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4天工作制?中国从不缺少“高谈阔论”的专家,缺的是...

夏天的避雷针 2024-05-12 23:14:28

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被称为专家。

01

近日因五一调休引发争论后,一专家提出了“4天或4天半”工作制度的概念。

提出这个概念和想法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知名学者马亮教授。

他表示:鉴于现代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以及社会观念的深刻变革,实行了近三十年的五天工作制,其局限性已愈发显著,应该有所调整,建议引入四天或四天半工作制的新模式。

马亮教授的提议旨在通过调整工作制度,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期望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大致上来看,马亮教授提供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符合公众的真实需求和意愿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四天或四天半工作制不仅能让员工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根据马亮教授的研究,从其他国家的实验来看,改成四天工作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起到了积极作用。

员工在拥有更多休息时间后,能够更好地调整状态,减少工作压力,从而在回到工作岗位时能够发挥出更高的效率。

此外,四天或四天半工作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工作日,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家人、进行社交活动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和谐氛围。

02

对于马亮教授的建议,我在情绪上是认可的,毕竟马亮教授的建议意在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减少打工人的工作压力。

甚至有报道将马亮教授的提议称之为:这是专家从实际出发,为百姓着想、为打工人着想的体现。

可我却有着深深的担忧。

03

首先,“专家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好像指的是专家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公众和绝大多数打工人的实际情况。

专家们一般身处高位,享受着高薪高职,周末双休,五险一金、年假、加班有加班费等等工作福利。在他们眼中,这一切的待遇都是合理合法合规的。

而在他们身边,每个人都拥有这些基本的待遇,享受着该享有的“福利”和“假期”。

他们不了解真实的打工人的待遇,或者说他们没机会了解。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看来稀松、平常的双休,五险一金、年假、加班费,对绝大多数打工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是连争取的机会都没有的奢望。

根据不是很权威的统计调查显示,双休(22%)、大小周(20%)、单休(17%)、周末不休(28%)以及其他(13%)。

也就是说,在我们目前有大约78%的公众,连普及了30年的双休都还没有实现,至于五险一金、年假、加班费这些,太多打工人要么被各种克扣,要么就直接没有。

04

面对公众这样的实际情况,专家提出的4天工作制,就成了略显可笑的建议。

是呀,95年5月1日开始的双休制度,到如今整整30年了。

专家们认为双休制度有些“落伍”,开始建议实行“周末三休”的这个时刻。

绝大多数的打工人,却还在“享受”着大小周,周末单休,甚至周末不休的工作状态。

专家的所谓建议,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有些异想天开呢?

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困在沙漠走了很久很久,口渴难耐,而水壶中的水也所剩不多。

由于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走出沙漠,他只能尽量地忍受着。

忽然之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绿洲,于是充满希望地朝着绿洲前进。

此时,听到“天上”的专家对他说:建议你换一个方向,朝东走500公里,那里有冰凉可口的饮料、啤酒,还有鲜美的水果和凉爽的空调房,我就在这里等着你呢。

500公里,这个遥远的距离....

如果你是这个被困的人,你会继续朝着绿洲的方向走,还是听从专家的建议呢?

我们还在为活命而努力的时候,专家却建议你去享受。

这样的“专家建议”,也怪不得大家都说“建议专家不要提建议”。

05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专家建议”越来越像奇葩说,越来越不被公众所接受。

根本原因在于:许多专家在提建议时,像是闭门造车一样。只结合自身处境,只根据自己片面的认知和了解,没有充分地了解所提建议受众人群的真实情况。

比如上海某位“专家”,针对“企业不愿意接受没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个问题,给出

如下建议:让大学生付费上班,企业加强培训,让大学生付费获得的经验物超所值。这样大学生就业了,企业也渡过难关了。

我对这位专家的“身份”有所怀疑,毕竟这样离谱的建议,一般正常人都不敢说。可这不是个例,跟这样相似的“建议”还有不少。

董藩(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曾提过这样的建议:

建议农民在城里买房,开车回乡种地。

好处是:农民到县城买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城市商品房库量大的现有问题,其次可以促进城市的消费,增大城市内需。

农民在县城买房,有需求的可以开车回家种地。

农民在县城生活,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

大致一看,他说得不无道理。可仔细一想,农民要是有钱在城里买房买车,谁愿意回去种地呢?

专家这是在为谁做建议?建议对谁有好处呢?

06

回到“做四休三”这个建议上,这样的建议是为谁而提的呢?

好像是为了“做五休二”的绝大多数专家、教授和公务人员而提的吧。

因为,这样的建议假如被采纳,大概率也会像双休制度一样,只成为少数人才能享受的“特权”福利。

而提出建议的专家,一定是这少数人中之一。

而对于绝大多数连双休都没有的打工人来说,制约我们无法双休的根本在于劳动法。

如果专家真的出于想要为打工人争取权利和幸福目的,应该建议修改劳动法中,对于每周至少一天休息的规定。

这样一看,专家的确不是为了“我们”在提建议。

07

这也许是我们都不喜欢专家建议的主要原因吧。

许多大学的教授、专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提出的建议,严重地脱离广大民众的实际情况,甚至可以说提出的建议只是为少数人谋取“特权”福利。

而可笑的是,许多所谓的专家,拿着纳税人为其支付的工资,干着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事情,不但丝毫不为纳税人考虑,反而不断地拉大社会上某些方面的差距。

因为这样,他们才能稳固和提升自己专家的地位,真可谓用心良苦。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难道只有到了康熙这个等级,到了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等级,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需要考虑自身的升迁,不需要考虑其他人权力上的压迫,才愿意深入民众之中,去体察民情,去了解民间疾苦吗?

08

文末,我来给专家们也提一些建议吧

1.尽量少提建议。

2.如果真想提建议,真想为公众谋福利,谋幸福的话,提建议前,学学康熙,瞧瞧地走到群众中去,多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意愿。

3.提建议时,少些异想天开,多些博采众议;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夏天的避雷针”,欢迎大家搜索订阅~

1 阅读:42

评论列表

陆叁叁贰陆

陆叁叁贰陆

3
2024-05-13 12:00

坐办公室吹空调,享暖气的朝九晚五的4天工作制,在车间,在烈日下,在田地间的民工,农民无节假日,每天基夲在十小时的工作,砖家们说说看。

freddu

freddu

1
2024-05-13 08:50

20多年前,就有人说所有的专家都是放屁,打螺丝的人实在,务实,

夏天的避雷针

夏天的避雷针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