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扎钢筋的工人和篆刻家。
一个是在炎炎烈日下挥洒汗水,一个是在书房从事人文艺术,这样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职业却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他叫黄九西,他的身份既是农民工,也是知名篆刻家。
日出东山,他在建筑工地搬运钢筋,一天一百多块钱却扛起一个家庭重担。
夜幕降临,他醉心于艺术篆刻,在方寸之间雕刻自己的梦想。
10年篆刻生涯,从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民工,到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篆刻家,黄九西用双手篆刻出自己的人生……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双重身份”
在炎炎夏日的城市建筑工地上,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黄九西,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
然而,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一位执着的篆刻艺术家。
每天清晨,黄九西都会准时出现在工地上,穿戴整齐的安全帽和厚实的棉线手套。
这些装备不仅是为了安全,更是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高温考验,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工地上的温度迅速攀升,很快就接近40度。
而黄九西所要处理的钢筋,其表面温度更是高达惊人的50度。
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黄九西依然坚持着每天至少处理8吨钢筋的工作量,他的双手因长期接触高温钢筋而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掌心时常出现水泡。
汗水不断地从他的额头滴落,有时会模糊他的视线,但他依然专注地完成着每一项任务。
当夜幕降临,工地上的喧嚣逐渐平息,黄九西的另一重身份才悄然显现。
他匆匆回到位于城市边缘的出租屋,这里成为了他追逐艺术梦想的秘密基地,虽然房间不足20平米,但黄九西巧妙地用帘子将其分为生活区和工作区,创造出一个专属于艺术的空间。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到处都能看到黄九西对艺术的热爱,墙上贴满了唐诗宋词的字帖,桌上摆放着各种篆刻工具,角落里堆积着大小不一的篆刻石材。
尽管生活条件简陋,但这里却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每晚,黄九西都会坐在一张简陋的长凳上,专注地进行篆刻创作,他的动作轻柔而坚定,仿佛要将白天工作的疲惫全部忘却。
在他眼中,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等待他去探索和创造。
十年如一日,黄九西坚持着这样的双重生活,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无限热爱,更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生活贫苦依然追求艺术
黄九西出生在安徽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尽管如此,他的内心却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向往。
初中时期,他对书法课格外钟爱,每次上课都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仿佛要将每一个字的笔画都刻在脑海里。
然而,现实的困境迫使他初中还没毕业就要辍学,回到家里帮忙务农,但是,这并没有浇灭他对书法的热爱,他开始自学书法和篆刻。
在他看来,书法和篆刻是相通的艺术,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1993年的一个机会,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平湖打工,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白天,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晚上和休息时间,他则全身心投入到篆刻练习中。
对于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工人来说,学习篆刻的道路充满了荆棘,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黄九西只能通过书籍和网络资料来自学。
雕刻一枚小小的印章,常常需要付出手指酸痛的代价,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但越是艰难,黄九西的热情就越发高涨。
他不断钻研古代印章的风格,研习各种篆书字体,一点一滴地提升着自己的技艺。
到了后来,黄九西省吃俭用,攒下800元报名参加了一个书法培训班,有了专业老师的教导,黄九西技艺突飞猛进。
在工地上,当其他工友们在休息时间打牌娱乐时,黄九西常常选择独自一人练习书法。
久而久之,他在工友们眼中变得有些“怪异”,但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正是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体现。
2001年,黄九西在女儿的支持下参加了全国篆刻大赛,令人激动的是,他的作品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回报。
这次成功给了黄九西极大的鼓舞,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追求篆刻艺术的决心。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艺,2005年,黄九西拜著名篆刻家张宏为师,在张宏的悉心教导下,黄九西的篆刻作品开始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他的刀法变得更加纯熟,构图更加精妙,作品中也开始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这段师徒时光,让黄九西的篆刻技艺有了质的飞跃。
生活虽然艰辛,但黄九西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黄九西的坚持和热爱也影响了他的女儿,受父亲的熏陶,女儿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昏暗的灯光下,父女俩常常各自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温馨时光。
岁月如梭,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这十年间,黄九西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工作的艰辛,生活的拮据,都曾让他感到身心俱疲。
但无论困境多么严峻,他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他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投入到书法篆刻的练习中,用毅力和汗水浇灌着心中的梦想之花。
在创作的过程中,黄九西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都融入到一枚枚印章之中,每一次落款,每一刀刻画,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梦想。
渐渐地,他的作品开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黄九西还报名参加了上海技艺专修学院的培训,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系统的篆刻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让黄九西的作品越来越受到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尽管来自农村,没有显赫的背景,但凭借着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黄九西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非凡道路。
2015年,黄九西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梦想终会开花
在这一年,49岁的黄九西被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录取,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从一个初中辍学的农民工到被名牌大学录取,这个巨大的跨越让黄九西感到无比激动。
这不仅是对他艺术才能的认可,更是对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学习的肯定。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技艺的提升,黄九西的作品开始被更多人认可,他的一些作品被收入《慈溪红色印记》,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这些成就让黄九西逐渐从一个业余爱好者转变为专业的篆刻家,他开始接受定制印章的工作,凭借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客户的赞誉。
然而,成功并没有让黄九西停下脚步,他依然保持着对篆刻艺术的热爱和钻研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他参与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篆刻家,黄九西的故事也开始激励更多像他一样怀揣梦想的普通人,让他们看到只要坚持努力,梦想终会实现。
黄九西的人生哲学简单而深刻:无论身份如何,只要真心喜欢,就用心去做,坚持去做,他不求大富大贵,只为取悦自己,享受过程中的快乐与成就感。
这种态度让他在篆刻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小结
黄九西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和身份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只要有热爱,有坚持,普通人也可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
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典范,更是对所有怀揣梦想者的一种鼓舞,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黄九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黄九西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他的艺术之路仍在继续,而他的经历也激励着更多人追随自己的梦想,用热爱点亮人生。
在他的影响下,或许会有更多像他女儿这样的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让这份热爱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浙江日报-2015年8月17日《平湖钢筋工黄九西:工地走出篆刻家》
[2].杭州网-2015年7月23日《建筑工地上磨砺出来的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