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四季豆防风,防风林建设方案,乔灌木搭配法,抵御8级风
前些日子,网友“山风农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儿。他家在山区,种了一大片四季豆,原本满心欢喜盼着丰收,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大片豆苗吹得东倒西歪,甚至有些直接被连根拔起。他心痛不已地说:“辛辛苦苦几个月的劳作,就因为这大风,全白费了。”
这件事让我深受触动,山区的农业生产常常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风灾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要抵御强风,建设防风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详细聊聊山地四季豆防风的防风林建设方案,重点讲讲乔灌木搭配法,看看如何通过合理搭配让防风林抵御8级风。
首先,我们来看看普通无防风措施的山地在遭遇强风时,四季豆种植区的惨状。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当风速达到8级时,也就是每秒17.2 - 20.7米的速度,无防护的四季豆幼苗可能有超过80%会出现倒伏、折断等情况,成株的四季度豆也会至少有50%出现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这主要是因为四季豆植株相对比较纤细,根系较浅,抗风能力较弱,在强劲的风力作用下很容易被吹倒。
而在一些有合理防风林建设的山地,情况则大不相同。这些地区种植的四季豆,即使遭遇8级风,幼苗倒伏率也能控制在10%以内,成株倒伏率不超过20%,大大保障了四季豆的种植收益。
那么,什么样的乔灌木搭配法能起到这么好的效果呢?
在乔木的选择上,我们要优先考虑那些根系发达、树冠高大且密集的品种。比如马尾松,它的树冠呈圆锥形,能够有效地分散气流。据实验测定,一排成年马尾松林,在8级风经过时,风速能够降低到9 - 12米/秒左右,降低幅度可达30% - 40%。还有杨树,它的树干笔直,树冠较为宽大,同样能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
在灌木的选择方面,可以选用金银花、金银木等品种。金银花属于藤本灌木,枝叶较为密集,它们相互交错,能够进一步提高防风效果。金银木的枝叶繁茂,对地面的覆盖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风力。
接下来说一下乔灌木的搭配方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带状搭配”的方法。比如,每隔2 - 3米种植一棵马尾松作为乔木,形成主要的防风屏障。在马尾松之间间隔1 - 1.5米种植一排金银花或者金银木等灌木。这种搭配方式的优势在于,乔木形成的高大防护层能够阻挡大部分的强劲风力,灌木则可以在乔木林带的下方进一步分散和削弱漏过的风力。
从高度上来看,乔木的高度要高于灌木。一般马尾松等乔木种植2 - 3年后就能长到3 - 5米高,形成一定的上层防护。而金银花等灌木在种植同年就能长到1 - 1.5米高,后续生长速度也较快,能和乔木协同作用。而且不同高度的防护层对不同高度的四季豆植株都有保护作用,能全方位抵御强风。
除了乔灌木的选择和搭配,防风林的布局也很重要。防风林不应是孤立的,而是要形成网络状布局。比如,可以沿着山地的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道这样的乔灌林带。这样的布局方式可以让防风林发挥最大的作用,因为风在遇到多道防护林带时,风力会不断被削弱。
从经济的成本投入方面来看,马尾松的成本相对较低,一般一棵幼苗成本在1 - 2元左右,种植成本加上施肥养护等一年大约需要3 - 5元。杨树幼苗成本可能在2 - 3元,一年综合成本4 - 6元。金银花幼苗1元/株左右,加上养护一年成本约2元,金银木幼苗成本1.5元/株,一年养护成本约2.5元。按照上述的种植密度,每平方公里的防风林建设初期投资在2000 - 3000元左右,后续每年的养护成本约1000 - 1500元。
从长期的收益来看,防风林建设带来的收益是显著的。以之前提到的“山风农夫”遇到的情况为例,如果有这样的防风林保护,原本可能一年亏损的四季豆种植,就会扭亏为盈。而且,防风林除了防风,还能起到保持水土等其他生态效益。据研究,这样的乔灌林带一年能够减少水土流失量0.01 - 0.03立方米/平方米。
当然,防风林建设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病虫害的防治,乔灌木混栽可能会使病虫害的种类增加。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有松材线虫病,如果在防风林建设初期就做好监测,定期进行检查,发现病树及时处理,就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金银花容易出现蚜虫危害,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如放养瓢虫等益虫,就能在不使用大量农药的情况下控制蚜虫。
再就是要根据当地的风向规律来调整防风林的角度。如果当地常年盛行东北风,那么在布局防风林时,可以尽量让林带的长边呈南北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阻挡风力。
山地四季豆防风的防风林建设,采用乔灌木搭配法,只要选对树种、合理布局、注意相关问题,是能够有效地抵御8级风的。这不仅能够保障四季豆等农作物的生产,还能改善山区的生态环境。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分享,能让更多山区的农业生产者受益,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