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于3月17日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递交加入书,正式加入《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该协定于4月16日对中国生效。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81个已加入的国家和组织翘首以待,期待与中国共同推进全球渔业治理,而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却因此陷入紧张。
《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制定,是全球渔业治理和打击非法捕捞领域极为重要的国际文书。截至4月15日,已有81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该协定。该协定旨在通过有效实施港口国措施,阻止非法捕捞的渔获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确保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得到长期养护与可持续利用。非法、不报告、不管制的捕鱼行为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威胁全球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因这类非法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联合国(资料图)
中国加入这一协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审慎评估。在国内,多部门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调研,逐步构建起以《渔业法》为核心,《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为配套的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渔船监管机制,加大了对非法捕捞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中国依据双边渔业合作协议或安排,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边境水域执法合作,为加入协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加入协定,是中国积极履行港口国义务的切实行动,彰显了中国坚决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坚定决心。
长期以来,中国在全球渔业合作领域成果斐然。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渔业合作协议,与40多个国家开展了政府间或民间合作,并加入了9个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参与的涉渔多边国际组织多达30多个。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全球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捕鱼业(资料图)
中国加入协定,对部分国家产生了明显冲击,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的紧张情绪尤为显著。在非法捕捞问题上,日本和韩国渔民时有不良记录。以日本为例,曾多次被曝光在北太平洋公海等区域违反国际渔业规则,进行非法捕捞作业。韩国渔民在与周边国家存在渔业争议的海域,也频繁出现越界捕捞等行为。
菲律宾的情况更为复杂。在南海地区,菲律宾渔民不仅存在非法捕捞行为,其政府还在背后推波助澜,将渔业问题政治化。菲律宾船只时常闯入中国南沙群岛等海域进行非法捕捞,严重侵犯中国的渔业权益和海洋主权。菲律宾政府一方面纵容本国渔民的非法行为,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场恶意抹黑中国,妄图混淆视听。中国海警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多次为遇险的菲律宾船只提供帮助,然而菲律宾方面不仅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行挑衅。
捕鱼业(资料图)
中国加入《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将在全球渔业治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将与其他缔约国紧密协作,加强对港口的监管力度,对非法捕捞行为形成更为强大的威慑力。通过严格执行协定规定,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将更难进入市场,从经济层面斩断非法捕捞产业链。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还将推动全球渔业朝着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渔业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那些长期从事非法捕捞、破坏国际渔业秩序的国家,必然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而遵守规则、积极合作的国家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