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人们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
数据表明,自从二胎开放之后,新生儿跟母姓与跟父姓的比例为1:12。
也就是说,许多二胎家庭都接受了“老二随母姓”,确实是实现了“冠姓权”上的平等。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冠姓模式却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这是因为,父母没有解决好以下这三大隐患。
家长容易偏心
在我们传统中,将“姓氏”看得非常重要。面对拥有同一个姓的人,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也会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
可以说,姓氏是“分亲疏”的标准。尤其在许多老一辈心中,“不跟自己姓,就是外人”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心理学中,这种观念被称之为“社会同一性”,指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文化、习俗、观念等等。
这就导致,“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这一原本公平的冠姓模式,反而让孩子因此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在家庭中,便由姓氏划分出了两大阵营。爷爷奶奶总是对老大更好一些,而姥姥爷爷则对老二更好。
我有位朋友告诉我,她家里就是“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的情况,现在家里是一团糟。
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爷爷奶奶总是想着老大,外公外婆则想着老二。
现在每次过年,爷爷奶奶只给老大发红包,外公外婆只给老二发红包。
更离谱的是,她偶然听到公公婆婆跟她老公说,百年之后要将所有财产留给老大。
事实证明,如果无法处理得当,“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就会引起家庭内部的矛盾。
手足之间易产生矛盾
相信大家已经发现,孩子总会想方设法地展示自己,从而让亲人更加关注自己。
心理学也表明,儿童往往天然地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注。
一个常见的例子便是,有些孩子总是故意调皮捣蛋,来赢得爸爸妈妈的关注。
如果家长的偏心行为不加以制止的话,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老大老二之间产生矛盾。
通常而言,手足之间应该是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关系。
然而,当孩子敏感的心灵感受到自己被区别对待时,便会暗自和自己的哥哥或姐姐较劲。这样一来,老大、老二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有些孩子会选择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技能,来获得家长的关注。而另一些孩子,则会通过调皮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其实都不利于手足之间的互帮互助。
我的小姨家就有这种情况,当老大感受到外公外婆的偏心时,竟然都不给老二辅导作业了。
老二感受到哥哥的冷落,经常委屈地跑到我小姨面前告状。
当我的小姨问老大原因时,老大支支吾吾地说,我不想让弟弟变得比我好,我也想被外公外婆表扬。
如果父母不及时引导的话,长久下去,老大、老二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孩子心理易受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姐妹都是一个姓,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这意味着,“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家庭中的孩子,总是避免不了被经常问道:为什么你和你哥哥的姓不一样呢?
甚至会有人恶意揣测道,“你不会不是你爸爸妈妈亲生的吧?”
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的话,长久下去,孩子就会产生“身份认同”的心理问题。
在心理学中,“身份认同(identity)”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描述。
“身份认同”被分为“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
其中,“社会身份认同”指的是个体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以及因此所拥有的情感和价值。
当孩子被周围人经常问到这类问题时,就会发生“身份认同”上的紊乱。
更糟糕的是,在上学期间,部分同学会因为孩子姓氏的与众不同而故意欺负他。
这时候,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孩子因为姓氏问题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解决这三种隐患的方法有两种:一方面,父母要耐心地告诉孩子原因,并且强调爸爸妈妈是一样爱你们的。
另一个方面,当“老大随父姓,老二随母姓”这一模式足够普及时,大众自然也不会对这一模式存在偏见,所有隐患也就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