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率叛军打响永兴之战,直接打断八旗军脊梁,斩41名八旗将佐

雪月下盛京 2023-02-17 18:14:04

自古以来,皇帝与藩王之间都维系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藩王一般都是对国家有功之臣或是未能继承皇位的皇子,在这些藩王中不乏与先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他们在自己划分的土地上根据皇帝制定的政策进行治理,这样看起来他们就像当今的省长一样,但是,相比于现在的省长,藩王的权力就要大上许多。

这些藩王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势力不断壮大,有时就会威胁到皇帝手中的中央集权,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为削藩而苦恼。

在清朝曾经就因为不当的削藩导致了一场藩王的叛乱,吴三桂带领叛军永兴一战直接怒斩清朝41名将佐,打断了八旗军的脊梁。

康熙削藩

永兴之战是三藩之乱中的一次战役,而三藩之乱的爆发还要从康熙皇帝削三藩说起。

清朝初期,藩王势力强大,在顺治皇帝驾崩时,藩王吴三桂曾经带领重兵北上祭祀,这也让原本就对藩王造反提心吊胆的清政府警铃大作。

这次吴三桂虽然挂着祭奠先王的名头,但是他身边有大军相伴,清政府怕他起兵造反,甚至连城门都没让他进,只让他在城外搭一个棚子进行悼念,只要礼仪尽到便可离去。

清政府的这一系列行为其实也引起了吴三桂的注意,他心中猜测皇帝大概是觉得自己手中的兵权已经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于是他便伺机进行一番试探。

康熙六年时,吴三桂谎称自己眼睛出了问题,想要解除管理云贵两省的职务,康熙皇帝一听自然欣然答应,马上将这个职务安排给了其他人。但是,云贵两地的官员对吴三桂是有感情的。

云贵总督卞三元等人多次向康熙提出请求,要求还让吴三桂来管理云贵地区的事务,不过康熙却都以吴三桂身体抱病为理由回绝。

此时,对于康熙皇帝对藩国的看法,吴三桂心里已经有谱了,他也知道,未来清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削弱他的势力,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清政府压根没想留下藩国。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发诏令,要求天下所有的藩国撤离,这让同为藩王的吴三桂与耿精忠十分不安。但是此时清政府大权在握,想要撼动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两个藩国还是选择小心试探朝廷的意思。

同年7月,吴三桂与耿精忠先后向朝廷提出撤兵的请求,这在朝廷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一些官员认为就应该借此机会让这些藩王移的越远越好,但也有不少官员认为三藩的位置不能移动。

最终,康熙皇帝认为三藩势力强大,但吴三桂的儿子还是耿精忠的弟弟都还在京城,这二人必不敢发动叛乱,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让这二人转移到山海关之外。

三藩之乱

吴三桂与耿精忠请求迁移藩国自然并非本意,他们只是想借机试探一下朝廷对他们的态度,可这一试探下来,吴三桂与耿精忠心都凉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吴三桂第一次试探朝廷了,前文提到,吴三桂曾经就用云贵地区的管理权探触过清政府的态度。

当时清政府十分爽快的收回了云贵两地的管理权,从清政府这毫不含糊的行为中,吴三桂其实应该多少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真实想法。

可谁能想到,这个平日里杀伐果断的将领却对清政府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希望清政府能够将自己作为一个特例留在身边。

但是,这一次的试探让吴三桂彻底放弃了自己对清政府的幻想,他明白清政府下达削藩的命令就是冲着藩王来的,而自己也位列其中。

吴三桂怎么可能愿意轻易的将自己辛苦多年积攒下来的势力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被清政府拿走,于是,在清政府下达撤藩的命令后,吴三桂便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密谋起义。他在暗中购置了不少兵马,疯狂的囤积兵力。

为了不让自己叛乱的风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吴三桂还下令一切命令不得邮寄传递,而且所有人都只许进,不许出。

清朝撤藩的命令触及到的不止是吴三桂的利益,于是,吴三桂便与这些同样对削藩心怀不满的藩王勾结,相互应和,准备发动叛乱。

另一边,清政府这边为了能够尽快解除藩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也在加班加点的推行撤藩的事项。

康熙十二年的八月,清政府派出礼部侍郎折尔肯奔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前往广州,吏部侍郎陈一炳赶赴福建,兵分三路推进撤藩的政策。

到了九月,清政府已经急不可迫,开始双管齐下,一边派侍郎折尔肯等人前往云南催促吴三桂早日撤藩,一边安排官员接手藩国原本的统治权,曾经的陕西总督与宁夏的总兵官成为了云南新的军务。

吴三桂表面上痛快答应,背地里也在和自己的党派不停地密谋,他们起义的大军已经准备就绪,但是难就难在,起义的名义还没有想好。

想要起义,必须要显得人心,若是这个名义想的不好,大军中定会有人心中不服,搞不好还会临阵倒戈。

吴三桂等日讨论数日,最终决定利用汉人对满族统治的不满,以“反清复明”为口号起义。十一月,云南巡抚倒在了吴三桂的刀下,吴三桂正式宣布造反,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永兴之战

自古中原地区都是贵族皇室统治的中心地区,谁若是占据了中原,谁就是天下的王,吴三桂起义之后,也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中原。

起兵后不久,吴三桂的军队就攻下了湖南,他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布下兵马,在这其中有两座值得注意的城市,那便是岳州与长沙。

位于湖南东北部的岳州临近长江,水路交通十分方便,隔江而望对面便是湖北,是防守重地,而长沙则是吴三桂军团水路运输粮食途中的必经之路。

岳州与长沙此时就如同连体婴一般,如果其中一座城被清军攻破,另一座城必然也会失守,而如果这两座城都被清军拿下,那么吴三桂在湖南打开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吴三桂明白这两座城的战略意义,布下重兵,康熙皇帝也不傻,从康熙十三年起,他便不停地调集军马对长沙与岳州发起猛攻,势必要夺下这两座城。

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攻下长沙与岳州的目标,他不停地调遣兵马,刚刚平定下陕西一带的海一平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接到了康熙皇帝前往湖南的指令。

到康熙十六年时,清政府已经在长沙附近地区聚集了十万余人马,主要目标便是攻破长沙与岳州,拿下吴三桂。

清政府调集大批人马,吴三桂自然也不会傻乎乎的挨打,他的大部分兵力也全都放在了两座城的防守工作上,但同时他又抽调了一部分军队攻下醴陵,切断了岳乐军的退路,迫使清政府暂时放缓进攻的脚步转头应援。

康熙皇帝看破了吴三桂的意图,双方开始在周边一个城市展开拉锯战,吴三桂利用兵法使清军四处奔走,疲于奔命,没有心思再与他争夺长沙、岳州。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与清军在永兴一带爆发了激烈的交战,但由于清军将领的贸然行事,衡州的门户永兴被吴三桂重兵包围。城中的清军将领知道这一战凶多吉少,但依然不愿向吴三桂势力低头,这一战极为惨烈,城中41名八旗军官战死沙场,清军折损士兵上千人。

小结:

如此看来,吴三桂的起义算得上是成功的,永兴之战前期吴三桂的军团一直占据优势,几次眼看就要攻破永兴。

可惜的是,就在胜利触手可及之时,吴三桂自己病逝了,这样的消息传到了前线,官兵们士气大减,再加上更换领导人物与战略方针等一系列操作后,曾经吴三桂手下的军团早已没有了之前的冲劲。

8月20日夜里,吴三桂手下军团无心再继续攻打永兴,主动撤军,永安自此转危为安。如果吴三桂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病逝,那么永安城中的八旗军将领恐怕会悉数殒命沙场,而中国历史也许会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0 阅读:90
雪月下盛京

雪月下盛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