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空闲思考
2024-07-01
大概半月前,将很久以来的一片知识链接起来了,只是,到现在,半个月了,也仅仅只是脑中的一个设想,没有梳理出来。
忙,很忙,工作忙,生活忙。
一天24小时,除掉睡觉的6小时,还有18个小时,时间应该够的,但10小时给了工作,2小时给了做饭和吃饭,2小时给了洗漱洗衣等,1小时给了通勤,半小时给了运动,还有的两个半小时,又会被孩子的运动和作业所裹挟。
哪怕每天有2小时,也是碎片式的时间,可以将之前的书读了,但却没有整体梳理的时间,一张图画了几天还是没有画完,一段流程的跳跃也仅仅只有一个大概,没有各种树干的支撑。明明知道几个点,但却丰富不了里面的各种线条,大概是条狗,也有可能是狼,虽然底子可能是动物,但性格却完全不同,而我却补不上这个性格。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特别是整本书结束后,特别喜欢某一天的晚自习,作业很少,然后从晚上六点半到九点半,大概三个小时的时间,斜趴在课桌上,从第一页开始翻,看到最后,然后眯着眼,看目录,将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的感觉。
不累,很轻松,甚至可以说是休息后的神清气爽,而每次之后,几乎对于这本书的整体就有了一个大概。
举个例子,很多人说读书的时候都会说一个快读的感觉,然后再细读,而我们做试卷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说法,先读完,哪怕不懂都要先读完在做题,因为后面可能会有什么补充。再举个例子,当你看外国小说的时候,可能一开始就会被各种人名所烦,但当你第一次快速读完之后,你对于整个故事有个大概了解,每个人物哪怕名字不熟悉,你都知道了大概的站位,在读的时候,就轻松很多。
其实这就是梳理的过程,就像是每次我读书的时候,总是会把最开始的几章多读几遍,或是读完之后,在快速听一遍书等等,其实就是在梳理这些逻辑关系。
很多知识,现在模模糊糊,那是因为教学材料的问题,当你知道了地城逻辑,你就明白为什么这样,那么你也就不会模模糊糊了。
初中的一次月考,考的是一个物体体积?我不会,但实际上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因为试卷上涉及过。所以出来之后,我感觉这道题最难,其他人都说简单,因为前两天刚上过。但我也做出来了,因为我用圆柱和三角形的体积公式推出来了这个公式。
就像是圆的面积,其实是多边形面积的衍生求法,但如果你一开始没有这个思维,你就是把很多记差。
所有的加减都是五以内的,所以我们国家有算盘,你也可以理解为十以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九九乘法表的原因所在。
梳理的目的就是要将哪些点变成面,一个图形,至于这个图形有多像,这个时候就需要看悟性和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