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人”和“e 人”是网络用语,分别对应 MBTI 人格测试中的内向型(introverted)和外向型(extroverted)。如今已成为年轻人社交开场白,如“你是 i 人还是 e 人?”。前段时间,某餐饮连锁店将客人等位区划分为“i 人”区和“e 人”区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一时间登顶各大平台热搜。网友无语道“吃个火锅还要分 i 人 e 人?”那么“i 人 e 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i 人”与“e 人”源自近来很受年轻人欢迎的人格类型指标“MBTI”,这是一个人格类型理论模型,从“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和“生活方式”四个维度进行测试和区分,从而划分出 16 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其中,i 和 e 代表着“注意力方向”的两个倾向,即内向内倾(i)和外向外倾(e)。“i 人”就指性格内敛的人,如同“社恐”的人喜欢独处不喜欢社交,即使在社交场合,也会自己坐在角落。“e 人”指性格外向的人,如同“社牛”的人喜欢与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互动、交流、打交道。
二、“i 人”与“e 人”的行为表现差异“e 人”在社交场合活跃,如才艺展示时带动气氛,是社交达人,随时随地进入 party 状态。代表人物刘嘉玲。刘嘉玲性格外向健谈,是典型的“e 人”代表,她在社交场合中与谁都能聊起来,走到哪里都仿佛自带光芒,随时可以开启一场热闹的派对。比如在与梁朝伟一同参加迈阿密国际巡回表演赛香港站时,她能轻松地与贝克汉姆寒暄并合影,将社交属性拉满。出席活动时,她也总是游刃有余地占据着中心位置,把 C 位留给自己,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和风采。
“i 人”在社交场合拘谨,如小男孩才艺展示时不知所措,梁朝伟在日本滑雪三十年不学日语避免与人交流。梁朝伟就是娱乐圈最知名的“i 人”,他极度社恐,在社交场合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比如坐飞机时,他甚至会买 6 个位置,只为避免被打扰。出席活动时,他虽然气场十足,但每次都牢牢跟紧老婆刘嘉玲,不喜欢交际。在与刘嘉玲同台时,他总是习惯性地把社交的任务交给刘嘉玲,自己则默默地站在一旁。
(二)获取能量方式“i 人”喜欢沉浸式独处,如玩游戏、看电影、逛书店、旅行、发呆、睡觉等,从内部获取能量。“i 人”倾向于把精力投入内心世界,更愿意通过独处获得能量。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个人玩游戏、看电影、逛书店等方式来放松自己。“i 人”多思,在独处的过程中,他们会深入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护自己的脾气。
“e 人”是社交达人,在桌游、派对等社交活动中获取能量,环境越 social 越有活力。“e 人”倾向于把精力投入外在世界,更愿意通过社交获得能量。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热情有活力,喜欢群体一起活动。“e 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为了取得成功,常常会通过与人交流、喝酒吃饭等社交方式来开导思路想办法,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在社交活动中,他们充满朝气、积极主动,享受与他人互动带来的快乐和能量。
三、“i 人”与“e 人”的本质区别在“i 人”和“e 人”的世界里,自信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调查发现,越自信的人越具备“e”的特质,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放松,相信自己会被别人喜欢,也因此更愿意社交。而“i 人”很多自信程度比较低,就像在“i - e 界”有个词叫“有 e 心没 e 胆”,很多“i 人”想变得外向,但往往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例如,一些人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会犹豫不决,不敢主动与人交流,这可能就是自信不足的表现。
(二)自尊调节方式“i 人”习惯用内省方式调节自尊,自我反思、分析思考,易造成内耗。当遇到事情或问题时,“i 人”善于自我反思,会反复咀嚼事件,试图把事情思考清楚。然而,这种方式很多时候可能会导致内耗,成为“i 人”痛苦的来源之一。
“e 人”通过外界良好反馈调节自尊,重新信任自己。“e 人”在感到疲惫、心力交瘁时,可以通过外界与他们沟通互动,感受到他人的良好反馈来调节自尊。他们在社交场合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从他人的回应中获得能量,重新树立自信。
(三)共情能力“i 人”是很好的倾听者,很会安慰和共情他人,但在社交中过分重视别人感受,易疲倦。“i 人”通常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在社交中努力去倾听、理解和共情别人。他们就像友好且安静的倾听者,能够给予他人温暖和支持。然而,这种过分重视别人感受的行为也容易让他们感到疲倦。
“e 人”在社交时更自我。“e 人”在社交时往往更自我,他们更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种差异也造成了“i 人”和“e 人”本质上的区别。
四、“i 人”能否变成“e 人”部分“i 人”自我接受度较低,渴望变成“e 人”,于是尝试各种方法进行调整,但往往效果不佳。例如,一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努力强迫自己主动与人交流,却常常感到不自在,甚至更加紧张和焦虑。
然而,每个人格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i 人”喜欢独处,能够在独处中深入思考、获取能量,这是他们的优势。而“e 人”善于社交,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充满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i 人”就不好。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爱你的人自会靠拢。如果我们强行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不仅会让自己感到疲惫,还可能失去自己的独特魅力。真正欣赏我们的人,会喜欢我们原本的样子。
所以,无论是“i 人”还是“e 人”,都应该勇敢地做自己,以最舒服的方式生活。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试图改变自己的人格类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