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总觉得人生是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只要拼命往前冲就能通关。可直到中年才发现,那些曾经不屑一顾的道理,早已在生活的耳光里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一、职场不是考场,会搞关系比会做题更重要
20多岁时,我像头蛮牛一样经常加班到凌晨,以为把工作做到完美就能升职。结果部门空降了个“关系户”,天天和领导称兄道弟,不到半年就成了我的上司。后来才明白,职场就是个江湖,你的能力就是船桨,人情是风向。
我曾经有个朋友在国企工作,他总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会哄领导的孩子能喝到燕窝。”他还教我在朋友圈发加班照时,顺便@领导说“感谢指导”;陪客户吃饭时,提前背熟对方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朋友这些“歪门邪道”的指教之下,我也慢慢成了领导眼里的“靠谱青年”,哦,忘记说了,去年底,我升职加薪了。
在现实中存在的扎心真相:据网络调查,有将近60%以上的职场人认为,人脉比能力更重要。你熬夜做的方案,可能抵不过别人一句“我舅舅是公司领导”。
二、人生没有“暂停键”,越能扛的人生活往往越累
30岁那年,为了孩子上学,我和妻子咬牙买下了学区房,想着再熬五年就轻松了。结果房贷还没还完,孩子要上补习班,父母又查出慢性病。凌晨2点在医院缴费时,突然明白:生活不是闯关游戏,而是马拉松,终点线永远在前方。
我们公司里有个“拼命三娘”徐晓丽,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职工,年终奖拿到手软,却在今年初体检时查出乳腺癌。她哭着说:“我以为多赚点钱,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现在才知道,健康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大家看看这组数据残酷吗,根据网络调查数据现实,有60%的人在生命最后的28天,会花掉一生60%的积蓄。看明白了吗,你年轻时透支的每一分钟,都在给医院打工。
三、亲情不是“自动续费”,需要手动充值
去年春节,我在家庭群里发了个红包,结果全家只有侄女秒抢。母亲悄悄告诉我:“你弟媳说你发红包是在炫耀。”那一刻突然明白,亲情像手机套餐,不续费就会停机。邻居张阿姨退休后,每天给儿子打电话都被挂断。后来她学会在抖音发广场舞视频,儿子反而主动问:“妈,你跳得真带劲!”原来,亲情需要新的“打开方式”。
四、健康是“1”,其余都是“0”
35 岁的老张体检被查出 “三高”,面对医生提醒,他却满脸笑意,不当回事,声称自己年轻,身体扛得住。直到有一天爬楼梯突然胸闷,他才慌了神。现在每天早起跑步,同事笑他“怕死”,他却知道:医院的缴费单,比任何心灵鸡汤都能让人清醒。
有个老同学做保健品销售,总说:“等我赚到钱就养生。”结果去年突发心梗去世时,他遗留下来的银行卡里还躺着七位数的存款。人生最讽刺的事,就是用健康换钱,再用钱买命。
五、爱情不是“连续剧”,而是“纪录片”
年轻时总觉得爱情要轰轰烈烈,分手时哭得天崩地裂。现在人到中年才明白,婚姻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爱情是调料,不是主食。我的表姐和姐夫结婚二十年,每天各忙各的,却在姐夫痛风发作时,表姐凌晨三点给他揉脚。她说:“年轻时嫌弃他打呼噜,现在觉得这声音比闹钟还安心。”
根据一家情感机构的调查显示,影响中年婚姻稳定的三大要素是子女教育(38%)、财产管理(29%)、赡养老人(22%),而“爱情”仅占11%。
人到中年,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俗人”,开始学会藏起锋芒,懂得与生活和解。但这不是认输,而是用通透换自由。因为此时的我早已经明白,人生最大的清醒,是接受自己的平凡,然后把它过得热气腾腾。
最后,想给屏幕前的你说,别等父母白发苍苍才想起陪伴,别等身体亮起红灯才懂得珍惜,别等爱情变成亲情才学会经营。人生不能重来,但现在开始,永远不算晚!