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招远南泊子村,姥爷的七段记忆

小赵说情感 2025-02-21 16:04:29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去姥爷家,总能在他脸上看到一种复杂的表情,那种慈祥中带着一丝隐隐的痛楚,像是藏着许多故事,却又不愿多说。

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有一次,母亲在谈到姥爷的过去时,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从那一刻起,我才明白,姥爷的童年和成年都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苦与坚韧。

姥爷的艰难童年

姥爷的童年是充满苦涩的。

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双双去世,只留下他们兄弟四个相依为命。

哥哥们渐渐长大,外出扛活,家里就只剩下姥爷和年迈的奶奶。

每天天不亮,奶奶就把年仅七八岁的姥爷喊起来,去捡粪、柴火,还得爬山挖野菜填肚子。

那时候,社会条件非常差,能吃饱就已经是万幸了,更别提读书识字。

姥爷常犯小错,奶奶为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念,对他可从不手软。

每当夜幕降临,姥爷脱衣钻进被窝时,奶奶就拿出藏起来的棉花条子,一顿教训。

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也锻炼了他的坚韧与耐性。

姥爷的担当之路

转眼间,姥爷到了九岁,他意识到靠奶奶一人无力维持生活,于是鼓起勇气提出要像哥哥们一样出去扛活。

当时,社会上根本没有雇佣童工的说法,见孩子愿意干活,奶奶心里别提多高兴,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

就这样,姥爷开始了他的扛活生涯。

从扛活中,他积累了一些银两,每到年底,把积攒的大洋往炕上一挂,那是他一年辛苦的见证。

奶奶看到这情景,也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对姥爷充满了欣慰。

姥姥和姥爷的婚姻故事

姥爷家里贫穷,找个媳妇不容易。

父母早早去世,家中只有奶奶一个长辈。

那年姥爷27岁,经媒人介绍认识了外婆。

外婆娘家也在南泊子村,家里并不富裕,所以娶媳妇的聘礼也是能省则省。

为了能顺利娶到外婆,姥爷撒了个善意的小谎,对外说两人只差六岁,实际相差11岁。

姥爷攒下的大洋全给了外婆家,作为聘礼和见面礼。

被面换成了吃的,布料做成了新衣,两家人一片喜气。

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第二年春天,两人结婚,外婆披上婚纱嫁到了姥爷家。

结婚后,外婆在奶奶的细心教导下,苦练厨艺和针线活,渐渐在村里出了名。

她做的龙凤面点栩栩如生,逢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外婆的厨艺与记忆中的味道

虽未亲眼见过外婆做的龙凤,但她做的手擀面我倒是记得一清二楚。

每到夏天,我们去外婆家,她都会亲手做上一碗手擀面。

面条揉得劲道,又用碱水过一下,滑溜爽口。

再用大白菜沾点卤汁,浇在面上,吃起来比肉还香,味道至今萦绕在我心头。

那个时代生活虽然困难,但外婆用她的厨艺和手艺,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她的手擀面不仅是一道美味,还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的体现。

回想起这些点点滴滴,不仅感慨姥爷和外婆那一代人的坚韧与智慧。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生活挣来一点点好日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那种家庭的温馨和彼此的守护,是无价之宝。

这个时代的我们,虽然物质生活改善了很多,但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是不是依然能像他们那样,保持一份坚韧和乐观呢?

告别了那些艰难的岁月,迎接今天的阳光,有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回望一下过去,向那些用心生活的人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0 阅读:0
小赵说情感

小赵说情感

分享治愈的文字、感人的故事和生活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