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自信」定义《这!就是街舞4》,这档综N代值得

影视前哨 2021-08-28 21:02:04

导读:走到第四季,《这!就是街舞》交出了一份关于“自信”的答卷。既做舞台的赢家,也做文化交流的使者,以“街舞”为媒,这档综N代让青年文化的对话和碰撞找到更广袤的土壤和更辽阔的视野。

文 | 三木

又炸场了。

Poppin C 用一首《天涯歌女》演绎柔和甜美风格的震感舞,出乎意料、惊艳众人。

《这!就是街舞》第四季开播三期,惊喜不断。表演结束后,不仅舞者们大呼“上头”,四位队长更是现场抢人。这样的舞台,四年来早已不胜枚举,没有审美疲劳,没有辜负众望,我们看到了一档“老”节目难得地依旧在持续实现强输出。

惊喜不仅在于持续升级的节目赛制、嘉宾阵容以及对战模式带来的新意,更多的是《这!就是街舞4》在底层逻辑上的反复打磨:在人的层面挖掘“热爱”,在作品的层面呈现“国风”,在平台的层面创造“交流”——曾经的“小众文化”破圈传播已不是最终旨归,这档综N代如何以富于力量的自洽面貌重新定位青年文化之于青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价值,才是节目走到第四季真正在探寻和关切的价值。如果说过去的三季节目,让更多人鲜活地感受到街舞的魅力,那么这一季节目的“主题作文”,讲的是如何以街舞为媒,承载文化交流、输出文化自信的更深邃立意。

有关「热爱」的自信:“战斗不是为

了赢”,是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向心力

“如果(Nelson与Acky)能对上的话,那太精彩了”。

3V3确定上场名单前,王一博专门找韩庚询问人员的盘兵布阵,他们认为这两位都是震感舞中元老级“天花板”的舞者,如果“刻意安排”势必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火花。

国际舞者Nelson与Acky之间堪称“世纪之战”的Battle引得全场欢呼,有的舞者早在不知不觉中已热泪盈眶。比赛结束后,韩庚感慨:“还有哪个机会能有这样一个舞台看到这样两个人去Battle、去跳,这个实在太难得了。”

难得的,当然不仅仅是一个极致化的精彩舞台。

延续此前的主题“为爱而战”,《这!就是街舞4》增加了核心理念“Battle For Peace”,当Battle被赋予“不只为赢”的独特意义注脚,一个真正让人专注的文化空间正在生成丰富的想象空间。输赢之外,这个舞台上真正在Battle的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文化向心力:以“热爱”为共同初衷,凭借专业主义的追求和文化共同体的精神让青年文化的表述完成一次跨越年龄、性别、国族和文化惯习的情感共振。

“For Peace”,让Nelson与Acky的对决只有专业判断,没有加诸任何多余的得失心,纯粹的舞台之下,是Battle里不掺任何杂质的极致呈现。他们在对决之后的感慨,更让观众看到打开《这!就是街舞》的另一种方式:在Acky看来,街舞是持续一生的比赛,与其他舞者一起分享活力和勇气以及跳舞的感受是重要的,而比分享更重要的,是“超越国家与种族、通过舞蹈进行灵魂的碰撞”。

在这个颇具国际化成色的舞台上,不同国家、地区的青年对于街舞的探索,早已不仅限于一种基于趣缘的爱好联结,更在创设一种有关共同体意识的意涵——文化没有“小众”“大众”之分,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创造文化的共通心意。一方面要“专业”,另一方面更需“热爱”。

当一群人、一个行业心态悄然转变,见证的则是从关注舞蹈技巧到为热爱而战的巨大变革。看到热爱,并以热爱回应热爱,是这一代舞者在经历过节目更多开放包容多元的尝试后对时代最好的回应。无论是叶音、阿伟把握与锁舞界翘楚同台竞技的机会,主动迎战号称“地表最强”的国际舞者GOGO BROTHERS;还是肖杰、沈子皓与国际舞者Hilty&Bosch之间的圆梦之战;又或者是处在迷茫中的Bouboo尝试全新的编舞风格,表达自己对街舞的坚持与热爱;亦或国际舞者Acky在47岁仍全力以赴向观众展现自己的舞蹈,流畅而富有力量的动作让人忘记他的年龄,更像是一个“年轻的战士”……

一千个舞者或有一千种理解舞台和自身专业呈现的见解,但不变的评价标准则是“热爱”。节目里的每一段演出,无论何种观众都会为这幅群像所触动:他们对于技巧的自信、对于个性的自信、对于态度的自信,无不张扬着浓墨重彩的关乎“热爱”的自信。韩庚感慨“世纪之战”太难得,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这份心意最难得。

走到第四季,“街舞”的重点早已不在于绝对的胜或负,而在于无数有关热爱的“火焰种子”相互碰撞,被种在了仲夏,迸裂出再度绽放的碰撞,呈现出街舞的究极质感。正如队长张艺兴所说,“胜负都不重要,只要大家有热爱、喜欢舞蹈,在一起交流、学习、互相探讨,或许就是街舞的精神”。能够去勇于打破观众对街舞在单纯的技术层面的想象,这是《这!就是街舞4》的魄力;能够去溯源人们“为什么跳舞”的问题,这是《这!就是街舞4》的野心;能够发现那些为热爱奔赴而来的人,这是《这!就是街舞4》的真诚。

在这幅鲜活的群像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街舞的技巧比拼,更是当代青年群体在面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时高度自觉的专业观念和文化意识,汇聚到一起,就是一股远比“热爱”力量更强大的凝聚力,意义弥足珍贵。

有关「传统」的自信:让国风街舞

被世界看见,成为流行的“传统”正当潮

所谓“国风”,究竟是一种创意借力?还是一种文化自信?

当看完马晓龙的表演,即便是完全不通中文的国际舞者也能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故事,并且沉浸在中国文化之中回味悠长,这个答案便一目了然了。

两军对垒,挂帅出征。棋盘纹格,对决开始。开场的短片一下让“国风街舞”的概念愈发明确。在上一季节目中,张艺兴就曾明确表达希望能够推广国风街舞,带领战队演绎的《饕餮》和《炎黄子孙》等作品,让国潮风与极具张力的Krump结合,视听盛宴刷屏社交媒体。

而这一季,队长张艺兴在第三季节目的愿望终于被更彻底地实现,国风与街舞的融合持续升级。不管是武侠功夫、旗袍、唐装、古琴、火锅等元素遍布在开篇微电影中,还是他的舞蹈房主打国风舞道馆风格,并在现场教授国际舞者抱拳礼,都让国际舞者与中国文化更加身临其境。

国风成了一种氛围和环境,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的元素。

最新一期节目中,从未在《这!就是街舞》舞台上演绎国风风格的马晓龙,融合古琴、大鼓、笛子等传统乐器,从围棋的博弈理念出发,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声韵、“落子无悔”的精神内核与行云流水的舞蹈融合为具有独特韵味的国风街舞,赢得全场欢呼。融入武术、体育、民族舞等特色,从服装、舞台、音乐、动作等全方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这!就是街舞4》的舞台上,中国舞者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融合不断进阶,他们用自己的叙事构建起独一无二的身份符号,形成极具中国风的视觉效果,深刻地映射着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这种认同与自信不仅来自国人,更有来自国际舞者的关注与肯定。喜欢传统文化的Poppin C深情卡点诠释歌词“一条心”,借此表白家人;Nelson即便无法准确把握黄潇创新演绎的《白蛇》故事,但仍被其中的高级舞技与编排所震撼;Bouboo也在两年的比赛中开始理解,并且喜欢上国风……

这样的例子在这季舞台上俯拾皆是。从街舞上下延展出的国风,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信仰,同时通过这些国际舞者的视角,亦让“中国风”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不仅成为舞者们标榜特立抒发自我的创意点,还与内在对美好的追求与热爱贯彻到底——节目中的国风没有计算公式,每一次出场都能让人惊喜,这便是《这!就是街舞4》不可多得的巧思。

通过四季节目的不断努力,《这!就是街舞4》让通过国风街舞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可能,不仅是对街舞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对这一“舶来品”彻底地完成了一次本土化实践——从传统文化中循得灵感,让街舞成为“文化GDP”的中坚力量,灵感的风来往穿梭,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频繁、炽烈。这样的探索,不仅让观众从不同维度领略传统文化融入街舞后的创新表达与极致张力,更让观众在当代青年文化身上异常鲜活地感受到厚重和深刻的脉动——传统文化从来没有绝缘于今天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文化,其包容力能够实现跟不同文化形式的整合和融通,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流行”。节目在传统和流行间建立的理想关系是可以互相提供灵感、良性互动的关系,传统为流行提供内核,流行给传统注入新的生机。最终的结果是,在这个国际化的舞台上,无论中国舞者或国际舞者都惊叹和讶异于国风街舞的魅力,这大约便是所谓文化自信最鲜活的印证。

有关「互鉴」的自信:街舞里的“中国态度”

和“全球视野”,一个跨文化叙事的理想样本

从“大写意”走向“工笔画”,意味着一档节目的价值传播正逐渐想象落地。

当全球范围内的舞蹈精英加入,《这!就是街舞4》早已突破一档综艺节目的视野和格局,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跨文化传播载体,推动着国际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这样的变化能带来什么影响?

肉眼可见的是,这档节目向世界呈现了中国街舞的实力。3V3比赛中,《这!就是街舞》第一季冠军韩宇稳定而持续的惊喜输出让国际裁判TONY GOGO大为惊叹:无论是身体与音乐的配合、展现的舞蹈风格,还是表演的街舞种类,都让国际舞者看到了中国舞者的水平与不可限量的未来。第二季节目的冠军叶音,其独创的BGM堪称本场“BGM天花板”,不仅将生活元素融入BGM中,还加入摇薄荷糖、拍纸箱等音效,高难度卡点依旧完美展示,堪称“全场最佳”。

此外,节目也展露出当代街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巨大的艺术创新力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趋势。国际舞者KenKen的5人编舞集合来自不同国家的五位舞者,融合多种元素,既有个性又不乏融合碰撞;张艺兴与MT-POP合作,感受他的奇思妙想和独特风格……在只有中国还在举办世界性街舞比赛和节目的当下,各国顶尖舞者在此切磋,将不同风格和舞种跨界融合,造就一个个“封神”场面。

在热爱中,镌刻精神;在竞技中,融合互鉴。用街舞进行创作,去探索每个国度、地区与艺术创作的关联性,及其承载的“文化记忆”。《这!就是街舞4》特别突出街舞背后隐藏的内涵和意义,展示作品的审美和不同文化背景,从而搭建起文化对话的桥梁。自节目播出以来,炸场不断,这股“火”也“燃”到了海外。有网友自发翻译了韩语、泰语、印尼语等8种外语字幕让不懂中文的国际粉丝也能共同参与,不少海外观众彻夜观看,YouTube视频播放页被全球各种语言的弹幕、评论刷屏,队长话题迅速登上多国Twitter热搜……

无论是让世界看到街舞里的“中国态度”,或者说“全球视野”在街舞切磋中实现的丰富刻画,都让人们看到街舞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正在搭起一座可知可感的跨文化桥梁。桥上人来人往的是这群热爱街舞的年轻人,他们的展示里没有话语,但形成了异常有力的文化互鉴,带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曾经的圈层综艺,正以昂扬的姿态,向更广阔的世界文化舞台迸发:重塑顶层设计、升级国际文化交流新语态,一档节目也慢慢变成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而街舞传递出有关“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中国态度”,也正在超越舞蹈本身去影响更多的人。

如果说第一季节目的横空出世,是对“什么是街舞”进行了回答,那么到了第四季,这档节目的格局已经不局限于让街舞“出圈”,则是在文化出海的背景下,以街舞为媒介,实现国际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在时代发展的舞台上,“街舞”变成了那个鲜活又生动的万花筒。综艺创作推动文化交流的未来方向广阔而深远,经过连续四年的继承与拓展,《这!就是街舞4》找到更多全球用户感同身受的话题、情绪共振的表演,成为打开文化交流新出口的敲门砖;主动担负起时代的起舞者、见证者、传播者使命,让交融互鉴的“中国名片”愈发响亮。

1 阅读:79
影视前哨

影视前哨

追踪影视热点,网罗广电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