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无数家庭假装“富二代”出游普通家庭消费升级在毁掉孩子

芸芸评育儿 2023-10-10 21:21:17

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中秋国庆双节合一,这个小长假,您有没有带娃出去“见世面”呢?

昨天开学后,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小长假都去哪儿玩的话题。

“我去了北京”

“我去了上海”

“我去了云南”

…………

听哥哥说,最近的也去了济南。

这时的我,心里真是在打鼓,因为这个小长假,我们哪里也没去,没办法,越是节假日,我们两个越忙。

好在,爷爷奶奶带两个孩子去了附近的一些游乐场、公园儿。

心想着,这下孩子们在同学面前该尴尬了。

没想到小哥俩说:“同学们羡慕我还来不及呢,他们说出去几天最大的感受,一个字形容是“累”,两个字形容是“无聊”,还不如在家呢”。

话说这倒也是事实,就说离我们最近的济南,趵突泉都是人山人海,拥挤到“怀疑人生”。

朋友假期带孩子去了趟北京动物园,诉苦说,大老远就看了个“寂寞”,狮子、老虎懒洋洋地在睡觉,为了看大熊猫排了1个多小时的队不说,问题是终于看上了,不巧的是也正赶上人家睡觉哈哈!

即便这样,假期旅游人数也是直线上升,不仅如此,出国旅游更是成了热门儿。

有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出游人数比去年增长了4倍,而出境游订单比去年增长了20倍。

为何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要假装“富二代”出游?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家都希望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但有些时候,真的还是需要量力而行的。

浩源爸爸有位朋友,今年假期一家四口直接来了场“美国行”。

要知道,他们两个都是普通工薪家庭,两个人每个月的工资都是4500左右。

而为了这次旅行,他们从去年就开始攒钱做规划,毕竟还有房贷,还要维持日常开销。

就这样省吃俭用,加上双方父母“资助”了一点儿,最终挤出了七八万块钱。

就为了去趟国外,这么折腾真的值得吗?

面对大家的不解,朋友给出了2个理由:

1:家长对孩子的“补偿心理”

朋友说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

看到同学个个有时髦的新自行车,而自己只能每天骑着大人的二八大梁,而且连挡泥板和脚撑子都没有,下雨天,被溅的浑身是泥不说,每次停车都要特意找一个墙或者支撑物靠着才行。

还有学校组织打预防针,自己都不忍心和家人张口要钱。

那种在同学面前的自卑感、失落感,他不想再让孩子尝一遍。

或许不能给孩子铺垫一个多么好的未来,但希望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不能再让孩子跟自己一样吃苦。

这种“补偿心理”让他愿意为孩子实现每一个愿望,哪怕只是一句不经意的话。

2:带孩子长见识,练社交

每次大小假期过后,孩子们都会围在一起讲讲自己去过的地方,经历的有趣的事情。

朋友说,自己家孩子比较内向,所以只要学校组织什么研学游啥的,不管多少钱他都会给孩子报名。

国内游每个学期也都会安排,这不听说孩子同学有去国外旅游的,自己也排除一切困难,抓紧给安排上了。

一来为了让孩子和同学之间有话可聊,练习一下社交。

二来,可以让孩子长长见识,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对于朋友的做法,浩源妈妈保留看法。

普通家庭的消费升级,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孩子

天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这无可厚非,当然,浩源妈妈也不否认,经常带孩子旅行,也确实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但这一切都最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允许的条件下,普通家庭的消费升级,结果可能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那样。

可能您会觉得浩源妈妈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可事实大部分确实如此。

1:经济压力

“说走就走的旅行”真的感觉特别不错,为孩子大方地报各种研学游、旅行、兴趣班等等,感觉也确实不错。

可以长见识、学技能,玩的也开心,但是看看卡里余额时,真的能一点儿也不心慌吗?

而这种经济上的焦虑,除了会影响生活,也会影响孩子。

2: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父母的初衷当然是为孩子好,但其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暗含其中,比如:

①孩子容易养成“爱攀比”的习惯

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一切和“钱”挂钩,影响孩子金钱观和世界观的建立。

②容易把孩子养成“白眼狼”

从小有求必应,孩子缺乏同理心,也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认为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当然。

没有责任心,更没有任何抗挫能力。

浩源妈妈觉得,让孩子见世面的方式有很多:

带孩子露营,去探索有趣神秘的大自然;

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自然保护区,增强归属感;

带孩子去图书馆,各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能激发孩子对不同领域的兴趣;

带孩子参加社区服务,带孩子看纪录片等等都是低成本见世面不错的选择。

让孩子长见识,不一定非要“砸锅卖铁”,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有面子,也不一定非要被迫“消费升级”,方法有很多,量力而行才好。

0 阅读:27

芸芸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