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海军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远航,彻底打开了我国海军走向世界的新篇章。这次远航并不是单纯的“出门溜达”,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两艘军舰从上海吴淞军港启航,开始了对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访问,我们海军逐渐走上国际。那时候的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热潮中,经济正在飞速崛起,海军的作用也变得愈发重要。1985年11月16日,上海吴淞军港,海面上波光粼粼。两艘军舰静静地停泊在港口,战士们整装待发,神情坚毅,脸上带着兴奋与期待。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舰队缓缓启航,驶向浩瀚的大海。那时候的中国,还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很多事物正在改变,海上力量的崛起也悄然成型。两艘军舰的出发,代表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新一步。战士们那时正满怀期待,他们站在舰艇甲板上,目光坚定,胸膛挺直。随著汽笛响起,舰队驶向大海,踏上了前往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征途。这次远航并不仅仅是为了到某个国家“打个卡”,它也让我国海军与多个国家的海军展开了友好的互动。一路上,我们与不少国家的舰艇擦肩而过,有的海军舰艇主动向我们示好,表达友谊。特别是在马六甲海峡与澳大利亚海军的“奥赖恩”号潜艇相遇时,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体现了两国之间的信任和友好。两个国家的海军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碰面,竟然能做到彼此的尊重和友好互动,这种场面可不是每一天都会有的。有一次,中国军舰与印度海军的“戈达瓦里号”护卫舰发生了紧张的近距离盘问。那时,双方误会了对方的意图,气氛有点僵硬。但令人欣慰的是,印度海军舰长最终主动联系了中国舰队,解释了误会,并诚邀中国海军未来访问孟买。来到巴基斯坦,中国军舰的到访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巴基斯坦人民不仅为我们军舰提供了周到的接待,还带领舰员们参观了军事设施、学校和文化场所。通过这次交流,战士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还体验了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这趟旅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回程时,军舰刚刚驶过马六甲海峡,突然遇到了强烈的11级台风!在这场狂风巨浪面前,“132舰”可谓是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作为编队中的主力驱逐舰,它本身体型较小,抵抗海上恶劣环境的能力也稍逊一筹。连续在台风中航行,舰体的重量骤降,船只失去了平衡。此时,指挥部作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为“132舰”进行油水补给!通过标枪炮发射缆绳,再拉取油水管进行补给。现场的船员们为了救援,几乎拼尽全力,大家紧密合作,终于成功地克服了这次危机,成功带着舰艇脱险。
回国后,维修人员对“132舰”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舰艇上有9处裂缝,还有损坏的桅杆和天线。这些裂缝和损伤,提醒我们海上航行的艰难与无情,提醒我们每一次任务的背后,都是无数舰员的辛劳与牺牲。只有经历过风浪,才能在未来的航行中更加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