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各地市高三将迎来“省质检”考试,据悉,此次考试仅有语数外三科是由省里统一安排命题,其他科目由各地市自行安排。

100天有多长?
是2400小时,是144000分钟
100天有多远?
是与梦想的距离,是与未来的约定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的钟声已然敲响,时间紧,任务重,每一分钟都需要充分利用。面临最后100天,学生们不敢怠慢,家长更心急如焚。那么作为一名高三考生及家长如何顺利度过这最后的100天呢?
考生备考100天
制定具体计划
一个合理的计划,可以让我们在高考前100天过得充实,且高效。要将大目标细化成小目标,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小目标,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所收获。同时,计划要有针对性,将自己较差的科目或知识点单独列出,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
攻克薄弱项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或科目分配更多的时间,同时要养成每周整理错题的习惯,找出经常出错的原因,避免在考试时犯同样的错误。把错题按照科目通通处理掉,错题解决了,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
查漏补缺,触类旁通
首先查找一下自己的漏洞,有没有哪些地方是掌握不牢的,要做一个基本考点、核心考点的知识梳理,可以落实到笔记本上去。
对于各种题型,做过的题,要触类旁通。同一类的题要进行归类,某一个章节,经常考什么样的题要进行归类。
平时的错题集,平时做过的题,各次大型考试有哪些题做错了,错的原因在哪,进行归类,以避免下一次在考试的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规范答题很重要
考生在日常练习或模拟考试时一定要做到规范答题,注意书面整洁,无论语文、数学、英语,还是物化生、政史地,漂亮美观的书写非常重要。
希望考生能够静下心来去专门训练一下自己的书写。如果做题不规范,缺少了步骤,或者在做题过程中勾、画、 涂、 描、 抹都可能会给考生的分数造成很大的损失。
模拟高考节奏
学会掌控高考做题节奏,把原先的复习模式改变成高考模式。找出空闲时间,严格按照高考考试时间进行考试,不查资料、不翻答案、不提前交卷,这才叫考前仿真演练。考前多练习,才能做到考场不慌。
高考临近,调整心理
高考临近,很多同学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个时候,考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等方式,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以平和的心态过好每一天,做好备考的每一步。同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要注意加强锻炼。
跑跑步、散散步,周末的时候有时间打打球甚至游游泳,这样不仅能消除自身的紧张心理,而且还能够锻炼身体,只有身体强健了,心态平和了才能提高备考的效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未来的一百天里,只要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复习当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家长陪考100天
建议高三家长在剩下的时间里,要做孩子学习方法上的助手、学习过程的秘书、时间安排的管家、危机管理的专家、饮食上的营养师、志愿填报的军师等。
第一阶段
3、4月份,各类高招信息陆续密集发布,而高三生正进行紧张的复习,花大量时间关注招生政策不太现实,这项重任就落在了家长的身上。
家长可以从这几项准备:
1.资料准备
家长需要了解往年高考的大致情况、所在中学的高考情况,根据考生目前成绩校排名、市排名,与老师沟通考生省排名的大体位次。再根据往年省考试院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普通类常规批第一次志愿投档表》等信息,结合考生的位次成绩,划定初步的报考范围。
2.知识准备
家长要了解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学校及专业的基本情况,未来走势,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就业读研出国的前景。
家长要为孩子分担一些有关高考高招录取方面知识。例如:录取批次(提前批、普通类常规批等)、分数线划定办法(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一段线、二段线)、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报考类型(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地方专项计划等)。家长还要熟悉读懂高校招生章程,做到孩子有问必答,有答必准。
3.特招准备
除了高考,家长还可以提前了解准备特殊类型招生政策。如: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专项计划等,对比统招普遍有降分优惠,并且与高考没有冲突,让孩子的未来可以多一个选择。
①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在39所“985”院校实施,招生对象为综合成绩优秀和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突出成就的考生。强基计划录取高考成绩占比为85%,校测成绩占15%,对高考成绩要求较高。
②综合评价招生
相对于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适用群体更大,考生成绩达到一本线左右均可报考。
③专项计划
专项计划是国家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包括国家专项计划、高效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其中,在我省实施的有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另外,我省2016年还启动实施了“高职高专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简称“高职院校专项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从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4.定位准备
每次模考,家长要归纳孩子各次各科的考试成绩表,准备一份表格,记录孩子各次各科的考试成绩及排名。家长要积极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有利于高考时的学校和专业的选择。特别是孩子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要帮助孩子做好各项定位,包括各类学校的定位,孩子目标学校的定位,孩子目标专业的定位,以及学校和专业的要求。
此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学科优劣势,以及身体状况。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所有的专业。有很多专业对部分学科成绩或身体状况有明确的要求。
特别提醒家长:在此阶段,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考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
第二阶段
进入5月以后,随着高考的临近,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这时家长要注意,尽量避免对孩子过度关注,要对孩子现状有客观的认识。把学习权交给学生,不要给学生乱补课。常与孩子沟通切忌唠叨,和老师保持良好沟通。
此外,5月份各大高校的招生章程陆续发布,考生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因此家长可提前研究一下考生心仪院校的招生章程,在阅读招生章程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章程
在阳光高考网信息平台上有相关专题,不断更新最新院校招生章程。另外,家长可以从本省招办下发的材料中查看招生章程,或登录各高校的官方网站查看。
2.重点看招生章程中的6个重点
高校情况、加分政策、投档比例、专业录取原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
3.阅读招生章程的注意事项
关注心仪院校的“特殊要求”。
在报考前一定要多加注意,对于心仪院校的《招生章程》中所规定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部分学校的“特殊要求”。
比如:有的学校在《招生章程》里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体重不低于45公斤等;有的学校不招收往届生;还有的学校对录取学生的男女比例也有要求等。
招生章程中表述含糊、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咨询。
针对《招生章程》中一些表述不太清楚或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考生和家长也一定要提前咨询清楚,如学费问题,一些高校在《招生简章》中将各专业所需学费数额规定得清清楚楚,有些高校没有注明具体学费数额多少,只公布“学校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
乾坤未定,当下的每一秒都可能改变未来,最后100天,坚持到底,全力以赴;最后100天,珍惜此刻,把握机会。请相信自己,1直努力,0懈怠,0遗憾,百日伏案,终有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