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草根春秋》汾中学习暨文化革命二第一次看见天安门

草根爱练剑 2024-11-06 01:53:48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们的大救星。

在20世纪特别是60年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颂歌,在那时候,在乡村,在城镇,每时每刻都有多多少少人在传唱着。但是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听起来就更不一样了。

天安门城楼

记得那是1966年11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行汾阳来北京大串联的红卫兵们,在我们住宿的北京机械学院,负责接待管理我们红卫兵的解放军同志带领下参观了天安门广场。

那天,我们是持红卫兵乘车证集体坐公交车去的天安门广场。一到天安门东侧下了公交车,远远地便听到了广场上大喇叭传出来东方红,太阳升的歌曲,巨大的声音,震撼心灵,同学们一个个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又跳又笑;我们来到了首都北京啦!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啦!随着大喇叭里传出来的东方红,太阳升的歌曲,我们也不禁跟着唱了起来。

随队的解放军同志也被我们感染了,也随着大喇叭里的音乐唱起来。

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首都北京,来到了魂梦缠绕的天安门广场,我们同学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奔向了金水桥,五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玉带似的横跨在天安门前面的金水河上,金水桥上雕刻的汉白玉石狮子栩栩如生,站在彩虹似的金水桥上。雄伟壮观的天安门近在眼前,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高高地挂在天安门城墙的正中间,金光闪闪的国徽挂在了天安门高高的二层城楼正中间,城楼两边分别挂着八个红彤彤的大红灯笼随风摇曳,一对雕刻精美绝伦的汉白玉华表分列在天安门金水桥前面。两对雕刻精美绝伦的石狮子分别威风凛凛地站在天安门前面金水桥的四个角上,数十面星光灿烂的五星红旗分别迎风飘荡在天安门城楼两边。

站在金水桥上朝南一望,巍峨壮观的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地耸立在广场的南面,广场东面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西边是宏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整个面积为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而天安门最初始建于明朝永乐15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改称天安门。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

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上覆黄琉璃瓦。正脊,垂脊末端有鸱吻和仙人走兽。楼内60根巨柱排列成行,成排的斗拱,大小梁枋天花藻井上绘有金龙彩画和各种吉祥图案。城楼正面有菱花格扇门三十六扇,油漆彩画,绚丽多姿。

明代浙派画家朱邦绘 图中为天安门建筑设计师蒯祥,背后为承天门(即天安门)

在当时,天安门是北京最高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着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加上正脊的鴟吻,通高三十三点七米。城楼宽九间,66米,进深五间,37米,面积达2000平方米,都是方砖铺地,一平如砥,城楼下有五个门,中间是正门,最大,供皇帝出入。其余依次缩小,供不同级别的官员出入。期间,天安门有几次不同程度的维修,最大的一次维修是在1969年12月15日开工,1970年5月1日竣工的那次修建。

旧时天安门广场

旧时天安门

北平解放初期的天安门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广场

同学们摸摸雕刻精美的石狮子,看看精美绝伦的华表,望一望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一个个兴奋异常,激动万分。在带队解放军排长的多次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走下了金水桥,然后到了广场南面,近距离观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下午6时,由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参加奠基。由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主持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历时六年,于1958年4月22日落成,并于同年5月1日揭幕。

而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林薇因夫妇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正中间,离天安门大约463米,离南面正阳门约440米,于故宫,天安门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纪念碑是一个方形建筑,整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占地3000平方米,分底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南北长61.54米,东西宽50.44米。

纪念碑下层弥座上,四周围分别镶嵌有八幅雕刻精美的汉白玉浮雕,主题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解放战争”。而在“渡江解放战争”的浮雕两侧又分别有两幅浮雕,浮雕高2米,长40.68米,雕刻有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100年来奋勇不屈,反帝反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回头再看纪念碑的碑身,碑心是由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吨的一块巨型花岗石雕筑而成。据说该石采自山东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刚开始采下来的荒石有300多吨重。经过多次加工,才成为一块重达60多吨自古罕见的碑心石。

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的正面;(也就是北面)由毛泽东题词镌刻的八个鎏金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的背面,也就是碑的南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碑文上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840年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中英战争,也就是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的开始。从那以后,中国就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三个阶段中,都有许多爱国志士的不屈斗争和壮烈牺牲。

碑的两侧装饰有用五星,松柏,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着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青。而且碑身的正文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以及背面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都是用阴文镌刻在花岗岩的石面上,然后再用中国传统的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整个碑文共用去黄金130余两。 整个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雕筑而成。显得巍峨壮观,庄严肃穆。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运输片段

同学们看了毛泽东主席遒劲有力的题字,以及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仔细地欣赏观看了每块浮雕,一个个都是感慨万千,心中激动不已,感觉到中华民族真正是一个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伟大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的,同时,也为千百年来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牺牲的许许多多爱国仁人志士祈祷。

仔细地参观完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我们才由带队的解放军排长率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安门广场,还是坐上了公交车回到了我们住宿的北京机械学院。

(附录)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始建于明朝。

元朝只是在首都建立起了一座皇城,真正的故宫的整体以及天安门直到永乐年间才开始修建。

1417年,朱棣开始召见能工巧匠,计划修建“承天门”,即天安门的前身。当时的工匠模仿南京的承天门,建造了一座宏大的木牌坊,并在其上悬挂匾额。

承天门就是最初的天安门的原始雏形了。在建成一年后,也就是1421年,在皇帝的命令下,明朝的首都正式迁往北京。1456年,承天门经历了一场雷击导致的大火,当时该建筑被焚毁,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关注,承天门也就没有及时重建。直到1465年,才又有工匠重新领命重建了承天门。这次重建,工匠们把原来的建筑加以扩大,形式上也由开始简单的牌坊,改制成了宫殿的式样。这也奠定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天安门的基本形式。

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该门被毁,在来年又被重建。

而它首次被命名为“天安门”,是在清朝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 清廷发布诏令,重新修缮承天门,并将其改名为天安门。

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秉承了“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外安内和”的新内涵。

例如,当时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都突出了一个“安”字。

之后在康熙年间,又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修缮。然而,这座见证了几个朝代变迁的建筑,在1900年的时候被侵略者炮轰并洗劫,饱受屈辱。

1914年5月,北洋政府官员朱启钤主持了旧都城改造计划。天安门前的千步廊被拆除,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

而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就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天下午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座。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泽东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即,毛泽东向全世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公告,接着举行盛大阅兵式。

1954年,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扩建。中华门(即清朝的大清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等建筑被拆除。之后,在广场中心位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两侧建起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属同一建筑内,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天安门广场原大清门的位置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此后的天安门广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了。

0 阅读:0

草根爱练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