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打得热火朝天,但这些潜伏在中国的美国货,你知道几个?

小律是良人 2025-04-11 17:20:47

随着特朗普宣布,将我国关税提至104%后,我国也表明坚定立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日化用品到食品饮料,大量我们习以为常的“国货”,其实背后都有外国资本的身影。

这就使得消费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假国货”,让外国资本赚取利润,无意中助长了他们的经济霸凌行为。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那些潜伏在我国的美国货,别再让“假国货”消耗你的爱国心!

中华牙膏

中华牙膏可以说是日化行业里最可惜的。

它成立于1954年,曾是国内牙膏市场的领头羊,但在1994年,它被欧洲联合利华集团收购,而联合利华背后就是美国的资本大佬。

联合利华用了一些巧妙的金融手段,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中华牙膏,实际上就是“抄底”,而从那之后,中华牙膏就变成了一个为外资赚钱的“提款机”。

虽然联合利华取得了中华品牌的经营权,但品牌所有权仍然归上海牙膏厂所有,这时肯定就会有人说,那这不还是我们自己的品牌的。

但实际上,中华牙膏的存在颇为复杂,因为那些进口商品需要缴纳高额的关税,可中华牙膏却可以利用品牌所有权规避关税。

这也使得,国人对中华牙膏的情怀,变成了装进西方资本家口袋中的利润。

大宝

1985年,北京三露厂推出了大宝,而随着一句“大宝天天见”的广告语普及,再加上亲民的价格,让大宝瞬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日化产品。

之后,大宝又推出了SOD蜜、美容日霜、晚霜等明星产品,这也使得大宝的年销售额曾高达8亿,是妥妥的国产之光。

可好景不长,在2008年时,大宝被美国强生公司全资收购,虽然大宝仍然在中国进行研发和生产,但利润却被外资占据了大半。

更可惜的是,强生收购后并没有好好发展大宝这个品牌,反而让它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所以如今,大宝那“民族品牌、童年回忆”的形象,也进一步成为了西方资本家加剧贸易战的底气。

海飞丝、飘柔、潘婷

“去屑海飞丝”、“用飘柔更柔顺”......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都让这三款洗护产品,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国货”。

可实际上,它们三个都是美国宝洁公司的产品。

在1993年宝洁公司与沃尔玛合作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04年通过收购上海汉高,获得了海飞丝和飘柔这两个在中国广为人知的品牌。

然后,借助海飞丝和飘柔的巨大影响力,保洁公司又推出了我们熟知的潘婷,从那之后,这三款产品就仿佛融为了一体,都被国人误认为是“国货”。

双汇火腿肠

除了日用品之外,还有许多外国品牌的食品,披着国货的外衣在我国市场呼风唤雨,而我们最熟悉的“双汇火腿肠”,就是其中之一。

双汇火腿肠最早是1958年成立的漯河肉联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肉制品品牌。

在1984年时,国内掀起了改革序幕,而漯河肉联厂为了生存下去也不得不做出改变,于是他们就将目光投向了火腿肠。

之后的十几年里,双汇火腿肠成为了备受欢迎的副食品,可在2007年,双汇却将大部分股权卖给了美国高盛和鼎晖投资,摇身一变成了外资控股企业。

虽然管理权后来回到了中国手中,但股权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就说是,如今每卖掉一根火腿肠,就有一多半的钱流入美国人手里。

金龙鱼油

提到食用油,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金龙鱼油”,毕竟在众多食用油中,只有金龙鱼的封面设计最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个信仰图腾,虽然龙鱼并不是我国的物种,但它的名字却深深地吸引住了国人的眼球。

但其实,金龙鱼油的母公司是新加坡的益海嘉里,在上世纪90年代才进入中国市场。

之后,金龙鱼和中粮集团合作,并通过赞助体育比赛、在央视投放广告等营销策略,把自己塑造成支持民族产业的“国货之光”形象。

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幕后的实际控制人却是美国的ADM公司,也正是全球四大粮商之一。

在巅峰时期,金龙鱼一年能赚两千多亿,可是里面有多少钱最后进了美国ADM公司的口袋呢?

湾仔码头

湾仔码头的故事就比较波折了,它的创始人臧健和女士最初只是在湾仔码头边摆个小摊,但在1974年,臧健和的丈夫返回泰国继承遗产,并且不久后就另娶他人,于是臧健和就带着女儿来到香港打拼。

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不放弃,臧健和硬是把湾仔码头做成了大家都知道的速冻食品牌子,可在1997年,臧健和却突然把湾仔码头70%的股份卖给了美国的品食乐食品公司。

而到了2001年,品食乐食品公司又被美国的通用磨坊买了过去,这样一来,湾仔码头就落在了通用磨坊的手里。

哈尔滨啤酒

但从名字来看,哈尔滨啤酒与中华牙膏一样,都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国货”。

的确,哈尔滨啤酒在我国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1896年李鸿章远赴沙俄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期间签订的《中俄密约》,让俄国修筑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国东青铁路。

铁路修好后,大批俄国人涌入哈尔滨,并且也将喝啤酒的习惯给带了过来。

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敏锐地发现了我国啤酒行业的空缺,于是他就创办了一家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啤酒厂,而这也是哈尔滨啤酒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这家啤酒厂,并且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啤酒”,凭借出色的产品和响亮的名字,哈尔滨啤酒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2004年,美国的安海斯公司却对哈尔滨啤酒展开了收购,而借助哈尔滨啤酒的影响力,安海斯就顺利地将自己家的百威啤酒。

“假国货”背后的真相

“假国货”的出现不是碰巧,而是因为一些特定的原因,这些外国公司会用中国的文化特点,或者跟中国的机构、名人合作,装出是“国货”的样子,让消费者搞不清楚,买错了东西。

还有一些外国公司采取股权收购、成立合资公司等手段,逐渐掌握中国本土品牌的控制权。

这些外资企业利用中国品牌原有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推广自己的其他产品,这无疑会给中国本土品牌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

这种做法让消费者难以清晰辨别品牌背后的真正资本构成,客观上帮助外资品牌更好地占领市场份额。

“假国货”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消费者买了所谓的“国货”,但实际上这些利润最终都进了外国公司的腰包。

但更重要的是,“假国货”还会损害中国品牌的声誉,让真正的国产品牌难以发展,甚至被市场淘汰,最终消失不见。

面对打着“国货”旗号的假冒产品,大家都要行动起来,在买东西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学会分辨真假,理性消费,多支持真正的国产品牌。

同时,国产企业也要争口气,把自己的牌子做响亮,把产品质量提上去,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跟外国品牌竞争。

参考资料:

0 阅读:0
小律是良人

小律是良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