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杀了一位举世奇才,提拔一个文盲大将,16年后救了蜀国江山

柳絮随风舞翩跹 2025-02-20 15:48:50

【前言】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在这乱糟糟的世道里,有一个人显得与众不同,他不图安逸,一心奉献,这人便是蜀国的关键谋士——诸葛亮。

诸葛亮打小就出生在一个渐渐没了啥势力的武将家里,打小就把各种书读了个遍,对兵法计谋那是相当熟悉。这人可有政治眼光和大志向了,心里装着整个天下,下定决心要找个英明的主公,一块儿去把统一天下这个特别宏大的计划给实现了。

【一】

诸葛亮与刘备相遇后,通过三顾茅庐之举,竭力向刘备阐述大义,试图说服刘备北伐中原,以实现复兴汉室之目标。在诸葛亮的精心筹划下,刘备最终于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成功占据益州,进而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好光景就消逝了,刘备没听进别人的劝诫,带领军队往东吴的地界深处行进,最后吃了败仗,丢了性命。在他快要不行的时候,把辅佐幼主的重任交给了诸葛亮,盼望诸葛亮能够攻打中原,达成自己生前的心愿。

为了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也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诸葛亮自此放下了儿女情长和家庭琐事,全心全意地辅佐刘禅治理朝政。他多次率军北伐,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始终无法成功挺进中原。

在诸葛亮看来,马谡可是相当重要的帮手。马谡这人脑子灵,军事方面的才能很突出,在兵法谋略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要是能妥当运用,那对北伐的计划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不,马谡主动请求出战,诸葛亮挺高兴,当即就应允了,还让他当先锋,安排他去镇守街亭,要知道这街亭可是北伐的关键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谁能想到,马谡虽说有一定才能,可却毫无实战经验。他压根没领会诸葛亮“守”的真正含义,竟把街亭视作自己练兵的场所,一心想着在此处立下大功。就这样,他擅自改动了诸葛亮的安排,结果如同引狼入室一般,给蜀军带来了毁灭性的重创。

诸葛亮那叫一个痛心啊,没办法,他只得自己动手,忍痛割爱,把马谡给处死了。

而这一场败仗,却使一个名为王平的小兵崭露头角。

【二】

王平打小出生在一个寻常的农家,家里条件挺差的,压根没条件去学堂念书,只好跟着他爹学了些不算高深的武艺。后来呢,他响应招募参了军,就跟着刘备到处打仗去了。

王平啥背景也没有,只能当个普通小兵起步。不过他特勤奋,还好学,每场战役他都踊跃参加。在战斗的时候,他一点也不怕强大的敌人,有着以一敌十的胆量,立下了不少大功。

一晃八年过去了,王平已然蜕变成了一名出色的将领。然而,由于他出身贫寒,又不识字,所以在军队中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一些出身门阀的将领子弟,常常瞧不上他这个“土包子”。

在街亭之战的时候,王平直截了当地跟马谡说他的部署有问题。但是马谡根本不听劝,就认自己那套。王平觉着情况不妙,干脆自己带着一部分兵马,顺着街亭的重要道路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就为了防备魏军突然来袭击。

您猜怎么着?马谡那家伙还真就轻敌了,结果他带的那支军队全军覆没。不过呢,好在有王平这人机灵,他早早地留下一部分部队守住了关键要道。就这么着,王平成功地抵挡了魏军的进攻,给蜀军赢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这才让蜀军没遭受更大的失败。

这一场血拼,一下子让王平的名气和威望大增。诸葛亮发觉王平在实战方面特别厉害,而且自己手下也缺人,于是就把王平提拔成了大将,让他接替了原本属于马谡的职位。

这一决定引来了不少蜀军将领的不满和议论。他们觉得王平就是个大老粗,没文化,连文义都搞不清楚,咋能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呢?这些将领瞧不上王平的出身,觉着他的德行配不上那个位置。

然而,诸葛亮并未让民智成为束缚自己的因素,他对王平的实力和潜力充满信心。而这一次他所做出的判断,会直接关系到蜀国未来的生死存亡。

【三】

光阴似箭,一晃十六年已过,蜀汉的国力不断变弱,曹魏对其虎视眈眈,使得蜀国处境危急,摇摇欲坠。

这一年,魏国出动大批兵力攻打蜀国,好几十万的大军汹涌而来,径直朝着成都逼近。蜀军上下整日提心吊胆,军心也变得散乱不堪。就在这个时候,王平作为蜀军当中一位重要的老将,接到命令率领军队死死守卫阳平关,一定要扛住魏军的进攻,等待援军的到来。

王平心里很清楚,这儿是守护蜀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可他手里仅有区区一万人马,而对面却是多达十几万的魏军。这局势着实万分危急。

然而他毫无惧意,在营地中来回巡查,所有事务都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王平镇定自若地进行部署,把军粮和武器整理妥当,将士兵们的军心和士气大大地鼓舞了起来。

不少老兵都淌着眼泪讲道:“大人呐,魏军那可是多得数不清啊,咱这小得不能再小的营寨咋能挡得住哟?倒不如打开城门投降,也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啊!”

“大伙别丧气!”王平眼神犀利,“我王平今儿个就在这儿干出一番事业来。要是阳平关丢了,那成都可就危险啦!咱都是蜀地的人,拼死保卫家乡、守护国家,这才是正事儿!”

士兵们备受鼓舞,从此不再有丝毫退缩的念头。

没多久,魏军就猛扑过来,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好似汹涌的潮水。王平亲自在前线指挥,安排兵力牢牢守住各个关隘。蜀军斗志昂扬,和魏军展开了拼死的战斗。

打了好些天的仗,蜀军这边伤亡不小,粮草也快没了。就在这个时候,魏军也总算打得精疲力竭了,他们进攻的势头稍微变弱了些。

就在这当口,远处腾起一溜尘土。王平登上高处远望,那叫一个高兴,援军可算是来了!

兵力获得了补充之后,王平再次进行部署,一下子就把魏军的先锋部队给消灭了。魏军没办法,只好选择退兵,阳平关就这样成功地被守住了!

消息传到成都后,老百姓那是高兴得不行,都夸王平是蜀国的大救星呢!刘禅呢,还下旨封王平为“壮猛将军”,另外又给他加封为“平西侯”。

王平把功劳全都归结到先帝刘备和诸葛亮身上,说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提拔,自己才能够有现如今的成绩。

在诸葛亮的墓前,王平已是泪如泉涌:“先帝啊,丞相啊,我王平实在是无以为报!祈求两位的英灵能够庇佑蜀国繁荣昌盛!”

【四】

诸葛亮的离世,给蜀国带来了沉重的一击。王平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为了回报先帝和丞相,自此把训练年轻将领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

他在政事上勤勉努力,对自己要求严格,以自身作表率,对整个蜀军都产生了影响。王平培养了众多出色的年轻将领,让蜀军的战斗力能够保持下去。

阳平关这场大胜仗,给蜀国换来了长达十多年的和平日子。王平趁着这段难得的时间,大力推行了好多改革举措,让蜀国的国家实力慢慢地得到了恢复。

十六年前,诸葛亮的那个决定曾备受质疑,不过他眼光独到,能识人用人,到底还是把蜀国从危难的境地中解救了出来。

马谡这人吧,挺有才华,可就是没啥实战经验。到了要紧关头,他竟敢违抗军令,还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结果落得个惨败的下场。诸葛亮呢,那也是没办法,只能亲手处置了他,从这儿就能看出诸葛亮治军有多严格了。

王平这人呢,出身虽说不咋高,可他勇气非凡,战功赫赫。诸葛亮这人可不看重门第啥的,就乐意提拔那些难得的人才。最后啊,王平凭着那如同千里走单骑般的英勇,守护住了蜀国的江山。

先谋而后行,于营帐之中筹谋,能决定千里之外的成败。诸葛亮的长远见识,在王平那里得以证实。所谓天机,唯我能精准推算。

一杀一提升,十六年后一救助。在三国这个乱世之中,蜀国艰难地在风雨中勉强维持,超出民众智慧的诸葛亮,凭借着超脱的姿态把握住了转机。

【结语】

天命循环,江山家国,英雄不断涌现。在那渴望着遥远和平、期盼着无边太平的布袋河畔,诸葛亮骑在马上向北眺望,心中满是不甘;王平挺身而出,奋力铲除肆虐之敌,试图力挽狂澜。

真希望这乱糟糟的世道能快点变得风调雨顺,大家别再你争我斗、互相厮杀了,一起想办法谋取太平日子吧!

0 阅读:0
柳絮随风舞翩跹

柳絮随风舞翩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