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4月,袁世凯开始大肆举借外债,做好了发动内战的充分准备,意欲消灭南方的革命力量。中山先生察觉袁世凯的真实面目,决定发动“二次革命”,大战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袁世凯总能找到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一针见血,毫不拖沓!
他不信什么理想追求,更不信什么规矩原则,他只有一个基本方向:要想让别人听话,那就给他想要的东西,或者给的比他要的还多!
尊重人性,尊重利益!
召集北洋军的主力将领,袁世凯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张勋:给大帅请安。
袁世凯:你看你们这是干什么呀你们,起来,起来起来起来,快起来,这都民国了,这些老规矩都不要讲了,起来。
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别管是什么时候,更不要问对方身居何位,领导永远都是领导,该讲的规矩一定要讲,该有的礼敬一定要有,袁世凯曾经是大帅,现今是总统,应该如何称呼?
称总统,人家是全体国人的总统;称大帅,他就只是北洋军的大帅;关系更进一步,范围划定区分,尤其是这个最需要北洋军出力的关键时刻,称呼大帅更是直戳袁世凯的肺管,甚慰袁世凯之心。
当然,袁世凯需要这些大佬们支持,那就必须拿出态度来表示亲近。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都是表演,只是表演而已!
然后,拉拢工作正式开启,袁世凯先来一波道歉,目的在于堵住大家的嘴:
你看我这个当大哥的,真是对不住你们,这国家没钱,别说军饷了,就连诸位弟兄也跟着我这个当大哥的受苦受累。
如果没有这句话,大家会怎么想?
平时没有军饷,甚至还要跟着吃苦受累;战事来了,你想起我们来了,你自己觉得合适吗?
有了这句话,嘴被堵上了,眼被蒙住了,想说的话没发话了,那就只能继续等着袁世凯怎么说!
这是民国以来借的第一笔外债,弟兄们先拿着,聊胜于无,算是我这个当大哥的,对弟兄们的一点心意。
为什么先有歉意,再有这笔犒赏?
先表示歉意,这笔钱就是弥补过往的疏于照顾;如果没有歉意,那么这笔钱就是单纯想要哄着大家卖命;目的不同,感情不同,能让大家接受的程度自然不同。
啥意思呢?
我给你们这笔钱,不是为了哄着你们率军出征,而是为了弥补我的错误,仅此而已!
再看袁世凯强调的关键:这是民国以来第一笔外债,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们,首先弥补的就是你们。
有了如此铺垫,袁世凯再有什么要求,谁还好意思拒绝?
所以,大家只能如此回应,必须如此回应:
大帅恩情,山高海深。
好了,既然大帅山高海深,既然大帅如此英明,那大帅再提什么要求,你们能不答应?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弟兄们,为国家建立功勋的时候又到了。
注意,就算是要求,袁世凯也能利用语言艺术的魅力,将“要求”转成“建立功勋”的机会,你们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整个国家,就问你们服不服吧?
如何建立功勋呢?
我现在算是看透了孙文和黄兴,他们这两个人除了捣乱就没别的本事,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绝不能以四万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听凭他们捣乱。
有人捣乱,不是冲我,而是冲着四万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你们说该怎么办?
闻听如此,谁还能有别的意见?
张勋到底久润江湖,首先给出了回应:
大帅,您说吧,怎么打。
主打一个态度端正,主打一个盲目听从!
其实,只要有了前面的“犒赏”,后面的语言操作便基本属于多余,就只是场面上的场面话而已,就只是一个借口或者理由罢了,不重要,压根就不重要!
面对南方革命党,袁世凯信心满满,因为他早就认真分析了中山先生所能掌握的武装力量:
江苏,安徽,江西,这三个省的都督是孙文的铁杆,孙文一旦下令,这三个省必然响应,至于武昌,说是他的革命圣地,黎元洪那个老狐狸不会听他的,最后,就是云南,蔡锷会不会反,也在两可之间。
三镇兵马,兵分五路,一路冲着江苏,一路冲着安徽,一路冲着江西,这是重点;另外两路,一路冲着武昌,就只是做做样子,黎元洪本就不愿出兵,再有一路兵马针对而来,黎元洪势必会被按在南昌;最后一路,冲着云南,提防情况不明的蔡锷。
至于剩余的省份,袁世凯只需要一招即可:
其他的十个省,用那玩意儿就能摆平他们,我这辈子,从来都把那玩意儿当成王八蛋,可是真要办起事来,就是那王八蛋比什么玩意都管用。
归根到底,还是人性和利益决定最后的结果,还是金钱开道,难题尽消。
或许,有人会说,难道真就没有丝毫追求吗?
难道,真就没有什么理想和愿景吗?
那好,我们就来看看理想和愿景的力量,看看中山先生最为信任和倚重的都督们,究竟给出了什么配合态度?
先生,目前为止,只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决意起兵。
最为铁杆的三个省份,仅有两省都督决议起兵,江苏都督程德全,战争尚未打响便乔装打扮逃出了城。
中山先生问了:
孙中山:其他省的国民党都督,他们在干什么?
黄克强:情况不太一样,多数都督说,他们都没有做好准备。
什么叫没做好准备?
推辞,借口,没有好处,谁愿意替别人卖命!
如果中山先生能够拿出一笔军饷,你再看各省都督的反应,会不会有所不同?
孙中山:汉民呢,他怎么说?
黄克强:胡汉民都督,从广东发来密电,说军权被陈炯明把持,军队他调遣不动。
胡汉民,中山先生的主要助手之一,铁杆中的铁杆,心腹中的心腹,就连如此关系都要给出如此回应,还能指望谁?
孙中山:蔡锷将军呢,他,他不会调不动军队吧!
黄克强:蔡将军的态度,我还是清楚的,我专门派人到昆明跟他谈过。
孙中山:他怎么说?
黄克强:民国初建,稳定第一。
孙中山:稳到袁世凯称帝。
蔡锷,时任云南都督,乃系南方最具实力的武装力量之一,深得中山先生之信任和倚重,但蔡锷将军明确反对“二次革命”,甚至多次建议袁世凯和黎元洪尽早扑灭各地武装动乱。
天下行省,仅有两省都督愿意出兵,而袁世凯早就布置好了五路强悍兵马,“二次革命”的结果如何,已经能够预见!
很快,段祺瑞便来汇报了具体的战况:
张勋来电说,江苏都督程德全,化妆成和尚,披着袈裟,敲着木鱼逃跑了。
江苏都督逃跑,中山先生同样选择了暂避锋芒,段祺瑞提议封锁全国口岸,防止中山先生出逃,但袁世凯却给出了这样的决定:
段祺瑞:我这就下一道命令,把全国的口岸都给封死。
袁世凯:还是开个口子的好。
段祺瑞:放了他。
袁世凯:这个人是块烫手的山芋,抓了他,那是杀也不是,放也不是,咱们不是给自己添乱吗,我现在总算明白了,当年这老佛爷对什么事都能举重若轻,唯一这心里放不下的,就是这孙文,到死也不放心。
毕竟有着极高的声望,真要杀了,袁世凯必将面对全体国人的声讨,甚至会逼着各省都督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袁世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最差的结果!
但对于袁世凯而言,中山先生始终都是眼中钉,肉中刺,不杀不足以平自己的怨愤,更无法给北洋军一个交代。
与其如此,那就莫不如放过!
只是,万一中山先生再来一次革命,再一次发动武装对抗,袁世凯还能不能抵挡得住,还真就不一定!
所以,放归放,但有条件:
还是发一道通缉令,给他定个叛匪的罪名,悬赏二十万现大洋。
要放过,还要通缉,如何才能实现?
你可以逃走啊,你可以离开国内啊。
只是,袁世凯真就那么好心,只想赶走中山先生?
乱世枭雄,何曾有过菩萨心肠!
袁世凯:再派个卒子过河,跟上他。
段祺瑞:不是说,不杀他吗?
袁世凯:我是说,我不杀他,可我没说不让他死。
杀,只是担心负面影响,但如果撇清自己的责任或者直接于国外暗杀,责任没了,影响没了,威胁更是能够一劳永逸地消失,袁世凯才是真正的江湖人行江湖事。
只是,没有了中山先生的制约,袁世凯到底走上了称帝的道路,到底挑战了国人的忍耐底线,到底挖坑埋了自己,到底将自己逼上了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