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开闸泄洪,倒流广西后,求中国上游别开闸,我国反应亮了

普识百知说 2024-09-14 18:22:37

“老天爷这是要亡我越南啊!”在越南北部某处被洪水肆虐过的村庄里,一位老人对着一片狼藉的景象,绝望地哭喊着。房屋被冲垮,家畜被淹死,昔日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如今只剩下一片泥泞和漂浮的杂物,触目惊心。

镜头转向中越边境的中国广西崇左市。原本平静的街道,现在却成了“水帘洞”,浑浊的洪水在街道上肆意流淌,水位甚至淹没了路边的店铺招牌。一些居民匆忙收拾着简单的家当,涉水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脸上写满了惊慌和无奈。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洪水中竟然还夹杂着成群结队的鸭子,浩浩荡荡地“游”进了广西境内。

“越南这是把鸭子都冲到我们这儿来了?”有网友调侃道,“这是越南版的‘诺亚方舟’吧,不过这船好像翻了……”

这看似滑稽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跨境水危机。而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2024年9月初肆虐中越两国的台风“摩羯”。

台风“摩羯”登陆后,中越两国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的侵袭。然而,当中国正在全力以赴抗击台风带来的自然灾害时,一场人为的“洪水”却悄无声息地从越南涌入了广西边境。

这场跨境水危机,将中越两国长久以来在跨境水资源管理上的矛盾和博弈,再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左江,这条发源于中国广西境内,最终汇入越南红河的跨境河流,本是连接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如今却成了两国水资源争夺的焦点,更成为了此次跨境水危机的导火索。

台风“摩羯”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左江流域水位迅速上涨。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越南在未与中国进行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擅自打开了位于左江上游的水库闸门,将洪水倾泻而下。

滚滚洪水,裹挟着泥沙和杂物,沿着左江河道奔涌而下,直接冲击了位于下游的中国广西边境地区。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等地首当其冲,大片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交通中断,通讯受阻,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了严重威胁。

“越南这是在干嘛?我们这边都被淹了,他们怎么一声不吭就泄洪了?”一位家住广西崇左的居民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地质问道。

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和中国方面的质疑,越南方面却显得异常沉默,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泄洪是为了缓解上游的防洪压力,并声称已经提前通知了中方。

然而,这种说法很快就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打脸”。毛宁指出,越南方面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中方从未收到过越方关于在左江上游泄洪的任何通知。

“越南在左江上游泄洪,完全是单方面的行动,没有与中方进行任何沟通协商,这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毛宁在记者会上严肃地表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越南第一次在跨境水资源管理上“任性妄为”了。多年来,越南一直在左江上游修建水坝、水库等水利设施,试图将左江的水资源“据为己有”。为了满足自身用水需求,越南经常在上游拦蓄河水,导致下游中国广西地区出现旱情,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而每当雨季来临,越南又担心上游水库泄洪会危及自身安全,便不顾下游中国人民的安危,擅自开闸泄洪,将洪水灾害转嫁到中国境内。

这种“旱季拦水、雨季泄洪”的“双标”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中越两国之间的互信,为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果说左江泄洪事件是越南单方面“甩锅”给中国的“无妄之灾”,那么发生在红河流域的水资源争端,则更像是一场双方各执一词的“罗生门”。

红河,这条发源于中国云南,流经越南北部最终注入南海的国际河流,是中越两国重要的水资源来源。然而,围绕着红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中越两国之间的博弈和摩擦从未停止过。

此次台风“摩羯”登陆后,越南北部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红河流域水位迅速上涨,多地发生溃堤,越南首都河内也面临着被洪水淹没的风险。

面对严峻的灾情,越南政府一方面紧急动员军队和民众抗洪抢险,另一方面则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9月9日,越南外交部通过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向中国提出请求,要求中国在抗洪问题上和越南密切配合,不要在红河的支流盘龙江上泄洪。

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氏秋姮在9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在未与越南进行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于9月9日在盘龙江开闸泄洪,导致红河下游水位暴涨,加剧了越南北部的洪涝灾害。

黎氏秋姮还声称,越南政府已经多次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表达了对盘龙江泄洪的关切,但中方并没有理会越方的请求,一意孤行地进行了泄洪。

越南媒体也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指责中国“在越南遭遇洪灾时落井下石”,并称中国此举“严重损害了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

一时间,中国“在红河支流泄洪加剧越南洪灾”的消息,成为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也让中越两国的关系再次陷入紧张。

然而,就在国际舆论纷纷指责中国“不仗义”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却在9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对越南方面的指责进行了正面回应。

“越南方面的说法完全是不属实的。”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义正言辞地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越两国在跨境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合作,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与越方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毛宁指出,为了帮助越南应对台风“摩羯”带来的洪涝灾害,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红河上游的元江流域实施拦洪蓄水,并将泄洪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毛宁还透露,中方在9月9日进行盘龙江泄洪之前,已经提前通知了越方,并根据越方的实际情况,将原定的泄洪量从每秒250立方米降低到了每秒200立方米。

“中国政府始终认为,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毛宁在记者会上强调,“我们希望越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好红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

中国外交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和图片资料,也证实了中方在红河流域抗洪救灾中做出的努力。据统计,为了缓解越南北部的洪涝灾害,中国在红河上游的元江流域共拦蓄洪水超过10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越南北部的防洪压力。

然而,面对中国方面摆出的“实锤”,越南方面却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越南外交部官网上关于此次红河流域洪水的报道中,只字未提中国在盘龙江泄洪一事,就好像这件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场中越两国在红河流域的水资源争端,最终以一种“罗生门”式的结局收场。双方各执一词,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天知晓。

左江和红河的跨境水危机,只是近年来中越两国在水资源问题上博弈的一个缩影。事实上, 在更广阔的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中越两国之间的水资源争夺,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并演变成了错综复杂的地区和国际问题。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最终注入南海。这条东南亚的“母亲河”, 孕育了沿岸国家悠久的文明和繁荣的经济,同时也成为了各国之间争夺水资源的“战场”。

对于中国来说,澜沧江是重要的水力资源基地。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在澜沧江上游修建了一系列水电站,并计划建设更多。

然而,中国在澜沧江上游的水电开发项目,却引起了下游湄公河沿岸国家的担忧。这些国家认为,中国的水电站建设会影响湄公河的水量和水质,进而威胁到下游国家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为了制衡中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开发上的主导权,越南联合老挝、柬埔寨和泰国,于 1995 年成立了湄公河委员会 (MRC)。该组织旨在协调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并对中国的水电开发项目进行监督。

然而,由于中国并非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该组织的决议对中国并不具有约束力。此外,湄公河委员会内部也存在着分歧和矛盾,例如越南和泰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竞争关系,就使得该组织难以形成统一的立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水资源压力日益加剧,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争夺,已经从双边问题演变成了地区和国际问题,甚至引发了地缘政治的博弈。

一些西方国家和媒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断炒作中国在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开发问题,试图挑拨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国家的关系,并借机扩大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例如,2019 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 发布了一份报告,指责中国在澜沧江的水电站建设导致湄公河下游出现旱灾。该报告还声称,中国利用对湄公河水资源的控制,来对下游国家施加政治影响力。

然而,该报告的结论却遭到了一些国际水资源专家的质疑。他们指出,2019 年湄公河流域出现的旱灾,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降雨量减少,与中国的水电站建设没有直接关系。

事实上,为了回应下游国家的关切,中国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的合作管理。

2015 年,中国与湄公河委员会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协议》,承诺与下游国家分享水文信息,并共同应对洪水和干旱等灾害。

中国还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建设,并向湄公河委员会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援助。此外,中国还与湄公河沿岸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水资源合作项目,例如水资源管理技术培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完全消除下游国家的疑虑。一些国家仍然担心,中国的水电开发项目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

从左江、红河到澜沧江-湄公河,中越两国在跨境水资源管理上遭遇的困境和挑战,折射出的是地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博弈。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跨境水资源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和复杂。

面对共同的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渡“水火”。

对于中越两国而言, 作为山水相连的邻邦, 更应该加强沟通, 增进互信, 建立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跨境水资源合作机制, 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首先,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中越两国应该加强水文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和 drought 预警系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减少损失。

**其次, 加强联合监测和评估。** 中越两国可以建立联合专家组, 对跨境河流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三, 完善应急联动机制。** 中越两国应该建立跨境水资源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机制, 定期举行联合演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四, 推动水资源开发的互利共赢。** 中越两国应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加强合作, 探索共建水利基础设施、 联合开发水电资源等合作模式, 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 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 中越两国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 科研机构、 企业等开展水资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相互了解, 增进共识。

跨境水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中越两国以及所有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 才能找到一条既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又能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 2022 年 7 月举行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澜湄合作是地区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 致力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缩小发展差距, 增进人民福祉, 构建更加紧密的澜湄命运共同体。”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澜沧江-湄公河这条东南亚的“母亲河”, 将成为连接中越两国和地区国家友谊与合作的纽带, 而不是引发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

参考资料:

外交部:中越双方正在就防汛抗洪合作保持着密切良好的沟通

中越边境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中方表态

台风“摩羯”重创越南北部,基础设施遭破坏“电荒”雪上加霜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0 阅读:10

普识百知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