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饲料大王首富变“首负”:欠了上千亿,一年光利息就要18亿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1-22 11:37:06

曾经,刘永好这个名字,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牢牢地占据着四川首富的宝座长达21年之久。

从1999年到2020年,他以“饲料大王”的身份,稳坐财富的巅峰,成为无数创业者仰望的标杆。

然而,商业的舞台永远充满着变数,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强者。

2021年,另一位“刘”姓企业家——刘汉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摘取了四川首富的桂冠,至今依然稳坐钓鱼台。

这位新晋首富并非来自传统的猪饲料行业,而是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光伏产业——的卓越表现,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与此同时,刘永好这位曾经的“常胜将军”,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积极进军养猪行业,试图在新的领域再创辉煌,却不幸遭遇了猪肉价格的周期性低迷。

巨额的投资,换来的却是连年的亏损,以及高达千亿的负债。

刘永好的创业故事,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那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

年轻的刘永好毕业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所学的工科专业赋予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实干精神。

他对于电子产品的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使他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电子专家”,经常帮助村民修理和组装电子设备。

这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创业的种子在刘永好心中萌芽。

然而,最初的尝试却遭遇了挫折。他提出的创业想法,被当时的领导否决,初生的梦想几乎被扼杀在摇篮里。

但刘永好并没有放弃,他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1982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个体经济的浪潮开始涌动。

刘永好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机遇,与三位兄弟共同创办了“育新良种场”,正式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

最初,他们尝试种植蔬菜,但由于农村土地分散,难以规模化经营,这个计划不得不搁浅。

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中,他们发现了鹌鹑养殖的巨大潜力。

当时的鹌鹑养殖市场存在技术落后、成本高、效益差等问题,刘永好和兄弟们决定成立科研小组,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等先进技术,对鹌鹑养殖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最终培育出了产蛋率高达80%的良种鹌鹑,并配制出高产饲料。

1986年,他们的鹌鹑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年产量达到15万只,鹌鹑蛋畅销全国,甚至远销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刘永好兄弟四人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名副其实的“鹌鹑大王”,并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0万元。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鹌鹑大王”的美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鹌鹑养殖规模的扩大,市场供过于求,利润开始下滑。

面对困境,刘永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力。

他并没有固守鹌鹑养殖,而是迅速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饲料行业。

1986年9月,刘永好在广东采购时,偶然发现深圳正大康地饲料厂的猪饲料销售异常火爆。

这让他意识到,饲料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回到四川后,他立即与兄弟们商议,决定进军饲料市场。

他们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进行配套的设计和制作,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中国第一个国产乳猪饲料,并将厂名更改为“新津希望饲料厂”。

1987年,第一批希望牌乳猪饲料正式问世,并获得了国家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刘永好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改进产品配方,提高产品质量。

1989年,他投资200多万元,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建立饲料研究所,总投入近400万元用于新型饲料的研发。

在刘永好的带领下,希望牌饲料的销量一路飙升,1990年产量增长了12倍,达到6万吨;1991年达到10万吨;1992年更是达到了25万吨。

1995年,希望集团年产值达到15亿元,饲料产量突破100万吨,拥有28家下属企业,产品远销俄罗斯、越南、韩国等海外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之一。

刘永好也因此坐稳了四川首富的宝座。

从电子产品组装到鹌鹑养殖,再到饲料生产,刘永好展现了超前的商业意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他总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开拓创新,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然而,正如一句古话所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刘永好以饲料起家,深知“饲料”和“养猪”之间的紧密联系。

既然自身拥有优质的饲料资源,为何不直接进军养猪行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呢?

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战略延伸,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于是,刘永好果断地将触角伸向了养猪领域,成立专门的子公司,开始了他的养猪“豪赌”。

猪肉价格的波动,与民生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养猪企业的盈亏。

近年来,猪肉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给养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前两年,受疫情和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一度飙升至每斤四五十元,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高额利润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导致生猪产能快速扩张,市场供大于求,猪肉价格又迅速回落到十几二十元的低位。

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让许多养猪企业措手不及,也让刘永好的养猪业务陷入了困境。

刘永好在养猪业务上的投入不断加码。

2019年,新希望的生猪出栏量仅为355万头,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400万头。

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资产规模的膨胀,从640亿增长到1367亿。

然而,与资产一同增长的,还有巨额的负债。截至2022年,新希望的负债已逼近千亿,一年仅利息支出就高达18亿。

如此庞大的负债规模,不禁让人担忧新希望的未来。这是否意味着刘永好的企业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

答案并非如此简单。负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并非都是坏事,关键要看负债的结构和用途。

新希望的负债,并非都是高息的借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应付账款、薪酬等周转性负债,这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正常产生的。

只要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这些负债并不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当前的猪肉市场,对于养猪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残酷的“耐力赛”。

只有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熬过漫长的低价期,最终成为市场的赢家。

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关键在于控制供应量。

当竞争对手逐渐被淘汰出局,市场供需关系重新平衡,养猪业务的盈利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尽管养猪业务面临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刘永好的商业帝国已经摇摇欲坠。

除了“饲料大王”和“养猪大户”的身份之外,刘永好还是一位精明的投资者,他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布局和丰富的金融资产,这些才是他真正的底牌。

新希望控股集团,才是刘永好商业帝国的真正核心。

除了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之外,新希望控股还拥有新希望集团和新希望投资集团,业务涵盖乳业、地产、化工、投资等多个领域。

根据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新希望控股的营收高达414亿美元,约合3000亿人民币。

这意味着,新希望六和仅仅是刘永好商业版图的冰山一角。

在投资领域,刘永好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对民生银行的投资。

1996年,民生银行由59家企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新希望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许多发起人已经退出,但刘永好始终坚持增持民生银行的股份。

目前,新希望六和是民生银行的第四大股东,刘永好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持股比例为4.18%,每年都能获得3-5亿元的分红。

据统计,民生银行A股累计分红已超过1000亿元,刘永好从中获得的分红已经超过40亿元,而他当初的投资仅为1.5亿元。

此外,刘永好目前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价值也高达70亿元,投资回报率相当惊人。

除了民生银行之外,刘永好还投资了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兴源环境、新乳业、飞马国际、新希望服务、华融化学等。

这些多元化的投资,不仅为刘永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他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风险分散能力。

如今,刘永好面临着新的挑战。

养猪业务的巨额负债,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刘永好的未来,取决于他如何平衡实业发展与资本运作,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他能否再次创造奇迹,续写他的商业传奇?让我们拭目以待。

的智慧和勇气,他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信息来源: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不怕卷不躺平,遇到困难就去面对

中国经济周刊2024-03-11

刘永好:三大举措修复新希望六和资产负债表

新京报2024-03-0115:11

18 阅读:12153

评论列表

无聊上网玩玩

无聊上网玩玩

12
2025-01-22 20:19

一个领工薪的人,去担心这些顶级富豪外债?就算他真的倒了,他还有几个兄弟一样是四川顶级富豪,保他今生衣食无扰不成问题。就像他姐一样,在古家村那修栋大别墅,每天转转跳下广场舞就过一天。

就是 回复 01-22 21:12
人家现在不是农民了

用户61xxx72

用户61xxx72

7
2025-01-22 22:56

盲目扩张必定失败

用户44xxx01

用户44xxx01

3
2025-01-22 20:26

老话说的好,家产千万,带毛的不算。搞什么也不能搞养殖,风险太大了。你喜欢猪,找人买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自己养呢?学学人家双汇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0xxx31

用户10xxx31

2
2025-01-23 00:07

几百亿上千亿资产的大佬 ,就是破产了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没有几千万资产的人没资格嘲笑人家的。

田园

田园

1
2025-01-22 23:36

猪饲料,让多少人富裕的同时,又让多少人身体安康?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1
2025-01-22 20:56

享受了波澜壮阔![笑着哭][笑着哭]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