“斗而不破”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类似的对抗,不止存在于两国之间——转头看看俄乌战场、西方的能源危机、日韩的政策游移,再盯盯中东的火药味儿。这几年发生的事,总让人有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用时髦的话说,整盘棋局都越来越复杂了。

但问题来了,这种“大争之年”真的会发生吗?如果会,我们是不是早就该从蛛丝马迹里,嗅到一些端倪?

先说中美这对“冤家”,关系走到今天,和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脱不了干系。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和美国合作过,但也争斗过。世纪之交时,中美一度被称为“相辅相成”的经济伙伴,美国要中国的制造能力,中国想借美国的市场资源,但后来呢?矛盾越搅越多:贸易失衡、技术管控、产业链分离、金融规则竞争,一个接一个摆到桌面上。

尤其是这几年,插曲不断。特朗普时期发起的“贸易战”将火点到了明面上,拜登上台后表面缓和,实则把对华科技封锁玩得更进一步。你可能听说过,“芯片制裁”就是个典型案例,美国不仅拉拢盟友一起封锁,还直接限制本国公司向中国出口高精尖技术,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担心中国在科技层面“弯道超车”?

未来,中美的竞争有多大可能从经济、科技蔓延到金融?比如数字货币的国际化,用专家的话讲,这可能撼动的是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再说科技领域,无人机、AI、量子技术等新赛场早已硝烟味儿十足,一个拼的是谁技术牛,一个拼的是谁敢更快运行实际应用。想想看,这哪里是单纯的“两强对决”?它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引爆一连串的国际连锁反应。

说到美国,那就不得不提它引以为傲的盟友体系——冷战时期靠着北约和日韩联盟,美国稳坐全球霸主的位置。但这张网确实不再那么坚固,或者说,裂缝开始显现了。

比如欧洲。从俄乌战争爆发开始,欧洲跟着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代价是什么?能源危机,经济增长乏力,德国、法国在给乌克兰贴钱的同时,却被迫花高价买美国天然气。这让它们心里怎么想?更别提东欧一些小国本来就对北约内部资源分配意见很大,北约内部其实早就一团乱麻了。

再看亚太,日本和韩国表面看似忠实盟友,但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却让它们左右为难。这两年,美国要求日韩在芯片、5G技术上和中国“划清界限”,但问题是,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对华依赖度极高,真全面脱钩,它们恐怕得先吃一壶。

更有意思的是,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的“五眼联盟”成员,也在慢慢调整对华政策,学着“灵活站队”。说白了,这个“朋友圈”就像一团冒着火星的干草,美国想拉住,但谁也不想当陪葬品。

讲到这儿,又不得不提俄乌战争和中东问题,它们才是这两年最直接的“火药桶”。别小看俄乌冲突,这场战争让整个欧洲经济陷入漫长的阴影期,特别是能源困局持续升级,几乎把德国这样的经济强国拖得气喘吁吁。北约不断加码援乌,却换不来战争的快速结束,反倒让乌克兰成了超级大国的“消耗品”。

类似的地缘矛盾还在中东继续发酵。过去,美国借着石油成功控制了中东,但中俄的介入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例如,沙特这些年来在逐渐向“中国阵营”靠拢,还大力支持人民币作为结算方式。美中在中东的隐形竞争,说到底,是能源战略和经济控制权的直接较量,而未来,中东的局势谁稍微走错一步,火就可能更旺。

而真正让人感到不安的核心战场,其实是亚太地区。这里被称为新冷战的主舞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无论是中国的角色崛起,还是美国试图维系亚太布局,都把这个地方弄得剑拔弩张。

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深耕东南亚市场,而美国也没闲着,推进“四国机制”(QUAD),企图以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为桥头堡形成持久对抗。但你要问东南亚国家怎么看?他们未必愿意选边站队。这种大国竞争的复杂性就在于,没有一个方案能让各方都舒舒服服,头疼还得继续。

别忘了台湾问题,这在亚太的博弈中还有点像“不定时炸弹”。双方都不愿轻易按下“引爆键”,但擦枪走火的几率也不是零。可以说,亚太的每一颗棋子都至关重要。

如果说亚太是大国博弈的风暴中心,非洲和拉美则是新兴势力争夺话语权的地方。非洲,资源丰富却贫困交加。美欧曾在殖民时代拔了多少“羊毛”,今天非洲国家正想通过“一带一路”反击,将发展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拉美也是一样,像巴西和阿根廷这样加入金砖国家的,某种程度上也在尝试摆脱美元体系的钳制。

只是,摆脱依附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基础设施、治理能力、制造业能力,这些短板都决定非洲和拉美的腾飞还需时间。但不管怎样,多极化趋势已经让这些地区看到了撕开旧格局的可能。

大国科技军备竞赛,也早成了国际竞争的重要角力点。人工智能、卫星技术、无人机武器化,军事科技在未来战争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比如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已经被全球瞩目,而美国则加速推进AI的军事化应用。简言之,这不再是“人与人”的战争,而是“技术与技术”的比拼。

未来的战争形态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影响的不仅仅是军事规则,还有整个全球经济和产业规则的安排。

结语

2025会不会真成“大争之年”不好说,但这场牌局早已开始,谁更稳,谁更拖不垮,谁就能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59
办公室孟姐

办公室孟姐

一个默默无闻的娱乐小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