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第二十六讲:刘邦这么厉害的皇帝何以被官宣为痞子

嘤兀 2024-01-11 16:32:53

《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却把其先祖刘邦描绘成一个痞子。

汉武帝非但没有治司马迁大不敬之罪,还让这种书流行于世。

但伟人曾说过: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聊一聊?

1、刘邦的为人:

刘邦其余沛县,人称沛公,为人潇洒,豪气,好酒肉,好结交朋友。

这里可以看到,他身边有一群人,这群人到底是酒肉朋友还是群众基础呢?

看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刘邦以亭长身份押送徒役去骊山,很多徒役半路逃走,刘邦自知到骊山前人会跑光,就停下饮酒,趁夜色将所有徒役放走,准备自己逃亡山中,结果有十多个壮士追随刘邦。

要知道,当时的秦法十分严厉,这种行为无外乎是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别人逃脱服役。

由此可见,刘邦是一个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对别人肝胆相照的人,这种人聚集起来的人,更多的是群众基础。

但此事被司马迁一笔带过,倒是紧接着的大篇幅写的“斩白蛇”的故事,更加令人向往。

而且刘邦做事从事实出发,当年韩信问刘邦与项羽谁强谁弱时,刘邦实话实说,承认自己缺点:

信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如果换成别人,大多会因韩信的话,给他一个大不敬之罪!但刘邦非但没有责怪韩信,还让他统领三军。

因为刘邦的为人,让他身边聚集了很多仁人志士,而项羽则是表面对你非常客气,但很难给你物质上的奖励。所以陈平、韩信等人纷纷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让刘邦的高端人才,对项羽越来越成碾压之势!

这些内容在《史记》当中,虽然都会提及,但一般都会有一个更为离奇有趣的故事将其淹没。

比如韩信和刘邦的这段对话,就发生在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好像刘邦稀里糊涂地就把三军指挥权给出去了,跟闹着玩似的——您不觉得可疑吗?

2、看刘邦的战略军事才能:

刘邦对萧何极其信任,听取萧何建议,任命一个自己根本不熟悉的韩信做为军事总指挥。

韩信一路高歌猛进,平定魏、赵、燕、齐等地,让刘邦在战略上取得重大胜利。

从侧面看,如果刘邦没有军事才能,他会认可韩信吗?

再说一件事,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相传得到了传说中的《太公兵法》,跟别人讲其中奥义,谁也听不懂,只有刘邦一点就透,兵法上悟性之高,连张良也感叹:

沛公殆天授。

意思可以理解为,刘邦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原文是: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史记·留侯世家》

英布人称黥(qíng)布,汉初名将,官拜九江王、淮南王,是刘邦和项羽重点拉拢对象,他曾经说:

除了韩信、彭越和刘邦,其他人‘不足畏也’。

刘邦军事才能可见一斑,更不要说他的垓下之围,八面埋伏,四面楚歌了,逼得霸王项羽自刎乌江,一举平定天下!

若没有相当高的军事才能,刘邦如何战胜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项羽呢?

3、刘邦听信建议:

刚说了刘邦听萧何的建议,任命韩信作大将军。

刘邦攻入咸阳后,看到金银珠宝,美女佳丽不计其数,物质的巨大冲击,让刘邦刹那间迷失了自我:

他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

原文是: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史记·高祖本纪》

在迷失之中还能听从建议,这种人,能处!

再说一个关于大汉乃至中华民族传承的大事:

汉朝建立,在治理国家上刘邦以为武力取得的天下,不能用自己鄙夷的儒家思想来治理。

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也就是说:用武力夺取天下,还能用武力治理国家吗?

于是刘邦让陆贾写下先秦和大汉兴亡原因,刘邦每读一篇都满口称善。

刘邦因为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建议,让自己迅速成长,从公元前209年起兵到公元前202年,用了仅仅七八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巍巍大汉。

这么厉害的人,人们学了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搅乱大汉统治的因素,只有将其缺点放大,人们才能嬉笑中忽略他的伟大之处。

下期我们讲讲,这么伟大的汉朝,为什么选择黄老之说,又为什么转向儒家天下呢?

关注我,一起探寻文化之美。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